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战争第三阶段,从1894年11月22日到1895年4月17日,有威海卫之战和辽东之战,战况惨烈。
12月17日,镇远退入威海卫时触礁,经抢修才不至下沉,但已不可再出海作战,管带林泰曾引咎自尽。
第三阶段(1894.11-1895.4)
![]()
《威海卫陷落北洋舰队提督丁汝昌降伏图》(实为北洋水师管带萨镇冰献降),右田年英绘
威海海战
1895年1月20日,日本第2军共25,000人,在日舰掩护下开始在荣成龙须岛登陆。30日,日军集中兵力进攻威海卫南岸炮台。营官周家恩殉职,炮台被日军攻占。2月3日日军攻陷威海卫城,刘公岛成为孤岛,日本联合舰队司令伊东祐亨曾致书丁汝昌劝降。9日,日军少将大寺安纯被大炮击毙,这是日军在甲午战争中阵亡军衔最高的将领。10日,定远号弹药告罄,刘步蟾下令将舰炸沉,随后刘步蟾生吞鸦片自杀。12日,丁汝昌亦自杀。
威海卫水陆营务处候选道牛昶眪写下降书,由广丙舰管带程璧光乘船交付伊东中将,17日,日军在刘公岛登陆,济远、广丙、镇中、镇东等10舰为日军所俘,北洋舰队全军覆没。随后萨镇冰驾驶康济舰并载着丁汝昌等六人灵柩离开刘公岛。
![]()
威海刘公岛上的甲午海战纪念馆
至此,海军完败,再看陆军方面。
北线日军与清军满洲部队主力进行的战役有五复海城,与湘军、淮军、毅军进行的战役有牛庄之战(又名“佯攻辽阳,实取牛庄”之战)。
五复海城
海城是辽南重镇,素有“辽沈之门户,海疆之咽喉”之称,战略地位重要。1894年12月13日,日军第一军第三师团占领海城,对清王朝祖宗陵寝之地构成威胁,也使集结在辽南的清军侧翼暴露。为解除威胁,清军先后5次向海城发起反攻。具体情况如下:
• 第一次反攻:1895年1月16日,黑龙江将军依克唐阿、吉林将军长顺两军联合进攻海城。1月14日,依克唐阿所部为右路,长顺军为左路,由鞍山站一带南下,对海城日军形成包围之势,但最终进攻失利。
• 第二次反攻:1月22日,依克唐阿军分两路进攻,一路占领大富屯、小富屯,另一路进至后三里桥,向欢喜山阵地的日军发起攻击。辽阳知州徐庆璋派出的民团也参与战斗,曾攻至城西北隅,但因无接应而退,清军第二次反攻失败。
• 第三次反攻:2月16日,清廷增派徐邦道率拱卫军、李光久率老湘军协助依、长二军进攻海城,攻城部队达3万多人,分3路向海城日军发起反攻。鏖战终日,清军虽未收复海城,但占领了城边数村,巩固了对日军的包围。
• 第四次反攻:2月21日至25日,清军发动第四次反攻,这是辽南战场上规模最大的联合作战行动,参加作战的清军达6万余人。清军在海城和太平山两个战场同时作战,大体按前3次的进攻路线,分东、中、西三路进攻,但因日军防守严密,清军兵力单薄等原因,此次反攻仍未成功。
• 第五次反攻:2月27日,清廷谕令三路大军反攻海城,日军突然大举进攻鞍山、辽阳,清军急忙北援,中了日军“佯攻辽阳、实取牛庄”之计。3月3日,日军轻取鞍山站后进犯牛庄,牛庄失守,宣告清军反攻海城的计划彻底失败。
牛庄之战
是甲午战争中清军保卫辽东半岛牛庄的一次重要战役,发生于1895年3月4日至5日,是日军“佯攻辽阳、实取牛庄”战术的关键行动,也直接导致清军第五次反攻海城计划彻底破产。
战役背景
日军为解除清军对海城的包围,采取调虎离山之计:假装进攻辽阳,吸引反攻海城的清军主力北上救援,随后突然转头扑向兵力空虚的牛庄。牛庄是清军的重要后勤基地,存储大量粮弹,且是联结各军的枢纽,战略地位关键。
战役过程
• 日军突袭:3月4日,日军第一军第三、第五师团主力趁清军主力北援辽阳,以优势兵力(约1.2万人)对牛庄发起突袭。当时驻守牛庄的清军仅有魏光焘的武威军(约3000人)和李光久的老湘军(约2000人),合计不足5000人,且多为疲惫之师,未料日军会突然来袭。
• 清军抵抗:清军仓促应战,魏光焘率部在牛庄外围村庄阻击,激战中左冲右突,伤亡惨重仍坚守不退;李光久率老湘军赶到后,立即投入战斗,分守街巷。
• 巷战肉搏:日军突破牛庄外围后,双方展开激烈巷战。清军将士凭借民房、商号顽强抵抗,与日军逐屋争夺,甚至进行白刃格斗,不少士兵战至最后一刻,表现出英勇无畏的精神(如武威军总兵肖有元、老湘军将领邓敬财等力战牺牲)。
• 牛庄失守:因兵力悬殊、缺乏外援,清军虽浴血奋战,但终因寡不敌众,3月5日牛庄被日军攻陷。
战役结果与影响
• 清军损失惨重:清军伤亡约2000人(阵亡1000余人,被俘600余人),大量粮弹、物资被日军缴获,魏光焘、李光久率残部突围。
• 战略意义:牛庄失守后,清军在辽南的防线彻底崩溃,日军得以打通进攻营口、田庄台的通道,为后续占领辽东半岛大部奠定基础,也加剧了清廷的战败危机。
此役中,清军将士虽奋勇抵抗,但因指挥失误、兵力分散等问题惨败,暴露了晚清军事体系的诸多弊端,成为甲午战争中清军被动挨打局面的缩影。
田庄台决战
田庄台决战是甲午战争中清军在陆地上的最后一次大规模抵抗,是日军进攻辽东半岛的收官之战。
田庄台是清军在辽河西岸的关键防线。此地是辽河流域的交通枢纽,若失守,日军可直逼山海关,威胁京畿。清军集结了湘军、淮军等约2万兵力,由湘军将领宋庆指挥,试图依托辽河布防死守。
【田庄台:今辽宁省盘锦市大洼区东南部的田庄台镇】
战役过程
• 日军进攻部署:拿下牛庄后,日军迅速集中三个师团约2万人,向西分三路夹击田庄台,同时动用炮兵和骑兵配合,形成压倒性火力优势。
• 清军抵抗与溃败:3月9日,日军发起总攻,先用重炮轰击清军阵地,摧毁防御工事。清军虽奋勇反击,但装备落后、指挥混乱,各部协同失灵。激战数小时后,清军防线崩溃,宋庆在清军主力被围歼前下令向西南撤退。田庄台被日军占领。
• 惨烈后果:此战清军伤亡约2000人,日军仅伤亡300余人;田庄台镇被日军纵火焚毁,成为一片焦土,百姓流离失所。
战役影响
田庄台失守后,清军在辽东已无险可守,京畿门户洞开,清廷彻底丧失抵抗信心。此战也标志着湘军、淮军等清军主力在甲午战争中损失殆尽,清廷不得不放弃继续作战的念头,加速了向日本求和的进程,为一个月后《马关条约》的签订埋下伏笔。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