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7日,工信部、发改委、教育部、卫健委、国资委、中科院和药监局联合发布关于推动脑机接口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
![]()
意见指出,到2027年,脑机接口关键技术取得突破,初步建立先进的技术体系、产业体系和标准体系,电机、芯片和整机产品性能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产业规模不断壮大,打造2至3个产业发展集聚区,开创一批新场景、新模式、新业态;到2030年,脑机接口产业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形成安全可靠的产业体系,培育2至3家有全球影响力的领军企业和一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生态,综合实力迈入世界前列。
截至目前,脑机接口领域基本上只有中美两国处在最前沿。
中国在脑机接口领域呈现“临床转化快、政策支持强”的特点,官方主导意味更多一些。
7月20日,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就发布专题报道,以“中国在脑机技术领域正迎头赶上”为核心论点,首次向国际社会呈现中国半侵入式脑机接口系统“北脑一号”的突破性进展。
![]()
67岁的渐冻症患者通过植入“北脑一号”,成功将脑电信号转化为“我想吃饭”的中文语句,实现全球首例无线全植入中文实时解码。
“北脑一号”的研发主体北京脑科学与类脑研究所(简称CIBR),成立于2018年,由北京市政府联合多所高校共建,2023年实现全球首批半侵入式无线全植入脑机系统人体实验,2025年完成5例植入,计划1年内扩展至100例。
6月14日,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也成功开展了中国首例侵入式脑机接口的前瞻性临床试验,受试者是一位因高压电事故导致四肢截肢的男性,医生在他颅骨上磨出一个硬币大小的凹槽,中间打了一个5mm的洞,植入全球最小尺寸柔性最强的神经电极,既可最大限度降低对脑组织的损伤,又可完美捕捉脑电信号。
受试者仅用2-3周训练,便实现了下象棋、玩赛车游戏等功能,跟普通人控制电脑触摸板水平相近,也让我们成为全球第二个在侵入式脑机接口技术上进入临床试验的国家。
美国在脑机接口领域以企业主导的前沿探索和资本投入为核心,民间主导意味更多一些。
20世纪70年代,脑机接口技术最先起源于美国,由美国科学家维达尔于1973年在加州大学发表的文章正式提出;
20世纪90年代,美国杜克大学科学家尼可莱利斯提出闭环脑机接口架构,推动技术成型;
2021年,美国医疗系统开发公司Synchron率先开展人体实验,通过血管微创介入技术将电极植入大脑,和苹果公司合作,借助苹果的无障碍功能,成功让一位肌肉萎缩硬化症患者凭意念就可以操控iPhone、iPad等;
2024年1月,马斯克的脑机接口企业Neuralink宣布完成人类首例侵入式脑机接口芯片植入,由定制的R1机器人操作植入只有一枚硬币大小的芯片N1,然后通过无线传输将芯片采集到的信号进行解析,成功让患者控制外部鼠标和键盘。
![]()
2025年6月,Neuralink宣布通过将下一代产品“盲视”植入到猴子大脑中与视觉相关的区域,成功让猴子“看见”并不真实存在的事物,如果进行顺利,未来可成功帮助盲人恢复视力,甚至超越人的视觉,感知红外线等。
本次,七部门联合发文,为这种先进的技术保驾护航,甚至点明时间研发进度,可谓是给脑机接口行业,注入一针强心剂。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