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日本战犯的“缓战”设想,差点让中国陷入更危险的境地。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枪声响起时,东京参谋本部的石原莞尔少将正伏案修改一份绝密计划。日历上圈注的年份赫然写着“1956”
这位“九一八事变”的策划者此刻眉头紧锁,因为由他一手策划的侵略时间,被提前了整整十九年。
![]()
石原莞尔
石原莞尔在1935年推动成立了“日满财政经济调查会”,由宫崎正义担任执行组长,秘密制订《日满产业开发五年计划》。这份规划核心是在十年内构建完备工业体系,实现钢铁、汽油、电力和飞机的全部自给
他笔下的战略目标极其具体:伪满洲国钢铁年产2000万吨,飞机制造数量精确到百位,交通干线如蛛网密布东北。
当军部狂热分子叫嚣三个月灭亡中国时,石原莞尔极力反对,他认为继续扩大战争会使日本深陷持久战的泥潭,日军的有生力量也会在中国消耗殆尽。
![]()
原因很简单,日本准备不充分,中国的国土辽阔,日军资源匮乏,就算出动全国的军队也无法在短短3个月拿下。
他有一个更加阴险的计划,那就是先蚕食华北,再渗透东南亚夺取石油橡胶,最终目标是1946年后与美国决战。
这种“渐进式侵略”看似克制,实则是更危险的毒药,他曾在内部会议上直言:“鲸吞会激起反抗,蚕食才能消化中国”。
![]()
两个预言与一场“抢跑”的战争
1937年盛夏,当近卫文麿内阁和军部强硬
派叫嚣全面开战时,石原莞尔却发出警告:“即使国民政府退到巴掌大的土地,中国人也必将抵抗到底!”
“日军将陷入持久战泥潭,最终自取灭亡。”参谋本部的同僚们嗤之以鼻,但十年内这两个预言字字成谶。
卢沟桥事变后,石原站在作战地图前力陈利害,日本在朝鲜和满洲兵力不足8万,而1936年底苏联远东军已达29万,装备1200辆坦克和1200架飞机。
![]()
更致命的是海军,1936年日本主力舰吨位仅为美国的79%,且比例持续下滑,石原莞尔认为:“现在开战等于跳进火坑!”
937年9月,反对扩大战事的石原莞尔被调任舞鹤要塞司令。与此同时,南京城外日军因后勤崩溃开始抢劫粮草,这与他规划的现代化补给体系天壤之别。
假设石原路线得以实施,伪满洲国会变成怎样的怪物?
1936年《日满经济建设五年计划》显示:鞍山钢厂高炉将从3座增至12座,大庆油田提前十年开采,东北铁路网密度将追平法国。
![]()
更令人后怕的是航空工业,三菱重工沈阳工厂计划年产战机千架,远超1941年珍珠港事件时日本海军航空兵总量。
石原指派“日满财政经济调查会”制订的《昭和十二年度以后五年间帝国岁入岁出计划》显示,日本将通过“满洲开发债券”募集巨资,用金融手段控制东北经济命脉。
相比1937年后野蛮的“以战养战”,这套方案如同精密吸血网络。
当1941年东条英机被迫偷袭珍珠港时,联合舰队航母赤城号搭载的仍是九六式舰载机。
而按石原时间表,到1956年日军将装备喷气式战机,美国情报部门1944年报告称日本在“橘计划”中秘密研发喷气引擎,验证了这一可能。
![]()
历史的另一种可能?
1956年的东亚会是什么景象?
石原莞尔在《最终战争论》中推演:满洲作为“东亚共荣圈核心”建成重工业集群,日本航母游弋南海油田。
但现实是,当真正的1956年来临,旅顺港飘扬着五星红旗,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正下线解放卡车,这片土地的主人早已浴火重生。
兵棋推演终是纸上谈兵,即便日本等到1956年,其战略缺陷依然致命,百万平方公里占领区内反抗组织不断,如华北平原上八路军地道网仍将形成“隐形战场”。
![]()
更关键的是,美国绝不会坐视日本控制太平洋资源。
东京审判庭上,当板垣征四郎、土肥原贤二被判处绞刑时,石原莞尔因提前“失势”侥幸逃脱制裁。
石原临终前或许已看透:他的计划如同在流沙上筑塔,侵略本质注定了崩塌的结局。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