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宗彦传》第四章 险途茶使16『原创』
16
三声螺号声响,划破清晨的寂静。
数百支长篙点破江岸,数百张桨板划破江面。千担茶叶压得船舷几乎浸入澄碧的江水,船队缓缓启航了。
向宗彦望着长长的船队,心中慢慢卸下去岳州变乱的沉重感,扬眉远眺,前方还有漫长旅程的挑战,等待着他取胜。
启航不远,变故又生。忽地一阵狂风,吹得江面波涛汹涌。主船的偏舵竟被卡死,不听指挥地直朝岸边歪去。
情况危急,来不及招呼众人,眼疾手快的周匡正,抓起一根撬杠,纵身而下,跳入汹涌的江中。他凭借着以往数十载水师出没浪涛的经验,在江水中艰难地摸索,慢慢撬开卡住的舵叶。江水一次次将他吞没,可他死死攥着撬棒,毫不退缩。终于成功撬开舵叶,主船重新回到了航道。
长江不比湘江,南楚的船工们对这里的航道比较陌生。偏偏船队又鬼使神差地误入南唐水师布置的水下巨型竹签阵。
这些竹签阵乃是南唐水兵以前作战时设置的封锁线,战后却没有人来拆除。郑弘毅发现情况后,急忙大声呼喊提醒,且当机立断,急令放下竹帆,减缓船速。
众水手们齐心协力,奋力划桨,将误入歧途的几艘货船转出签阵。江面上紧张忙碌,终至转危为安,继续航行。
这日傍晚,船队计划行至文泉渡码头宿夜。可在距文泉渡大约十里远的弯曲江面时,船队突然偏离主航道,七艘运茶船搁浅在了浅滩上。
周匡正集中十余艘船的年轻船工,到搁浅船上奋力撑篙。他们喊着号子,齐心协力,一艘一艘,缓慢地将搁浅的船只 “挪” 出了浅滩。
夜幕降临,江面上寂静了,只有船工们疲惫的喘息声。
当夜还算平安,次晨,船队继续行进。至于正午时分,江面愈来愈宽,众艄公们正在庆幸航程顺当,不料天空忽起云翳,浓云迅速聚集,紧接着一道道闪电撕开天穹,雷声轰然炸响,江面骤降冰雹。
一颗颗冰雹如鸡蛋、拳头般大小,砸在船板上,发出砰砰的炸响。向宗彦急忙强令靠近江岸抛锚,以躲避突如其来的灾变。周匡正却大声喊道:
“不可!此处江岸陡峭,风浪又大,抛锚恐有危险!”
话音未落,狂风巨浪掀起副船。刚刚收起竹帆的瞬间,一个年仅十九岁的船工,被狂风猛地抛向船桅半腰。众人惊呼出声,心都提到了嗓子眼。好在这船工身手矫健,竟在高空牢牢抓住桅缆,成功自救。众人这才松了一口气。
这日黄昏,船队闯过武家湾险滩。暮色中,一艘未挂旗帜、不明归属的战船,突然出现在江面上,不由分说,径直朝着船队驶来,喊话要求登船检查。
向宗彦等人警惕地握紧武器,严阵以待。
后来,那战船可能看到南楚船队规模巨大,心生畏惧,转身逃走了。
郑弘毅望着远去的战船,说道:
“那艘船应该是流窜江上的水盗,咱们可得小心了。”
周匡正也点头表示赞同,说:
“看那模样,确实像水盗。若是三两只小货船,就会吃大亏了。”
第六日,巳时刚过,向宗彦率领的庞大船队,驶入江夏外港。由于前一日派遣艨艟提前去往江夏,报知南唐鄂州刺史,加之江夏前两年才从南吴归于南唐,南唐和后唐关系友好,因而船队到港时没有受到刁难。
自江夏至襄阳,是有汉江航道的,可是,据向宗彦事先调查了解,它以无法长途通航了。
汉江的水位和流量,本来就受季节影响较大,夏秋之季,上游降水丰富,流量大增,航道条件相对较好,利于航行,目今冬春雨少,汉江水位下降,航道变窄,浅滩较多,影响船只行进,况且自江夏至襄阳有时逆水,航行难度更大。
战乱和朝代更迭,也导致当地的归属屡次变更,由后梁到后唐的中原政权打打杀杀,无暇旁顾,汉江航道的维护和疏浚已停滞数十载,泥沙淤积严重,礁石无人处理,航行危险甚多。
调查了解已知,断断续续的汉江航道,仅能勉强维持沿途当地的小船短途行驶,大型商务船队是不能选择汉江水路的。
因此,向宗彦知道自己必须赶早拜见鄂州刺史。一是呈递南楚的通行国书,二是对鄂州刺史表示尊重,赠予刺史一些好茶,理顺关系,三是奉上钱币,请刺史接受船队所有船只的抵押,安排雇用健马二百六十匹,用于陆地运输,前往后唐洛阳。
好在南楚预先准备的资金充足,向宗彦顺利地办好了茶货的船载转马驮事宜,卸完了船,这才放心地命令使团在江夏休整三日,再行北进。
安排好使团的食宿事宜后,向宗彦终于松下心来。他坐在驿站的房间里,伸手摸到了内衣中珍藏的平安香囊。这一路上,忙乱与险难不断,无暇顾及这个香囊,此时此刻,他却觉得这个平安香囊一直在默默地护佑着他。
“内里除了驱虫辟邪的香料,还有一缕头发。”张艾妹那轻若蚊蝇的声音,又在他耳边响起,“此行责任重大,险难叵测,你带上它,就仿佛我陪在你身边,也能保你平安归来。”
向宗彦轻轻取出香囊。鹅黄绫罗,细密缝制,边缘绣着珍贵的金丝,囊身绘着娇艳欲滴的并蒂莲花,莲叶间两只蝴蝶,栩栩翻飞。
送到鼻尖下,香味浓郁。这是香囊的味道,还是多情少女的心意的甜美?
捧着香囊,向宗彦似乎还能感受到张家小妹的心跳透过香囊传递而来。
捧着香囊,他仿佛在握着张艾妹的手,那小手微微颤抖,柔情无穷无尽。
这个时期,长江中游以及江南诸国的政局相对稳定。江夏一带,战乱较少,土地肥沃,降水充沛,自然条件优越,利于禾稻生长,收成甚好。江夏的陶瓷、纺织,尤其是丝绸,质地优良,顺着长江水道销往各地。这里的水运极为便利,满载的船只,来往于扬州、润州等地,物资交换活跃,街市灯红酒绿。
江夏自古以来又是文化昌盛之地,士人重教爱学,私塾、书院众多,人才辈出。向宗彦带着使团的几个年轻同好,走访了两家书院,与书院中的学者交流学问,谈诗论文,各抒己见,获益颇丰。
三日休整之后,浩浩荡荡的南楚运茶马队自江夏启程了。
马匹嘶声咴咴,蹄声杂沓,朝着中原都城洛阳,御风驰骋而行。向宗彦骑在马上,望着远方,心中充满希望。他知道,身后的艰辛的行程,已经别过,眼前的未知的挑战,正在展开。
向宗彦传
李玉娟 任见 著
本书简介
战火纷飞的五代十国,传奇人物向宗彦的生命波澜壮阔。本书情节跌宕起伏,既有金戈铁马的战争追溯,也有细腻生动的情感刻画,再现五代十国的动荡与变迁和向宗彦热烈精彩的非凡活剧,描述了艰险重重的湘西民族融合即“溪州铜柱”的产生过程和辰州莲花池古山寨“历史村落”的发展变迁。全书结构奇崛,文笔优美,以“题材惟一”“故事惟一”“文创惟一”成就佳作,值得阅读和收藏。
上下册合计380千字,2006冬月初成,2010秋月修订,2012春月改定。
历史之声
第一章 头角辉光
第二章 奔赴战火
第三章 高门试玉
第四章 险途茶使
第五章 洛城厚待
第六章 焕然潭州
第七章 五溪英豪
第八章 沅水逆旅
第九章 辰澧攻守
第十章 乌龙僵持
第十一章 春雨鏊兵
第十二章 和平会商
第十三章 精铜成柱
第十四章 辰州莲花
第十五章 雪原拼杀
第十六章 英烈永在
第十七章 我的湘西
第十八章 湘西的我
书后的话
作者简介
台北张教授手持任见《曹操传》台湾版
1.多位北大博士推荐:任见先生的《大唐上阳》(15卷),与众不同的认识价值。
2.后山学派杨元相、鸿翎[台]、刘晋元、时勇军、李闽山、杨瑾、李意敏等诚挚推荐。
3.后山学派杨鄱阳:任见先生当年有许多思想深邃、辞采优美的散文在海外杂志和报纸发表,有待寻找和整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