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版权证书,八年零收入,十年隐忍,换回华语乐坛创作尊严的觉醒
2012年,汪苏泷眼睁睁看着唱片公司将自己创作的《有点甜》《三国杀》版权私自转卖,分文未得却无力反抗;十三年后,2025年盛夏,他轻点鼠标发布一纸声明,瞬间收回千万级金曲《年轮》的演唱授权,张碧晨被迫告别这首歌,千万商演收入蒸发。
从卑微的“音乐奴隶”到令人生畏的“版权判官”,这条路他淌过血泪,也改写了规则。
01 剜心之痛:八年零收入淬炼的版权铁律
2011年,当《小星星》的旋律响彻大街小巷时,创作者汪苏泷的银行账户却静如死水。签约公司私自转卖版权,让他陷入八年零收入的绝境。
为夺回版权,他与徐良成立大象音乐,背上百万债务打官司,在法庭和综艺片场间疲于奔命。
“写歌赚得比综艺多,可我偏要卖笑。”这句自嘲背后,是音乐人被迫折腰的屈辱。
他曾彻夜难眠:自己的歌在商场播放,创作者却在借钱度日。剜心之痛让他立下铁律:版权是音乐人最后的堡垒。
---
02 刀锋出鞘:从“乐谱首案”到行业规则制定者
2022年,某公众号擅自发布《风度》曲谱,汪苏泷一纸诉状将其告上法庭——中国首例乐谱侵权案胜诉,震动行业。
这把刀越磨越利:
- 《奔跑吧》导演要求免费写歌,他当场回怼:“写歌收入高于综艺,请走商务流程
- 周深演唱会上唱他的歌只敢哼一句,超三句必收律师函
- 自掏500万为深圳演唱会支付串烧歌曲版权费,业内哗然
“唱超3句需付费”的“汪氏条款”,让魏大勋在综艺哼歌后慌忙道歉,王鹤棣调侃原唱后紧急认错。刀光剑影中,他硬生生劈出创作者的话语权高地。
---
03 惊雷一击:《年轮》收回授权的生死博弈
2025年7月,网红“旺仔小乔”一句“《年轮》原唱只有张碧晨”点燃导火索。张碧晨工作室随即声明“唯一原唱”,国家级版权系统记录成“铁证”。
汪苏泷的雷霆反击震动全网:
- 甩出2015年项目邮件,证实歌曲立项即规划男女双版本
- 行使《著作权法》赋予的权利,收回所有演唱授权
- 声明字字千钧:“纷扰止于今夜”
唯一例外变成最痛背刺——他十年未收张碧晨版权费,笑言“她唱得好,就当为作品穿衣”。当创作尊严被否定,温情终化寒冰:张碧晨含泪告别《年轮》,千万演唱会收入付之东流。
---
04 血泪勋章:伤痕铸就的行业规则重塑者
汪苏泷的维权史,是华语乐坛版权意识觉醒的缩影:
- 早年唱片公司巧取豪夺成常态,创作者沦为“音乐包身工”
- OST合约漏洞百出,“原唱”无法律定义埋雷十年(《年轮》即典型)
- 翻唱市场野蛮生长,网红漠视署名权成常态
他的抗争撕开遮羞布:
✅ 建立分级授权制度,按商演、翻唱、OST场景收费
✅ 推动平台强制标注创作者信息,网易云音乐误删事件后火速整改
✅ 开创性将“情感伤害”(作品被歪曲)纳入维权诉求
业内感叹:“他收走的不是一首歌,而是行业对创作尊严的欠账。”
---
05 未竟之战:含泪高歌背后的时代叩问
深圳演唱会尾声,汪苏泷独自唱起《年轮》。灯光扫过他泛红的眼眶,台下万人合唱声震云霄。
这一刻,曾被偷走《小星星》的少年,终让《年轮》回归创作本源。
“版权意识是痛出来的,音乐尊严是争出来的。”
当张碧晨粉丝刷屏“租房久了真当房东”时,当平台仍在“双原唱”标注上摇摆不定时,这场战役远未终结——
汪苏泷用血泪浇筑的维权长城,正庇护千万创作者穿越至暗时刻。
下一个《年轮》在哪里?下一个汪苏泷何时觉醒?答案在风中飘荡,而擂鼓声已越来越近。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