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月 1 日,据央视新闻报道,金建希特检组执行对尹锡悦的拘捕令,遭其脱衣躺地抗拒,行动未果。
![]()
尹锡悦(资料图)
这场持续 140 分钟的对峙,始于上午 8 时 30 分。特检组抵达首尔拘留所时,携带的不仅是法院签发的拘捕令,还有对前总统身份的最后尊重。他们四次尝试劝服,间隔 20 至 30 分钟一次。尹锡悦却以撕开囚服、仅着内衣躺地的方式回应。特检助理文鸿周指挥狱警试图带离,被其肢体反抗阻挡。
特检组最终撤离,源于韩国《刑事诉讼法》对强制措施的严格限定。法律禁止在无即时危险情况下使用武力,这成了尹锡悦的护身符。他曾任检察总长,深谙此条法律。特检组在新闻稿中坦言,安全风险评估决定了行动边界。
时间回到 2024 年 12 月 3 日。尹锡悦在龙山总统府宣布紧急戒严令,声称要铲除 “从北势力”。次日,国会通过解除戒严令的决议,6 个在野党发起弹劾动议。12 月 10 日,国会通过逮捕包括尹锡悦在内 8 人的决议案。首尔中央地方法院后来判令他向戒严事件受害者赔偿 1040 万韩元,这一数字成为政治清算的注脚。
金建希特检组的调查重心,是 2022 年大选期间的涉嫌违规行为。指控显示,尹锡悦夫妇通过政治掮客明泰均获取民调数据,作为交换干预议员补选。相关罪名在韩国法律框架内可判死刑或无期徒刑且不得赦免。尹锡悦的抗拒,被解读为对调查的拖延策略。拘捕令 8 月 7 日到期,每拖延一天都可能改变案件走向。
![]()
尹锡悦(资料图)
尹锡悦的健康争议贯穿调查全程。他提交诊断书称 “失明风险增加”,辩护律师强调其糖尿病病情和体力下降。特检组与拘留所均认为其健康状况不影响调查。这种分歧暴露出韩国司法中 “身体政治学” 的操作空间。类似情况曾出现在三星李在镕案中,当时以 “腰椎间盘突出” 为由将庭审改为躺着进行。
法务部长官郑成湖的表态颇具象征意义。他证实尹锡悦在特检组离开后立即重新穿上囚服,批评这种行为 “令人尴尬”。按照规定,夏季在押人员需在每日 6 时 20 分至 21 时穿着指定衣物,违规将面临扣分。执政党议员更直斥其行为 “连黑帮都不为之”。
韩国法治体系的双重标准愈发明显。数据显示,在押前高官平均刑期仅为宣判刑期的 63%,普通罪犯则达 81%。尹锡悦案中,特检组三次强制拘押尝试均告失败,反映出权力阶层对司法程序的操控能力。这种操控体现在技术层面,其辩护团队 48 小时内提交 7 份医疗证明和 3 份专家意见,精准利用法律条款。
![]()
尹锡悦(资料图)
民众态度呈两极分化。盖洛普民调显示尹锡悦支持率跌至 13% 以下,创近十年新低。47% 受访者支持依法审判,38% 倾向于任期末给予 “人道特赦”。这种分歧映射出韩国社会对政治清算的疲惫感。联合国统计显示,该案成为全球第六受关注的政治法律事件,仅次于俄乌冲突等议题。
特检组已明确 “下次将动用强制手段”,尹锡悦的抵抗策略面临考验。法院的态度可能成为关键变量,此前曾以 “嫌疑人表示愿意配合” 为由驳回逮捕令申请。这场较量的结果,不仅决定尹锡悦的命运,更将影响韩国司法体系的公信力。
从检察总长到阶下囚,尹锡悦的政治轨迹浓缩了韩国权力更迭的残酷逻辑。全斗焕绝食抗议、李明博称病拒审,历史不断重演。《东亚日报》社论指出,唯有建立独立廉政公署并立法禁止政治性调查,才能打破这一循环。这场仍在持续的闹剧,正在叩问韩国民主制度的成熟度。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