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大鹏新区最新一批保租房配租结果令人意外:473套房源仅144户家庭合格认租,认租率不足三分之一。
这并非孤例——据不完全统计,深圳去年底以来推出的11批次保租房中,仍有400余套处于“无人问津”状态。
从“抢不到”,变成“没人要”,这背后的深层次原因是什么?如何改变这一局面?
![]()
没人选的保租房
今年7月10日,深圳大鹏新区住建局官方公示了《关于鹏溪苑等八个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配租有关事项的通告》。
根据通告,本批次拟配租项目为鹏溪苑、坝光安置区、生命科学产业园、南澳枫浪山花园(二期)、安居东湾半岛花园、花样年家天下花园(一期)、花样年家天下花园(二期)、保利香槟苑等八个项目,共473套房源,其中一房(含单身公寓)129套、两房142套、三房114套、四房88套。
本批次住房配租对象为符合政府组织配租的保障性租赁住房条件的个人。
认租本批次住房的,按照资格分为两个队列,具体如下:
(一)第一队列:申请人具有大鹏新区户籍,在本市正常缴纳社会保险且累计缴纳社会保险三年以上(养老保险或者医疗保险,不含少儿医疗保险),但在本市退休的除外。
(二)第二队列:申请人正供职于大鹏新区注册的单位(包括但不限于机关事业单位、企业、民营医院、民营学校、社工组织、个体工商注册群体等),在大鹏新区正常缴纳社会保险(养老保险或者医疗保险,不含少儿医疗保险),且在本市累计缴纳社会保险一年以上。
8月6日,这一批次的认租审核结果出来了——本批次保障性租赁住房认租家庭共计154户,合格认租家庭共144户,不合格认租家庭4户,撤销认租家庭6户。
也就是说,配租房源473套,合格认租家庭144户,认租率才30.4%,还有329套房源空出来没人选。
据不完全统计,深圳从去年年底推出的11批次保租房,还有400余套没人选——大鹏坝光核心启动区人才公寓剩余228套,其中两房25套、三房203套;大鹏安居银叶湾府三房户型还剩下23套;第七批保租房光明项目剩余185套。
当然,这只是没人要的小部分项目,大多数保租房项目依旧是很难抢到的抢手货。
比如,深圳龙华华章新筑项目,8849户抢220套房源;深圳光明区明皓府等3个保租房项目,6479户抢2110套房源......
![]()
没人认租的背后原因是什么?
从抢不到到没人要,我们应该反思为什么这些保租房会遇冷。
大鹏新区位于深圳东南部,距市中心约50公里,通勤时间普遍超过2小时。
此次涉及的鹏溪苑、坝光安置区等项目均位于产业配套不足的远郊区域,而深圳就业人口高度集中在南山、福田等中心城区。
这种“职住分离”的极端错配直接削弱了申请意愿。正如房产中介透露:“许多申请人看完房源位置就放弃了,哪怕租金只有市区三分之一。”
此前剩余228套空房的光人才公寓位于大鹏半岛最东端,周边3公里内无地铁站,生活配套也不方便。
除了地理位置的硬伤,当前保租房采用“户籍+社保”的刚性筛选机制,将大量“夹心层”拒之门外。
以大鹏项目为例,第一队列要求新区户籍+3年社保,第二队列需新区就业+1年社保。
而截至2024年年底,大鹏新区常住户籍人口仅为3.96万人。
这种筛选机制客观上造成了“符合条件的不需要,需要的不符合条件”的尴尬境地。
对比其他城市,北京今年推出的保租房试点已取消户籍限制,广州则对基础服务业人员开放“绿色通道”。深圳严苛的准入政策,使得网约车司机、外卖骑手等新市民群体——他们恰是最迫切的保障对象——被排除在受益范围之外。
此外,深圳现行保租房实行的轮候制度有待优化。
相关数据显示,深圳保租房平均轮候周期6-14个月,但房源释放却采用“批量推出、过时不候”的机械模式。
有申请人反映:“好不容易排到资格,提供的都是偏远房源,放弃后又得重新轮候。”
相比之下,上海实行的“常态化配租”模式更具弹性——“随申办”小程序随时可查,房源实时入库,申请人可自主匹配区位和户型。
坦白说,这种常态化配租的市场化调节机制更灵活。
如果可以借鉴,何乐而不为?保租房空置对相关部门来说也是一种烦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维C公寓传媒立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