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陕煤集团建材科技旗下的陕西生态龙门绿碳产业有限公司热度颇高。走进其厂区,全国首条煤矸石制微晶系列产品生产线火力全开。要知道,我国作为世界第一产煤大国,煤矸石排放量相当惊人,每年的排放量约占当年煤炭产量的 10%,存量已达 60 亿至 70 亿吨,且仍以每年超 3 亿吨的速度增长。但在这里,曾经无人问津的煤矸石,借助创新技术摇身一变,成了高性能微晶材料。这一成果,不仅每年为企业新增可观收益,更给黄河流域的固废治理提供了一套现成的、可直接复制的方案。
![]()
长治碳谷这边,同样在上演固废 “逆袭” 的精彩故事。踏入煤矸石综合利用车间,机器轰鸣声不绝于耳。长治碳谷的技术团队凭借自主钻研出的 40 余项专利技术,攻克了煤矸石高值化利用的难题。其中,“微波活化煤矸石” 技术效果显著。经微波处理后,煤矸石内矿物质被激活,用作胶凝材料的性能大幅提升,活性指数从原本的不到 40% 提升至 70% 以上。搭配真空挤压成型技术,生产出的建筑外墙板、高铁声屏障等产品性能卓越。目前,国内首条 10 万吨级煤矸石资源化生产线早已投产,每年能 “消化” 20 万吨煤矸石,产出的产品广泛应用于建筑、交通等领域,昔日堆积如山、令人发愁的煤矸石,如今成了抢手货,还能替代部分低碳水泥,真正实现了从 “黑色包袱” 到绿色财富的转变。
![]()
除了煤矸石利用成果斐然,长治碳谷的 “粒子工厂” 在全降解材料生产领域同样成绩亮眼。面对日益严峻的白色污染问题,他们把目光投向粉煤灰。通过微纳米活化、分子重构、光催化赋能等核心技术,将粉煤灰转化为性能优异的全降解母粒。这些母粒性能可与石油基塑料媲美,拉伸强度能达到 30MPa 以上,降解率超 90%,成本却比传统可降解材料低 30%。
![]()
从食品包装到快递袋,从超市购物袋到轻质发泡环保建材,甚至在污染土壤修复中充当重金属吸附剂,都能看到这些全降解母粒的身影。尤为突出的是,其生物质全降解包装材料,工业固废填充比例高达 60%,再结合新型生物质降解材料,成本降低的同时,能在 180 天内自然降解,且在耐水性、柔韧性等性能方面,完全能满足不同场景使用需求。
![]()
不管是陕煤集团陕西生态龙门绿碳产业有限公司的积极探索,还是长治碳谷的大胆实践,都充分展现出科技在固废处理领域变废为宝的强大力量。长治碳谷用实实在在的成果表明,只要勇于钻研、敢于创新,固废就能重获生机,为绿色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未来也必将在环保与资源利用领域创造更多奇迹。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