*图源:Advanced Science官网
好的牙·讯|印度科学院纳米科学与工程中心研究团队近日在《Advanced Science》期刊上发表最新研究。研究团队开发出一种名为“CalBots”的磁性生物玻璃纳米材料,通过定向自组装技术实现牙本质小管深度封堵,动物实验显示其可显著缓解牙齿敏感症状。该技术突破传统表面封闭疗法的局限,为解决牙本质过敏问题提供了新思路。
研究指出,牙本质过敏通常由牙釉质缺损或牙骨质流失导致牙本质小管暴露引发,现有脱敏牙膏和树脂封闭剂仅能提供短期表面保护。
*图源:Advanced Science官网
研究团队创新性地将直径约387纳米的球形核壳结构CalBots(成分为铁氧化物内核与硅酸钙外壳)悬浮于氧化钙凝胶中,在外加磁场梯度(1500G/cm)引导下,纳米颗粒自组装成链状结构并向牙本质小管深处迁移。
实验数据显示,该材料可穿透至牙本质小管300微米深度,并在2-20小时内固化为硅酸钙水合物凝胶基质,形成稳定封闭塞,使牙本质渗透率降低87.7%。
*图源:Advanced Science官网
微CT三维重建结合银纳米颗粒示踪技术证实,经CalBots处理的牙本质样本在距牙釉质交界处500微米范围内,小管开放数量减少85%-90%。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材料能自适应牙本质小管的复杂拓扑结构——较短链状结构可穿透至更深区域,而较长链则因小管走向变化被自然过滤,这种特性使其在临床应用中具备显著优势。
*图源:Advanced Science官网
小鼠行为学实验采用双瓶偏好测试(冷/常温水)量化治疗效果。通过AI驱动的DeepLabCut软件追踪显示,治疗组小鼠的冷舔次数比率从过敏状态的0.25恢复至基线水平1.23,舔舐持续时间从3.5秒回升至24.5秒,显著优于未治疗组的持续过敏表现(0.16)。毒性试验证实,550mg/kg剂量下未观察到小鼠血液指标或组织病理学异常。
研究团队表示该研究的临床转化潜力体现在:单次20分钟磁引导治疗即可形成深层封闭,动物实验中疗效维持至少两周。区别于激光熔融或树脂封闭等现有技术,CalBots的深度封闭特性使其能有效规避日常机械磨损的影响。
研究团队指出,未来需优化手持式磁应用设备以适配临床场景,但其生物相容性材料(铁氧化物、硅酸钙)和磁场操控的精准性,为牙科再生医学开辟了新路径。
此外,封闭塞的物理屏障作用或可抑制细菌向牙髓的深层浸润,对预防牙本质龋等继发病变具有潜在价值。研究人员强调,尽管小鼠模型结果积极,仍需进一步人类临床试验验证长期效果。
【特别鸣谢】如果本文有错漏之处需要勘误,请联系我们的客服,届时我们会为您准备小礼物,感谢!
【免责声明】上述内容源于公开信息,可能存在不准确性,仅供参考。本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与决策建议,好的牙不对因使用本资料而导致的损失承担任何责任,并对本内容拥有最终解释权。
@好的牙口腔行业研究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