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醺人生 有酒有故事
请您关注酩阅
千年酒香,百药之长。酒在中医文化中始终扮演着独特角色——是药引,是良方,更是智慧的传承。学会以酒养人,而非以酒伤人。
酒,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不仅是宴饮佳品,更是中医眼中的“百药之长”。
在江苏卫视和芒果TV联合推出的中医药文化传承综艺《国医少年志》中,广州中医药大学副校长、广东省中医院院长张忠德教授(人称“德叔”)深入浅出地讲解了酒的药用价值,并指导如何科学饮酒、合理利用药酒养生。
酒在中医文化中的地位
德叔在节目中介绍,中医对酒的应用源远流长,甚至可以从汉字“醫”(医)的结构中窥见端倪——“醫”字下方的“酉”,正是古代盛酒的器皿,说明酒与医药密不可分。
《本草纲目》记载:“酒,性温,味辛而苦甘,温能驱寒,辛能发散,行气和血。”德叔解释道,酒具有温通血脉、散寒止痛的作用,古代医家常用酒来辅助治疗风寒感冒、关节疼痛等病症。
驱散寒气:受寒后,适量饮酒可促进血液循环,帮助发汗排寒。
活血化瘀:跌打损伤时,外用药酒可舒筋活络,内服适量药酒也能促进瘀血消散。
助药力发挥:许多中药方剂(如人参酒、当归酒)借助酒的温通之性,增强药效。
药酒养生:德叔教你泡荔枝酒
在《国医少年志》中,德叔带领国医少年团亲手制作了一款时令药酒——荔枝酒,并详细讲解了其功效和做法。
【荔枝酒配方】
材料:荔枝、龙眼(去壳去核)、枸杞子20克、黄酒(没过果肉)、冰糖50克。
做法:将荔枝、龙眼果肉放入干净玻璃罐中,占罐子1/3至一半。加入枸杞、冰糖,倒入黄酒完全浸没果肉。密封后置于阴凉处,浸泡约3周即可饮用。
功效:温阳驱寒,适合体质虚寒、手脚冰凉者。补气血、益肝肾,荔枝、龙眼补益心脾,枸杞滋补肝肾,黄酒助药力运行。
特别提醒,药酒虽好,但需根据体质选用,并非人人适宜。
科学饮酒:三大建议
尽管酒有诸多益处,但要注意,必须理性饮酒,避免伤身:
1、未成年人严禁饮酒
青少年脏腑娇嫩,饮酒易损伤脾胃、影响发育。
2、成年人饮酒有度
每日饮酒量建议高度白酒不超过50克,尤其是药酒,因人而异,需结合体质,不可盲目饮用。
避免空腹饮酒,可搭配一些健脾食物(如山药、粥类)减少对胃的刺激。
3、解酒妙方
柚子汁:清热解酒毒,缓解酒后口干、头晕。
葛花茶:取葛花3~6克泡水,可醒脾和胃,减轻醉酒不适。
酒,作为“百药之长”,在中医养生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但一定要注意:“酒也是药,不是普通饮品,用之得当可养生,滥用则伤身。”希望大家能从中汲取正确的饮酒智慧,让传统药酒文化更好地服务于健康生活。
PREVIOUS CHARACTERS
酩人 · 往期人物
微醺人生,有酒有故事
酩阅与志趣者同行,投稿、约稿、交流请联系:
me@sungoo-sz.com(小酩同学)
部分图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酩阅整理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
进酩阅酒友交流群加微信:xi910209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