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的传世书法,尤数《兰亭序》和《圣教序》最出名,千百年来,一直长盛不衰,几乎每个书法人,均曾临摹,但是真正从中学透,且实现提升的,却是寥寥无几,前者真迹消失,仅有摹本传世。
后者原稿也失传,传世拓本的种类繁多,良莠不齐,大多字迹漫漶,不够清晰、自然,长久临摹,不仅难得古人笔法,还会产生用笔僵化、单调等问题。
所以,别再傻学《兰亭序》,或者《圣教序》了,实际上,王羲之曾有一幅20米真迹出土,笔法完备,字字精到,较之上述2帖,高妙数十倍。
它就是《澄清堂帖》,由“南唐后主”李煜,亲自监制,编撰而成,自民间搜集王羲之的法帖,加以筛选、鉴定,之后结合宫内真迹,以及《圣教序》、《兴福寺半截碑》等,才编出。
卷内囊括60幅最标准、最生动,且王羲之亲笔无疑的作品,每幅纵26.5厘米,横13.4厘米,以此来算,加上前后题跋,总长度将近20米,字数3000多,可谓把王羲之的书法精髓,一网打尽。
赵匡胤攻打南唐时,见到此帖,爱不释手,遂将其珍藏,临终前,将之一同陪葬,直到南宋重新出土,被施宿所得,进行修复、拓印,于澄清堂内,制作清晰、完整的拓本
此本拓工,极其细腻、精妙,把用笔痕迹,还有微小的细节变化,全部还原纸面,字字无损,与真迹如出一辙,就拿《临川帖》举例,“嵩”字,侧锋入纸的劲锐、灵动,以及迅疾换锋的顿折,均是清晰可见。
这个字的体式,挺拔宽阔,上下2字,娇小婉转,形成一种强烈对比,凸显动势和艺术效果,可时常临摹,学习王羲之的完备笔法,掌握高深的魏晋技巧,若把王羲之的行草技法学会,之后临摹历朝法帖,那就是“手到擒来”。
除了技艺高超,还原王羲之的祖传笔法,此帖乃是行草结合,能帮助我们,顺利的过渡至草书,并且每一个小篇章,均能看作一幅完整的作品学习,懂得排篇布局,利于日后的创作与创新。
这幅《澄清堂帖》收录的作品,有些《淳化阁帖》也没有,据说《淳化阁帖》也是参考它,而编成的,由此可见,此作之精妙,古代诸多的名家,曾鉴藏,并给予好评。
孙承泽、张伯英、翁方纲、王文治、吴昌硕等,赞不绝口,王文治直言:“《大观》虽工致过之,精气弗及也。此种宋刻宋拓之右军书,真世间稀有之宝”,此作藏于香港中文大学,属于“北山十宝”之一。
而今,我们对《澄清堂帖》,进行高清复刻,全文加注释,并推出2种产品,满足不同老师的需求,第一个链接,乃是印刷品,当然我们的印刷品,字迹也颇为清晰,毫不模糊,内容只有正文,无题签和卷尾题跋
第二个链接,则是手工经折装,采用博物馆级别,12色微喷复刻工艺,进行1:1还原,装裱精细,包含题签和卷尾题跋,用笔的细节处理,高清可察,与原作如出一辙,各位老师,可根据自我需要,点击下方链接一观。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