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国家持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将慢性病管理服务作为重点民生保障领域予以推进。继上半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关于加强慢性病患者基层连续性服务的工作部署后,各地医保配套政策细则陆续出台,着力减轻慢性病患者的长期医疗负担。对于深受慢性病困扰的老年群体而言,本年度政策调整在保障范围、报销比例及服务模式上均呈现积极变化,值得重点关注。
![]()
第一、政策背景:国家层面强化慢性病连续服务管理
2025年6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在《关于做好2025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的通知》中,明确将慢性病防治管理列为年度核心任务。该文件虽未直接规定具体补助金额或报销比例,但为地方医保政策优化奠定了基调,其重点方向包括:
推行分级连续服务: 对病情稳定的慢性病患者,主要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供规范化的健康管理服务和定期随访。病情需要时,建立顺畅的向上级医疗机构转诊及追踪机制。
建立健康管理协同服务: 利用信息化手段,整合多种慢性病共患患者的健康数据,实现“多病共管”,提升管理效率和精准性。
强化非药物干预: 在城乡社区层面,为高血压、2型糖尿病、高脂血症、肥胖症等患者,提供个性化的膳食营养指导与科学运动建议,从源头控制疾病进展。
![]()
第二、地方实践:门诊慢特病保障显著优化(以巴中市为例)
在国家政策框架指引下,各地正结合实际情况制定或更新门诊慢性病、特殊疾病(简称“门诊慢特病”)的医保保障细则。四川省巴中市近期出台的《基本医疗保险门诊慢特病管理实施细则》即是一个具有代表性的地方实践案例,其核心亮点体现在:
病种范围大幅扩展:
将四川省基本医疗保险明确的所有门诊慢特病病种全部纳入巴中市保障范围。
新增纳入33种疾病进入门诊慢特病保障。明确覆盖的疾病包括:甲状腺功能异常(甲亢/甲减)、重度骨质疏松、帕金森病、肝硬化、类风湿性关节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含哮喘)、冠心病(支架术后/搭桥术后)、脑血管病后遗症、重度抑郁症、癫痫、慢性肾脏病(3期及以上)、系统性红斑狼疮、强直性脊柱炎等(注:此处仅列举部分,实际依据地方文件为33种)。病种扩容显著扩大了受益人群覆盖面。
![]()
报销比例显著提升(核心变化):
在一个医保年度(自然年)内,经认定符合条件的职工医保和城乡居民医保参保人员,其发生的、符合门诊慢特病基金支付范围的医疗费用,报销比例达到90%。
对于同时患有两种及以上门诊慢特病的患者,其年度支付限额按所患病种中限额标准最高的一种执行,避免多重限制。
支付范围界定清晰:
90%的高报销比例适用于纳入“门诊慢特病统筹基金支付范围” 的诊疗项目和药品费用。
对于未纳入基金支付范围但属于治疗必需的特殊药品(如部分高价创新药),其报销规则通常参照当地“单行支付药品”的管理规定执行,报销比例可能有所不同。
城乡居民医保参保人员与职工医保参保人员在具体起付线、封顶线等细节上可能存在差异,需参照本地具体规定。
![]()
第三、哪些人群是此轮政策优化的主要受益者?
基于当前释放的政策信号和地方实践(如巴中市),以下四类慢性病患者群体将明显获益:
新纳入保障病种的患者: 特别是所患疾病被新列入当地门诊慢特病保障目录(如前述33种新增疾病) 的患者。他们之前可能无法享受或只能享受较低比例的门诊慢性病报销,新政实施后将直接获得高比例报销资格,负担大幅减轻。
多重慢性病患者(共病患者): 患有两种或以上门诊慢特病的老人。新规明确年度限额按最高病种标准执行,解决了过去多重限额叠加导致保障不足的问题,更贴合其实际医疗需求。
依赖长期门诊治疗/用药的患者: 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慢阻肺等需要持续用药和监测的患者。高达90%的报销比例(针对符合范围费用)将显著降低其长期累积的药费、检查费等门诊刚性支出。
基层就诊依从性高的患者: 国家政策大力倡导分级诊疗和基层首诊。对于遵循医嘱、主要在基层医疗机构(社区医院、乡镇卫生院) 进行常规随访、开药、基础检查的慢性病患者,不仅能享受便捷服务,更能契合政策导向,在报销流程和可及性上更具优势。
![]()
第四、重要提示与行动建议
政策具有地域性,务必查询本地细则: 国家层面提供指导方向,但门诊慢特病的具体病种目录、认定标准、报销比例(如是否达到90%)、起付线、封顶线等均由各统筹地区(市或省)制定。巴中市的例子代表了一种优化趋势,但非全国统一标准。
及时申请门诊慢特病待遇认定: 享受高比例报销的前提是通过医保部门的“门诊慢特病”资格认定。患者(或家属)需携带近期的完整病历资料(诊断证明、检查检验报告等) ,按当地医保经办机构要求提交申请。认定通过后,通常需选定定点医疗机构就医购药。
关注“基金支付范围”: 90%的高报销比例仅限于医保目录内且属于门诊慢特病支付范围的费用。就医时,可主动告知医生自己具备慢特病资格,优先选择医保目录内、特别是治疗所必须的甲类、乙类药品和诊疗项目。对目录外或特殊药品(单行支付药品),需提前了解其报销政策。
善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 积极响应国家分级诊疗号召,病情稳定期优先在基层医疗机构复诊、取药。这不仅方便快捷,通常报销倾斜政策也更明显,且能获得更持续的慢病管理和健康指导服务。
权威信息获取渠道: 最准确、最及时的信息来源是参保地医疗保障局官方网站、官方微信公众号,或拨打当地12393医保服务热线进行咨询。
![]()
结语:政策红利持续释放,主动对接守护健康
2025年慢性病医疗保障政策的优化调整,是国家持续关注老年健康福祉、着力减轻群众就医负担的务实之举。通过扩大保障病种、提升报销比例(如部分地区达到90%)、优化管理服务等多措并举,旨在为慢性病老人构筑更坚实的健康后盾。
广大老年朋友,特别是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等需长期管理的慢性病患者,应密切关注参保地医保部门发布的具体实施细则。
务必及时申请办理门诊慢特病认定手续,清晰了解本地政策涵盖的病种、报销规则及支付范围,充分利用好政策红利,选择适宜的医疗机构就医,科学管理自身健康。唯有主动了解、积极对接,方能最大化地享受到医疗保障制度改革带来的实惠,有效减轻长期医疗费用压力,安享更有质量的晚年生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