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亿撬动1470亿债务,中国房企破产重整第一股诞生,数万散户血泪控诉“幕后黑手”。
2025年5月,重庆五中院一纸裁定书落下。负债1470亿的金科股份正式进入破产重整执行阶段。这场涉及8400家债权人、2000亿资产的地产最大重整案,核心竟是用26.28亿占投资金撬动千亿债务。
当股民为新能源转型概念疯狂买入时,董事长黄宏云却在股价高点抛售股票。7天套现28亿,累计卷走60亿。而幕后真相是,新能源计划纯属骗局。黄宏云与私募徐翔合谋操纵股价。最终,徐翔入狱,黄宏云辞去董事长职务,全身而退。
如今,金科股价从9.76元暴跌至1.54元,数万股民亏损超80%。而黄宏云却因涉嫌信批违规被立案调查。这场资本游戏里,散户成了唯一的买单者。
7月10号那天,首家进入重整计划的上市公司金科总算有了新动静。这有两个好消息,一个是在生死线上挣扎了好久的金科,收到了26.68亿元的救命钱。另一个就是这好消息一传出来,股价直接涨停,最后市值定在了82亿元。
另外呢,公司通过遴选和评审,把企业清盘的受托人和保管银行都确定好了。金科欠着1400几亿的债,有8400多位债主,这下好似看到点黎明前的亮光了。
说起这个金科地产,当年可算是风光无限。它借壳ST东源在深交所上市,销售额从不到100亿,一下子就飙到了2000亿。集团总资产高达4000亿,还连续好多年都入了中国企业五百强呢。金科董事长黄宏云的身价也跟着水涨船高,涨到了150亿,还登上了胡润百富榜第133位。
可2014年的时候,这位房地产界的大亨,这边喊着金科就是我的命,转头7天就套现28亿,之后还主动申请清盘,将金融玩得那叫一个溜。
2014年,股票市场兴起新能源热潮。黄宏云赶紧跟进,宣布金科要开拓新业务,进军新能源市场。他刚放出这好消息,股票市场上就冒出一股神秘力量,开始大规模收购金科股份。金科股份的股价快速飙升,从2014年低迷的2.26元一路涨到2015年4月的9.76元,翻了3倍,简直吓人。
但股价涨了,地产前景看起来也都不错。黄宏云却不似之前宣传的那样去拓宽新能源业务,而是带着全家在股价高点抛售金科股票,7天就套现28亿。这波操作简直令人惊掉下巴。
但28亿根本满足不了他的胃口,喘了口气之后,他又接着抛售股票。据统计,从2014年到2015年,黄宏云总共套现60亿,钱一到手,他又突然宣布金科要减少新能源投资,还取消了业绩承诺。
这样一来,舆论炸了锅,金科股价也跟着暴跌,最低的时候只有3.56元,比最高点降了2倍多。
咱就说这个黄红云在金融这场大战里,真是翻手为云,覆手为雨,轻轻松松就实现了60个小目标。可把股市里那些股民坑惨了,全部都成了血本无归的韭菜。
这边股民们正哭天喊地,鬼哭狼嚎。那边坊间突然传来个大消息,说大私募徐翔因为操控股市被逮捕了起来,紧接着黄红云也被调查了。
为了保住自己辛辛苦苦打拼下来的金科股份这份偌大家业,黄宏云咬咬牙,来了个壮士断腕,辞去了金科股份董事长的职务。这下套现这丑事儿可算是藏不住了,彻底浮出水面。这下广大股民才恍然大悟,好家伙,原来人家这是早有预谋。
黄宏云和徐翔为啥要搞这个局呢?原来金科股份上市都有3年了,控股股东坚持保护期眼看着就要到了,但当时的股价低得可怜,才2.26元。这点钱哪能满足黄宏云那膨胀的欲望啊?于是这俩人一拍即合,联手干了起来。
黄宏云在明面上大张旗鼓地发布利好消息,而徐翔呢在暗地里偷偷大量收购股份。这样一明一暗,里应外合,股价不涨才怪呀。等股价涨到高位,黄宏云麻溜地套现走人,将钱都装进了自己的口袋,实现了财富转移。
虽然说黄宏云是完美甩脱了身,但是他不理股民生死的暗箱操作,让券商将他看得透透彻彻,彻底看清了他的真面目。同时,广大股民和投资人也对他没了信心,这就给以后金科的负面埋下了大雷。
不过话说回来,从一个小泥瓦匠到总市值4000亿元的金科集团董事长,你不得不承认黄宏云是个敢想敢做的商业奇才。
1984年的时候,黄宏云走到涪陵的建筑工地,从最底层的小学徒做起,一日人工才得0.5元,但是他头脑灵活又不怕吃苦,靠着聪明才智和那股踏实肯干的劲儿,一路升到了工程处处长。
但黄宏云心里根本不满足只是得个铁饭碗,他心里头对金钱和权势那股强劲的渴望,逼着他走上了创业这条艰辛的路。
刚开始创业的时候,黄宏云勤俭节约,攒了8000块钱当启动资金,周围找点小项目来做,没几年就赚了20多万,初步完成了原始积累。他的眼光可谓相当毒辣,不但赚得盆满钵满,还将当地一家就快倒闭的工程企业救活了,顺顺利利坐上了总经理之位。
1998年,34岁的黄宏云带着后生人那股冲劲儿,将公司业务拓展到大城市重庆,注册了房地产公司金科集团。
刚到重庆,人生地不熟,好地段的土地根本就买不到。这下黄宏云灵机一动,在偏僻的57路上买了块啥都不生的地,建起了第一个地产项目——金科花园。这小区环境优美,户型又实用,一上市就被大家抢着买。
看到销售这么火爆,黄宏云尝到了甜头,接着继续做,前前后后将好几处荒地都变成了聚宝盆。以前那些没人要的不毛之地,经过黄宏云一番精心打造,都成了高档小区。
地段偏远,根本不影响价格,就金沙水岸和天籁城这两个高端楼盘,就让金科带来了20亿的销售额。
那时候,全国的房地产业真是红红火火,发展得热火朝天。金科又是重庆的重点工程,销售额自然低不了,相当可观。
到了2018年,金科的销售额一下子就突破了千亿大关。这个销售势头就好似坐火箭一样,一路狂飙到2020年,直接突破2000亿。
这么亮眼的业绩,令重庆金科在业内遥遥领先,还连续好多年都拿到了中国五百强企业的称号。金科董事长黄宏云也因此成为了地产界响当当的大人物,大家都尊称他为“西南王”。
但是这个黄宏云,功成名就之后就被巨大的胜利果实冲昏了头脑,开始走歪路了。他不想在实体行业里挣那份又苦又慢的钱,就琢磨出个挣快钱的歪主意,所以就出了前面说的勾结私募做局套现的丑事。
黄宏云还自以为聪明,觉得自己是最大的赢家。但他又哪里知,上天想要谁灭亡,就先让谁疯狂,不是不报,只是时辰未到罢了。黄宏云在金融杠杆里尝到了甜头,最后也得栽在金融杠杆里。
这几年,国家看房地产行业太过热乎了,为了给它降降温,就在宏观政策上做了调整。这下可好,房地产行业迎来了历史上最严峻的寒冬。
在这么艰难的大环境下,金科的销售额连续下滑,从巅峰期的2000亿一路跌到2022年的550亿元,销售一崩塌,连锁反应就来了,企业开始连年亏本。截止到前年,金科地产亏损金额高达500亿元,去年预计还要亏285亿元,这个企业都到了命悬一线的生死关头了。
在这个期间,黄宏云一直想用金融杠杆来救自家企业。2020年,他向券商质押了19%的金科股份,换了一大笔资金。新资金一进来,确实帮企业解了燃眉之急,但宏观政策的影响太大了,企业还是不断亏损。这点钱根本就是杯水车薪,根本起不到作用。
黄宏云也没想出别的办法从根本上解决企业难题,只能接着质押股份来缓解资金压力。到了2022年,金科地产的实际质押率都高达72.81%了,远远超过了国家规定的安全红线。
更惨的是,企业连年亏本,资金链断了。黄宏云根本拿不出巨额资金赎回股份,以中信证券为主的质押方们为了保住自己的利益,强行出售了9000万股金科股份。
这质押方的行为,金科根本就没预估到,更无可能提前公布计划。但是这个一举动违反了国家法律关于上市公司股份变更必须提前公布的规定,这就成了金科集团覆灭的重要罪证之一。
这个时候,黄红云一手打造的金科股份已经是千疮百孔,大厦将倾了。都说祸不单行,就在这个节骨眼上,黄红云家里又出事了。
2017年,为了质押股份,黄红云和老婆陶红霞办了离婚。谁能想得到,这4年过去,局势已经彻底大变样。当年一起并肩作战,抵御外敌的战友,为了抢金科股份,居然翻脸不认人了。
2021年,陶红霞发了封公开信,直接控诉前夫黄宏云未在规定时间内交割股权。这事儿一公开,黄宏云没办法,只能进行股份交割。外面有质押危机,家里又闹离婚混战,金科被内外夹击一点生机都没了。
走投无路之下,黄宏云在去年主动申请清盘重组。想当年黄宏云和私募徐翔勾结,在股市狠狠捞了一笔,现在呢却被前妻和券商双重打压,带着金科走向了绝路。
他从一个泥水佬做到千亿企业掌门人,创造了地产界奇迹,可太贪婪了,不顾股民死活,套现60亿,资本也没放过他。回旋镖扎得他疼,金科也死在这场金融厮杀里。
他可能早料到这结局提前捞钱跑了,可留给金科的1470亿债务和8400名债权人可咋办呢?不知道各位朋友都有什么样的意见和看法。
欢迎在评论区中留言讨论,期待你们的精彩评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