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数据显示,2025年全球军贸规模已突破历史新高,全球武器出口总额同比增长超11%。在这场前所未有的军备竞赛中,俄罗斯向北非阿尔及利亚交付苏-34M战斗轰炸机的消息,令国际军贸市场再度风起云涌。短短数日,相关话题在社交平台与军事论坛浏览量突破2亿,讨论量居高不下。阿尔及利亚这笔大单,究竟只是一次“换代升级”,还是俄中两大军工巨头在非洲角力的关键节点?这些问题,牵动着全球防务分析师的神经。
![]()
北非军备升级背后的深层逻辑
阿尔及利亚的军购计划并非一时冲动。自2019年以来,阿尔及利亚空军的现代化步伐加快。公开资料显示,阿尔及利亚曾向俄罗斯提出采购14架苏-34、14架苏-35和14架苏-57,但由于航电系统和发动机技术未达预期,采购进展缓慢。与此同时,阿尔及利亚周边安全环境持续恶化。摩洛哥大规模引进F-16V,给阿尔及利亚带来明显压力。F-16V作为美国第四代半主力战机,其雷达、航电、对地攻击能力均处于同代机型前列。对阿尔及利亚而言,不及时升级空军装备,势必在地区安全竞争中处于下风。
今年5月,俄罗斯工厂的苏-34M生产线上,一批特殊涂装的机体被外媒捕捉到。很快,美国军工情报网站“Defence-Blog”与“Military Watch”报道:首批苏-34M已交付阿尔及利亚。这一消息得到多方渠道交叉印证。研究机构SIPRI(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最新报告也显示,2025年阿尔及利亚的军购总额排名非洲首位。苏-34M的到来,标志着阿尔及利亚战略空军能力实现质的跃升。此举被外界解读为阿尔及利亚对摩洛哥F-16V的强势回应,也让北非空中力量的天平再度倾斜。
![]()
战斗轰炸机的“硬通货”
苏-34M作为俄罗斯航空工业的“拳头产品”,具备极强的多用途作战能力。其设计源自经典的苏-27平台,采用双发双座布局,最大起飞重量超44吨,动力系统为两台AL-31F-M1涡扇发动机。高速性能优异,高空飞行时速达1900公里,作战半径超1100公里,最大航程达4000公里。外观上,苏-34M最为显著的特征是扁平宽大的机头和并排双座座舱,被军迷戏称为“鸭嘴兽”。12个外挂点最多可挂载8吨武器,包括先进的空空导弹、空地导弹和制导炸弹,具备强大的实战打击能力。
专业人士分析,苏-34M之所以能成为俄罗斯优先出口的主力机型,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其操作维护相对简便,价格低于同类西方机型。即便是在俄乌战场前线损失严重、补给压力巨大的背景下,俄罗斯依然决定将最先进的批次出口给阿尔及利亚。这种“舍近求远”的策略,表面看是生意优先,实则关乎俄在国际军贸体系中的影响力保卫战。数据显示,近年来中国逐步减少对俄武器采购,印度与阿尔及利亚成为俄制装备的核心海外市场。阿尔及利亚几乎所有主力战机均为俄罗斯制造,如果俄罗斯无法及时满足阿尔及利亚换代需求,极有可能被中国等新兴军工强国“截胡”。
![]()
中国战机为何难撼阿尔及利亚?
与苏-34M交付几乎同步,阿尔及利亚曾多次评估中国歼-10CE、歼-35E等新型战机的技术方案。中国航空工业近年来在国际市场上表现活跃,歼-10CE凭借高性价比和优良飞控系统,已出口至巴基斯坦等国。歼-35E则被业内看作中国第五代隐身战机的代表,尤其在空战布局、雷达隐身与多用途能力方面展现出极强潜力。公开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军工出口总额同比增长近18%,其中航空装备出口增幅最大。
但阿尔及利亚的实际选择,反映出国际军贸市场的多重考量。首先,阿尔及利亚军队已高度依赖俄制武器体系,飞行员培训、后勤保障、弹药通用等均与俄系平台深度绑定。更重要的是,苏-34M的实战经验和维护便利性受到阿尔及利亚青睐。俄乌冲突爆发后,苏-34M在复杂战场环境下的表现,为其赢得了“战场认证”的口碑。相比之下,中国新一代战机虽在技术与性价比上具备优势,但缺乏大规模实战数据,难以迅速打破潜在用户的观望心理。
![]()
阿尔及利亚的军购决策,还受到地缘政治影响。俄阿两国军事合作历史悠久,双方在武器采购、军事训练、安全情报等领域互信度高。对于急需实现空军现代化的阿尔及利亚而言,选择苏-34M意味着最小化风险、最大化作战体系稳定性。业内普遍认为,中国战机近期进入阿尔及利亚市场的难度将持续上升,北非地区唯一的突破口或许只剩下埃及。
俄乌战场与盟友回报机制
值得注意的是,苏-34M的出口并非只是单纯的商业行为。2024年夏天,俄罗斯因前线兵源和弹药紧缺,罕见与朝鲜达成战略合作协议。朝鲜向俄大规模输送人员与弹药,助力俄军在下半年战局中扭转颓势。权威情报机构披露,朝鲜为此希望获得俄制先进装备,苏-34M成为其首选目标之一。但俄罗斯最终优先满足阿尔及利亚订单,仅向朝鲜提供部分补偿性装备(如苏-30M2等)。这一决策,凸显了俄方对“核心市场”的战略重视。
![]()
俄罗斯对朝鲜的支持仍有后续可能,但在主力战机出口排序上,阿尔及利亚无疑是优先级最高的买家。这种分层次的军贸战略,既反映出俄罗斯对盟友利益的平衡,也折射出俄方对全球军贸格局的深度把控能力。朝鲜虽然获得部分装备补偿,但与阿尔及利亚直接引进苏-34M相比,仍有明显差距。未来,苏-35、苏-57等俄系高端战机出口阿尔及利亚的可能性进一步提升,俄罗斯在北非的市场壁垒继续巩固。
技术对抗与市场攻防
全球军贸市场格局正在悄然变化。苏-34M的出口,不仅是俄在军贸领域保市场、保话语权的象征,更是一次“以战养战”的现实选择。分析人士指出,俄罗斯军工体系在持续高压的战争环境下,依然能够稳定量产并出口主力战机,显示出其产业链的极强韧性。苏-34M的多用途作战能力和高性价比,使其成为北非、中东等热点地区用户的首选。俄罗斯通过大单出口,抢占先机,为后续苏-35、苏-57等高端产品“铺路”,形成良性循环。
![]()
中国军工的崛起已是不争事实。歼-10CE、歼-35E等新型战机在海外市场引发高度关注。尤其歼-35E被评为“唯一能与F-35正面对抗的第五代战机”,其隐身性能、航电系统、机动能力在专业评测中屡获高分。2025年上半年,中国多型无人机与新一代预警机出口订单激增,显示出中国航空工业的技术创新力和市场拓展能力。尽管当前在阿尔及利亚等核心市场受限,但在中东、东南亚、拉美等新兴市场,中国军机的份额正逐步扩大。
北非市场的变局,既是俄中两强的直接博弈,也折射出全球军贸生态的剧烈转型。用户国家在采购决策中,越来越看重体系兼容性、维护便利度、实战经验以及政治安全性。苏-34M凭借“战场认证”和成熟产业链占据先机,但中国战机的技术后发优势和成本效益,正在推动国际市场格局的深度重塑。未来几年,随着更多中国新型战机完成实战化应用和国际联合演训,市场格局或将迎来新轮洗牌。
参考资料:苏-34交付北非,军贸市场风云再起,要将中国战斗机挤走?国际装备竞争格局持续演变,未来走势值得关注
2025-08-09 09:59·榆树视界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