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网-河南频道
玉米田智能化喷灌。人民网记者 慎志远摄
人民网平顶山8月6日电 (慎志远、王玉兴、程明辉、肖懿木)玉米扬花,花生下针……当前,河南省正值秋作物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面对持续高温干旱天气的严峻挑战,河南各地科学应对,浇水补墒,全力保障秋粮生产。
8月5日,记者在叶县仙台镇的高标准农田里看到,智能化喷灌设备不断旋转喷出均匀的水柱,玉米、花生等农作物迎来解渴“甘霖”。
高质量高效率抗旱保秋的背后,是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坚实支撑。
近年来,叶县以“大农业”格局推进“农业+”模式,推广智慧农业技术,让气象预警、节水灌溉、良种推广这些“科技利器”覆盖更多田野,为粮食稳产筑牢了根基,打造了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叶县模式”。目前,全县已建成96万多亩高标准农田,常年粮食产量稳定在70万吨以上。
针对近期持续旱情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河南省财政部门密集调度资金,全力支持抗旱保秋工作。截至目前,已累计下达各类抗旱救灾资金2.6亿元,为秋粮稳产增收筑牢资金保障防线。
花生进入下针期。人民网记者 王玉兴摄
花生田智能化喷灌。人民网记者 王玉兴摄
花生田智能化喷灌。人民网记者 王玉兴摄
叶县高标准农田。人民网记者 慎志远摄
玉米进入扬花期。人民网记者 王玉兴摄
玉米田智能化喷灌。人民网记者 慎志远摄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