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雷锋
雷锋的原名叫雷正兴,出生于1940年12月18日,老家在湖南望城县(今长沙望城区)简家塘。雷锋是孤儿没有名字,出生那年是庚辰年,所以乡亲们就叫他“庚伢子”。伢子是当地方言“男孩子”的意思。
1949年望城县解放后,当地的农会主席彭德茂根据族谱为其取名雷正兴,这个名字用了9年。1956年夏天,雷正兴小学毕业后在生产队当了近3个月的秋征助理员、征收公粮,之后到了安庆乡(即现在的雷锋镇)政府当了通信员,不久调到望城县委工作。
在县委大院,因他的年龄小,机关多是安排他干一些打扫卫生和跑腿等琐碎的工作。他认真做好每件小事,并力争做出成绩来。1957年2月,雷正兴加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同时被评为县委机关工作模范。
入团后不久,他找到当时的县委书记张兴玉,说自己想把名字改为单字。张兴玉沉思了一会说:“就叫‘雷峰’吧。‘峰’是山峰、是高峰,这会永远激励你奋发努力,攀登高峰的。”这以后,雷锋就开始使用“雷峰”这个名字。
那个时期,在张兴玉介绍下,雷锋认识了全县闻名的“养猪姑娘”冯健。之后,雷锋认冯健为“姐姐”、两人经常一起谈论人生、理想,有时还相互开展批评。他特别羡慕冯健两次见过毛主席,说她是“最幸福的人”。
![]()
冯健
![]()
冯建(二排左一)见到毛主席的照片
![]()
1955年9月,冯建在全国青年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大会上
1958年春,雷峰来到团山湖农场工作,为响应望城县团委捐献一台拖拉机的号召,他捐款20元,成为全县青少年中捐款最多的一个。县委决定派他学开拖拉机,结果仅用一周、他就学会了。3月16日,他在《望城报》发表第一篇文章《我学会开拖拉机了》。同年十一月,雷峰响应支援鞍钢的号召,从湖南望城出发,准备去参加鞍钢建设。
途中、在北京转车的三个小时里,他来到天安门前,在金水桥上坐了很长时间都不动,这引起了执勤战士的注意。战士严肃地走到雷峰面前,告诉他金水桥上不准久留。
雷峰很不情愿地站起来,问这个战士:“你见过毛主席吗?”
战士回答:“我在这儿执勤快一年了,也没见过毛主席。”
雷峰接着又问:“毛主席是不是就住在天安门城楼上?”
战士说:“毛主席住在中南海,天天日理万机。要见毛主席,得要做出大成绩,是英雄、是模范才成!”
战士的话触动了雷峰,他暗下决心要当英雄,争取再来北京时、能够登上天安门城楼见到毛主席,并和毛主席照张相。
雷峰来到鞍山后,在鞍钢化工总厂洗煤车间当上了一名推土机手。现在我们知道的雷锋的名字,是在1960年4月、他下到沈阳军区工程兵十团运输连的时候改的。他把山峰的“峰”改为冲锋的“锋”,意思就是让自己冲锋在前。
雷峰当兵,是走了“后门”的。他报名入伍时,因为没有政审表(一说是身体标准未达标,雷锋身高为1.54米),难以被批准入伍。后来,接兵参谋戴明章通过长途电话将雷峰的个人表现和先进事迹向工兵团团长吴海山请示后,雷峰才如愿入伍。
![]()
1958年,雷锋在北京转车时的留影
![]()
1958年,雷锋在北京转车时的留影
![]()
冯建在撰写雷锋的故事
入伍后被分配到运输连做驾驶员的雷锋,一共在部队里只度过了短短两年零八个月。但就在这短短的时间里,他获得了多项荣誉。1962年8月15日上午8时,雷锋与战友乔安山准备洗车,雷锋下车指挥倒车,结果车轮打滑、碰倒了一根电线杆,电线杆砸到了雷锋的左太阳穴上,雷锋当即昏死过去。
就这样,雷锋没有完成见到主席、和毛主席照相的心愿,遗憾地离开了这个世界。事实上,如果雷锋没有意外牺牲,他是很有可能见到毛主席的。
事实上。1962年6月上旬,雷锋所在的沈阳军区政治部已经批准雷锋作为沈阳军区代表、参加当年的“十一国庆观礼”。也就是说,仅差四十五天,雷锋就可以见到毛主席了,但他不仅没有见到毛主席,甚至连这个“十一国庆观礼”的消息都没来得及知道。
1962年8月17日,“公祭雷锋同志大会”举行时,当时只有70万人的抚顺市,就有10万多人给雷锋送葬。雷锋虽然没见过主席,但被公认为是毛主席的好战士。
雷锋一去,已有半个多世纪,但是人们始终没有忘记他,大家还都把他作为自己学习的榜样。如去想:如果雷锋地下有知、肯定会认为这是自己最大的荣誉。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