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1日,湖北十堰举行丹江口库区水土保持生态产品价值转化项目集中签约仪式。库区7条小流域水土保持生态产品通过市场化交易实现价值转化,总交易金额约2500万元,同步获得银行意向授信1亿元。
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十堰市肩负着确保“一泓清水永续北上”的重大政治责任。多年来,十堰市始终将水土保持作为守护水安全的生命线常抓不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7003平方公里,实现水土流失面积和强度“双下降”,丹江口水库水质常年稳定在Ⅱ类以上。建成茅箭区茅塔河、郧阳区樱桃沟等一批“山青、水净、村美、民富”的生态清洁小流域,植被覆盖度高、水源涵养能力强、水质净化效果好,成为优质水土保持生态产品的“摇篮”和稳定输出地,为持续开展生态产品价值转化奠定了坚实的生态本底。
本次集中签约选定茅箭区茅塔河、郧阳区樱桃沟、丹江口市浪河、竹山县太和、房县长峪河、武当山特区瓦房河、郧西县天河等7条小流域,基本覆盖丹江口库区核心区域,交易产品类型既包括依托良好水土保持环境产出的物质供给产品(如特色农产品、优质林产品、生态水面养殖等),更拓展至文化服务产品(如水利风景区观光、生态研学、特色文旅等),共涉及10余种具体业态。
转化收益将形成多赢格局:一部分收益反哺用于小流域水土保持设施的再投入和维护;一部分投入乡村振兴,助力强村富民;另一部分作为群众直接经济收益。这一模式有效盘活了水土保持资源资产,拓展了水土保持投融资机制改革的新途径,为全省水利“三资”改革蹚出了新路、积累了宝贵经验。
由于前期治理工作扎实,建成的生态清洁小流域生态本底优良,丹江口市浪河、武当山特区瓦房河、郧西县天河等部分小流域在治理完成后实现价值转化,实现了“治理见效即转化”的有效衔接。这成功将水土流失治理的生态成效快速转化为看得见、摸得着的经济价值,形成了“保护促发展、发展反哺保护”的良性循环。
本次集中转化探索了“政府搭台、企业唱戏、金融护航”的水土保持生态产品投融资机制。水利部门前期投入水土保持资金约1.87亿元用于7条小流域治理,本次转化交易有效撬动社会资本投入1132万元,约占交易总金额的47%。同时,参与转化的企业获得银行授信1亿元,为后续发展注入强劲金融活水。(孟梦)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