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到骑行博主晒出的百公里路线时,你是不是也心动过?
想象着风掠过耳边的自由,结果自己一跨上自行车,没骑几公里胯就开始疼,像被人用钝刀子反复割,到最后连下车都得扶着车把慢慢挪。
明明别人骑车轻松自在,怎么到你这就成了“胯部酷刑”?其实问题不在骑行本身,而在你踩进了那些藏在车轮下的“毁胯陷阱”。
很多人刚买车时,往车座上一坐觉得“能骑就行”,根本懒得调车座高度和角度,可这“差不多”的想法,恰恰是疼的源头。车座太高的话,脚踩踏板时得拼命踮着脚尖,髋关节被硬生生拉开,就像把一根橡皮筋扯到最紧还反复拽,用不了几次,胯骨周围的韧带就会发出抗议;
车座太低更糟,膝盖一个劲往上顶,胯部被迫往前倾,屁股底下那两块坐骨结节直接压在窄窄的车座上,相当于用骨头怼着一根硬铁棍,半小时就能磨得又酸又麻。还有人觉得车座前倾能省力,结果整个胯部的重量全压在耻骨上,时间长了不仅疼,甚至可能磨伤软组织,得不偿失。
比姿势不对更可怕的是“硬撑”。总有人觉得“疼是正常的,熬过去就好了”,可胯部的肌肉和关节有自己的承受极限。连续骑一个小时以上,臀中肌、梨状肌这些负责缓冲的肌肉就会开始疲劳,它们本来像弹簧一样托着身体,累到没劲了,就只能让胯骨直接“硬碰硬”。
有人为了挑战长距离,中途不休息,骑到后来胯部发麻,这其实是神经被压迫的信号,再硬撑下去,慢性损伤就找上门了。更要命的是“突击骑行”,平时坐着不动,周末突然猛骑几十公里,胯部肌肉从“躺平”状态被强行拽起来干活,就像生锈的零件被猛力拧动,拉伤、撕裂都可能发生,到时候疼得可不是一天两天。
别以为调对车座、控制时间就万事大吉,一些不起眼的小习惯也在悄悄伤胯。骑车时含胸驼背,身体重心往前移,胯部就得额外承重;蹬踏板时脚往外撇或者往里扣,髋关节受力不均匀,时间长了关节面就会被磨得坑坑洼洼。还有人骑完车直接瘫在沙发上,懒得拉伸,胯部肌肉一直紧绷着,慢慢就变得僵硬,下次骑车更疼。最容易被忽略的是肌肉力量,胯周围的肌肉就像一层保护垫,力量不够,关节就容易受伤。平时不锻炼,骑行时肌肉撑不住,疼是早晚的事。
其实想骑车不疼,关键在避开这些坑。调车座有个简单办法:站在车旁,单脚踩在踏板最低点,膝盖微弯约170度,这时候的高度正合适,角度就保持水平,别瞎调。骑行时每40分钟下来活动两分钟,转转眼珠子一样转转会髋关节,让肌肉歇口气。新手每次别骑超一小时,慢慢加量,给身体适应的时间。平时花十分钟练练臀桥、蚌式开合,把胯周围的肌肉练结实,它们强了,关节就能少受力。骑完车别偷懒,用泡沫轴滚滚臀部和大腿外侧,放松紧张的肌肉,比贴膏药管用多了。
说到底,骑行是为了开心,不是为了硬扛疼痛。要是骑完胯疼超过三天,别拖着,赶紧去看医生。对胯好点,它才能带你去更远的地方。下次骑车前,花五分钟检查下车座,活动活动胯,记住,舒服着骑,才能骑得久。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