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日夜颠倒,可把家长折腾坏了。大半夜宝宝精神抖擞,白天却呼呼大睡,家长们不禁纳闷,这到底是咋回事呢?其实,宝宝出现日夜颠倒,可能是以下这些原因。
生理因素影响
生物钟未建立
宝宝刚出生时,生物钟还没有完全形成。在子宫里,宝宝并没有白天黑夜的概念,他们的睡眠和清醒更多是随机的。出生后,需要一段时间来适应外界环境的昼夜变化,建立起正常的生物钟。一般来说,宝宝要到3 - 4个月左右,生物钟才会逐渐规律。在这个过程中,如果家长没有给予正确引导,宝宝就容易出现日夜颠倒的情况。
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
宝宝的神经系统发育尚未成熟,尤其是控制睡眠和觉醒的神经调节功能还不稳定。这使得宝宝难以像大人一样自主地控制睡眠时间和睡眠深度。所以,宝宝可能在白天和晚上都处于一种相对混沌的状态,容易出现白天睡得多、晚上不睡觉的现象。
环境因素干扰
睡眠环境差异不明显
宝宝对睡眠环境很敏感,如果家里白天和晚上的环境差异不大,比如白天窗帘不拉,光线明亮,声音嘈杂;晚上也没有营造安静、黑暗的睡眠氛围,宝宝就难以区分白天和黑夜。例如,有些家庭白天房间里一直开着电视,声音较大,晚上睡觉时也不关灯,或者灯光调得不够暗,宝宝就会混淆昼夜,不知道什么时候该睡觉,什么时候该清醒。
白天睡眠环境过于安静
有些家长为了让宝宝白天能好好睡觉,把房间弄得特别安静,一点声音都没有。这样反而让宝宝习惯了极度安静的环境,到了晚上,外界环境稍有动静,宝宝就容易醒来。而且,过于安静的白天环境也不利于宝宝区分昼夜,因为正常的白天本就会有各种声音。
家长喂养和哄睡习惯不当
白天喂养间隔过长
如果宝宝白天喂养间隔时间过长,每次吃得过饱,就容易导致宝宝白天长时间处于饱腹、困倦的状态,从而睡很长时间。比如,有些家长觉得宝宝白天睡得多就不用频繁喂奶,可能三四个小时才喂一次,宝宝一次吃很多,然后就一直睡。这样宝宝白天睡眠时间过长,晚上自然就不困了。
夜间哄睡方式过于刺激
晚上哄宝宝睡觉的时候,如果家长采用了过于刺激的方式,比如和宝宝玩激烈的游戏,或者大声唱歌逗宝宝,会让宝宝大脑处于兴奋状态,难以进入睡眠。即使宝宝最终睡着了,也可能睡得不踏实,容易醒来。久而久之,宝宝就可能形成夜间兴奋、白天嗜睡的不良睡眠习惯。
了解了宝宝日夜颠倒的原因,家长们就可以“对症下药”,帮助宝宝调整睡眠习惯,建立正常的生物钟,让宝宝和自己都能拥有良好的睡眠。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