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消费理念的持续演变,越来越多民众选择在网上购物。“先享后付”作为一种新兴支付方式逐渐流行开来,然而看似便捷的背后,却隐藏着诸多不为人知的消费陷阱。
部分年长用户甚至不清楚自己何时开通了此类服务,想要取消时又难以找到具体操作入口,稍有不慎便可能背负债务,此类现象正引发社会广泛关注。
![]()
2024年12月,央视对“先享后付”的潜在问题展开调查,并对其背后的运作机制进行了揭露。如果你也在使用相关平台,不妨检查一下是否被默认开通了该服务。那么,“先享后付”究竟是怎样的操作模式呢?
![]()
指尖轻触,钱包悄然流失
“0元下单”的按钮设计得极为显眼,仿佛在无声召唤消费者。只需轻轻一点,心仪商品便能迅速送达。
整个购物流程顺畅得令人惊叹,无需人脸识别,也省去了繁琐的密码输入,支付过程几乎毫无感知。
![]()
但这份流畅的背后,是平台默认设置的“先享后付”支付方式在悄然生效,也由此成为公众热议的话题。
来自黑龙江哈尔滨的王先生就亲身经历了这一困扰。他发现年迈的父亲在购物时,支付选项中莫名出现了“先享后付”,并且被系统默认为首选。
![]()
老人在操作过程中毫无防备,结果家中快递堆积如山。王先生表示,自己并未主动开通该功能,为何会自动出现并成为默认选项?如果忘记还款,是否会留下信用记录?平台是否有权擅自设定支付方式?
江西抚州的吴先生也遭遇了类似情况。他注意到在商品购买页面,“先享后付”与“0元下单”的标识牢牢占据屏幕下方,且平台已将其设为默认首选。
![]()
他无奈表示,自己并未打算使用这种支付方式,可能只是手指不小心滑动了一下,几天后商品就送到了家门口。
这种“被开通”、“被默认”的操作,实质上剥夺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将便利变成了隐形的消费风险。
![]()
当人们还沉浸在“0元购”带来的即时满足中时,另一种更为隐蔽、影响深远的风险,早已悄然潜伏,尤其对特定人群而言,这几乎成为难以逾越的消费障碍。
![]()
甜蜜陷阱
对于那些尚不熟悉智能手机操作、对新型支付方式既好奇又缺乏了解的中老年用户而言,“先享后付”更像是一个精心设计的消费迷局。王先生家中的情况只是其中一个缩影。
许多老人将屏幕上显示的“0元下单”理解为类似超市的免费试用,误以为只是领取赠品,无需付款。
![]()
更现实的问题在于,部分老年人使用的手机性能较差,屏幕反应迟缓。有时信息尚未完全加载,老人便已习惯性地点下了那个极具吸引力的按钮。
直到银行发送扣款短信,他们才意识到并非领取免费商品,而是完成了一笔真实交易。
![]()
隐藏在“先享后付”简单操作流程背后的,是冗长且充满专业术语的用户协议条款。这些条款中往往埋藏着强制扣款授权、高额违约金等隐藏条款。
商家在推广过程中,常用“名额有限”等话术制造紧迫感,诱导用户快速签约,却有意忽略或模糊关键的利息计算方式和违约责任。
![]()
一旦用户因故未能按时还款,或对服务不满试图取消,商家便会以合同已生效为由拒绝解约,甚至要求支付高额违约金。
央视的调查揭示了大量令人震惊的案例,不少消费者正是在信息被刻意隐瞒的情况下签署协议,最终陷入债务困境,个人权益受到严重侵害。
![]()
这种利用信息不对称设置的合同陷阱,使消费者一旦进入,便难以轻易脱身。
![]()
信用消费
在互联网金融平台眼中,“先享后付”无疑是一块散发着诱人甜香的蛋糕,本质上属于一种消费信贷模式。
其核心盈利方式是,作为支付服务提供方,向接入该功能的电商平台收取交易额3%至6%不等的服务费。
![]()
交易量越大,平台收益越高。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和业绩压力下,部分代理商为了追求更高的市场份额和利润,甚至不惜在推广中夸大宣传效果,淡化风险提示,无形中将消费者的权益置于次要位置。
![]()
年轻消费群体,尤其是追求即时满足和新潮体验的90后、95后,对这种“先享受、后付款”的模式趋之若鹜。
更令人意外的是,来自三四五线城市的用户,其开通意愿和后续还款表现,甚至表现出高于一二线城市用户的活跃度。
![]()
表面上看,先享后付极大降低了消费门槛,让购物变得更加轻松。然而,短暂的购物快感之后,累积的账单如同一座无形的大山,最终可能演变为沉重的经济压力和心理负担。
对于接入该模式的商家而言,情况同样复杂。虽然确实能吸引更多犹豫的消费者,提高成交转化率,短期内拉动销售增长。
![]()
但商家也为此付出了代价,先享后付模式伴随着较高的退货率,以及商品在试用期间可能产生的损耗和折旧。
这些成本最终都转嫁到了商家身上,显著增加了运营开支,不断压缩本就不高的利润空间。
![]()
对每一位消费者而言,守护自身权益的第一道防线就是提高警惕,识别潜在风险。
面对诱人的“0元下单”按钮,每次点击前都应仔细阅读用户协议和支付条款,特别是关于还款时间、逾期费用、违约责任等关键内容。
![]()
主动在支付页面手动选择自己熟悉且信任的支付方式,而不是被动接受系统默认的“先享后付”。
最重要的是理性消费,评估自身还款能力,避免因一时冲动或误解“0元”含义而陷入过度消费的困境。
![]()
对于家中的长辈,子女更应主动关注其网购行为,耐心讲解这些新型支付方式的特点和潜在风险,帮助老人跨越数字鸿沟,避免误操作带来的麻烦。
![]()
“先享后付”作为一种新兴消费方式,本身并非洪水猛兽。它承载着科技提升生活体验的美好愿景。
央视的曝光,并非要否定创新,而是为了敲响警钟,戳破虚假繁荣的泡沫,将偏离正轨的操作重新引导。
![]()
唯有当消费者保持清醒认知、谨慎选择,平台坚守诚信、履行应尽责任,监管部门精准施策、筑牢安全防线,三者形成合力,“先享后付”才能真正摆脱套路标签,回归其提升生活品质、创造便利的工具本质。
![]()
主要信源
明明没付款但商品到家了?来看“先用后付”的千层套路——央视新闻2024-11-28央视曝光“先享后付”的千层套路,整治乱象得靠“绕不开”的监管——极目新闻2024-12-16财经调查丨跨越监管红线的消费陷阱!“先享后付”套路再现→——央视新闻2024-12-15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