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记者 张宇)今天是立秋节气,而此时中伏尚未结束,当立秋撞上中伏,也就是大家常说的“秋包伏”。民间老话说“秋包伏,热死牛”,今年的秋天会很热吗?这个特殊的天气下有什么养生要点?
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老年病科副主任中医师沈波表示,“秋包伏就是立秋节气提前进入中伏时段。”沈波解释,这种情况以往也常出现,其气候特征呈现鲜明反差:中午依然热浪袭人,早晚却已有凉意渗透。“高温不会立刻消退,但性质已悄然改变。”沈波分析,伏天的暑湿与秋日的燥凉交织,形成独特的“过渡期气候”。此时白天气温仍可达35℃以上,紫外线强度居高不下;而夜间温度可能骤降10℃左右,昼夜温差显著拉大。从中医角度看,此时“暑邪未散,凉邪已至”,人体易受“夹板气”——既受暑热蒸腾,又遭凉燥侵袭。
“立秋咬秋是传统,但现代人体质已不同。”沈波对“咬秋吃瓜”的习俗给出新解。传统上,立秋吃瓜寓意“咬掉夏日暑气”,但如今空调普及使人体多处于阴冷环境,脾胃普遍虚弱,此时过量食用西瓜、香瓜等寒性瓜果,极易引发腹痛腹泻。他推荐三类健脾温阳食材:山药(蒸食最佳,可搭配红枣)、白扁豆(煮粥或炒菜)、莲子(去芯后炖汤),这些食材既能祛湿又助消化,适合立秋后食用。
对于“贴秋膘”的传统,沈波主张“理性进补”。“古人贴秋膘是为应对食物匮乏的寒冬,现代人营养过剩,盲目进补反而生痰湿。”他建议如需进补,可选择高蛋白、低脂肪的瘦牛肉、鸭肉,搭配竹笋、山楂等食材,实现“补而不滞”。其中鸭肉性平,兼具养阴功效,符合“秋冬养阴”的养生理念,尤其适合立秋后食用。
针对流行的“立秋第一杯奶茶”,沈波直言不建议多喝。“奶茶高糖高脂,长期饮用易引发糖尿病、脂肪肝、高尿酸等代谢性疾病。”他分享了一个临床案例:23岁女性因每日饮用2杯奶茶,体检时空腹血糖高达16mmol/L,确诊为2型糖尿病,经饮食调整和运动干预后才逐步恢复。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