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被称为“鱼米之乡”的地区通常指水网密布、盛产稻米和淡水鱼类的富庶之地,主要集中在长江中下游平原及周边区域。以下是主要的鱼米之乡。
1. 长江三角洲地区(江浙沪)
太湖平原(江苏南部、浙江北部):包括苏州、无锡、常州、湖州、嘉兴等地,自古以“苏湖熟,天下足”闻名,水田密布,盛产稻米、鱼虾、螃蟹(如阳澄湖大闸蟹)。
![]()
杭嘉湖平原:杭州、嘉兴、湖州一带,桑基鱼塘系统是典型生态农业模式。
2. 长江中游地区
两湖平原(湖南、湖北):
江汉平原(湖北):荆州、武汉周边,水稻和淡水渔业发达,洪湖莲藕、小龙虾著名。
洞庭湖平原(湖南):岳阳、益阳等地,“湖广熟,天下足”即源于此,盛产稻米、湘莲、鱼类。
3. 鄱阳湖平原(江西)
南昌、九江周边,鄱阳湖是中国最大淡水湖,水稻种植和渔业资源丰富,如“赣鄱鱼米之乡”。
![]()
4. 珠江三角洲(广东)
广州、佛山、中山等地,水乡密布,历史上是岭南粮仓,同时发展出“桑基鱼塘”模式,现以高端水产养殖著称。
5. 其他地区
里下河平原(江苏中部):泰州、扬州一带,河网纵横,稻米、水产(如兴化大闸蟹)丰富。
安徽沿江平原(芜湖、安庆):长江沿岸的稻米和渔业产区。
成都平原(四川):都江堰灌溉区,虽以“天府之国”著称,但水稻和渔业也占重要地位。
为何称“鱼米之乡”?
“鱼米之乡”这一称呼源于中国古代对物产丰饶、水网密布、农业发达地区的赞誉,特指那些盛产稻米和淡水鱼的富庶之地。
![]()
1.核心物产丰饶之地
这些地区共同特点是河湖密布、气候湿润,土地肥沃,农业以水稻种植为主,辅以淡水养殖(如鱼、虾、蟹、藕等),形成“稻渔共生”的生态农业传统。
自唐宋以来就是中国粮食和渔业的核心产区,经济地位举足轻重。 因“鱼”和“米”是古代中国农业社会的两大核心物产,而这类地区能同时高产两者,故以“鱼米之乡”誉其丰饶。
![]()
2.田园诗意文化的象征
“鱼米之乡”不仅是经济富庶的代名词,还承载了中国人对“江南水乡”田园生活的诗意想象(如“小桥流水人家”“渔舟唱晚”等画面)。 “鱼米之乡”还把农耕文明诗意化了(如“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等。
这些地区至今仍是中国重要的农业基地,同时兼具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旅游价值(如江南古镇、水乡风光)。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