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讲人:北京著名青少年心理咨询师郭利方,国家心理咨询师、家庭教育指导师;毕业于中国政法大学,具有心理学、社会学、教育学多重背景,自2008年攻读心理学,多年的学习精神分析,认知行为治疗及家庭治疗,擅长于各类型儿童青少年心理问题,生涯规划和人际关系.对于治疗惊恐发作及焦虑抑郁经验丰富。
![]()
各位家有男宝的宝爸宝妈们,今天咱来聊聊咋让男孩变得有勇气,就像让蝴蝶破茧而出一样,咱有四把打开他们胆怯世界的钥匙!
第一把钥匙:蹲下来平视,这就像是一场重构认知的视角革命。当男孩缩在角落不敢说话时,大人总爱说“大胆点”“别怕”,这就跟用扫帚追蝴蝶似的,没啥用。心理学家说了,得重构认知,把“我不敢”换成“我正在学习”。咱可以像玩闯关游戏一样设计对话挑战,先对着镜子练30秒自我介绍,这是青铜关;再去便利店买瓶水,这是白银关;最后在课堂上举手回答问题,这就是王者关。还能把“当众演讲”拆成一个个小步骤,就像搭积木一样,让勇气一点点叠加起来。
第二把钥匙:拆解恐惧的密码本,也就是游戏化脱敏训练。系统脱敏法在孩子这儿得换个魔法外衣。咱可以搞个“勇气藏宝图”,用绘本故事讲主角咋战胜黑暗森林,这就代表社交恐惧,然后让孩子给角色设计“勇气装备”,比如魔法披风代表自信。每周来个“冒险日”,从摸摸流浪猫到主动借笔给同学,每次成功都能得个贴纸勋章。还能去游乐场玩“尖叫挑战”,制造那种“可控的失控感”,让孩子建立心理韧性。
第三把钥匙:建立安全岛,家长得当好情绪翻译官。好多男孩胆小是因为情绪没被“翻译”出来。孩子说“我不想去学校”,说不定是怕被同学嘲笑。家长就得化身“情绪翻译官”,把孩子的生理反应具象化,像说“你的心跳在说它有点紧张,咱一起给它写安慰信咋样?”还能搞个“安全岛”仪式,睡前10分钟来个“勇气复盘会”,用乐高积木搭当天的“勇敢城堡”,不同颜色代表不同挑战。
第四把钥匙:激活内在英雄,这就是叙事疗法的魔法。每个男孩心里都有个没被唤醒的英雄。咱用“故事重构”技术,把孩子不敢参加比赛的事儿说成“我选择保护自己的能量,等充满了再出发”。还能做个“勇气时间胶囊”,写下三个害怕的场景,装进铁盒埋在树下,半年后再开箱看成长。孩子完成小目标时,咱就像夸蜘蛛侠一样夸他。
培养勇气不是要消灭恐惧,而是要让男孩和恐惧一起跳舞。当家长不再用“男子汉不该害怕”来要求孩子,而是当“恐惧翻译官”和“成长见证者”,孩子那缩着的肩膀迟早能挺直。记住啦,真正的勇敢,就是先接受自己的不完美,然后在害怕中还能继续往前走!大家快试试这四把钥匙,看看能不能让咱家男孩变得超有勇气!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