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语中有句俗话:“同人唔同命,同遮唔同柄。”字面上意思是“同样的人有着不同的命运,同样的雨伞有着不同的伞柄。”
把这一句俗话用于同为速生树种的桉树和杨树身上,好像恰如其分。
南方的桉树、北方的杨树,虽然不如松树那样从南长到北、从东到西,但它们却是我国最重要的速生树种,种植面积几乎相等,保有量分别过亿亩,只是它们一个生在南方、另一个长在北方而已。
事实上,很多人指责桉树那些所谓的“不好”或“不是”,几乎在杨树的身上也同样存在。
比如过短轮伐期,桉树6-8年进入采伐期,而杨树也只是7-8年;比如抽水机、吸肥机,没有树木生长不需要水和养分的;比如林下不长草,喷洒过除草剂的林地,都会不长草或很少草;比如有毒树,桉树桉树含有桉树油,而杨树在春天还杨絮满天飞呢……
尽管桉树和杨树都在为我国木材安全做着巨大的贡献,但这对“南北双雄”经历着截然不同的舆论待遇,人们大肆地对桉树口笔诛伐,把各种标签钉在桉树的身上,甚至冠以“断子绝孙树”之类的骂名,而另一边对杨树却宽以待之,甚少见到负面言论。
难道仅仅因为茅盾写了个入选课文的《白杨礼赞》吗?殊不知沈从文笔下也有“翠色逼人”的桉堤,林徽因日记里还有“挺拔如哲人”的尤加利呢。
这个世界从来就不是非黑即白那样简单,黄金尚无足赤呢,自然界也没有十全十美的树种,无论是外来的桉树,还是本土的杨树。
以双重标准来对待“南桉北杨”,堪称舆论上的一大奇观,着实令人百思不得其解。
有争议不可怕,真理越辩越明,争议的本质就是发展观的碰撞。不管抱有什么样的观点,我们都是一个整体,而撕裂的社会干不成任何事,最后只怕剩下一地鸡毛。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徐建初研究员指出:“植物树种没有‘好树种’和‘坏树种’之分。或许我们该记住:没有完美的树种,只有科学的经营。
当舆论场的硝烟散尽,真正需要用心栽培的,是公众科学素养的常青林。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