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5日志愿者在山西省原平市王家庄乡南池村发现,一场大雨过后却意外揭开了当地一项排水工程的“遮羞布”。据了解,这项不到百米投资30余万元的排水工程,仅建成一年就在大雨面前不堪一击,出现多处坍塌、损毁,引发群众对工程质量的强烈质疑。
![]()
在南池村塌方严重的排水工程现场,我们看到了令人震惊的一幕:一段用石块和水泥砌成的河道护岸墙体大面积坍塌,水泥板断裂翘起,部分区域甚至出现了直径数米的塌陷坑,坑内积水浑浊,周围泥土裸露,与周边环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
据村干部介绍,该工程于去年完工,总投资30余万元,原本是为了改善村里的排水系统,保障村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
然而,一场大雨过后,这个“民心工程”却变成了“闹心工程”。这护坡倒的倒、裂的裂,村民质疑工程质量:“这就是豆腐渣工程!”
![]()
这场雨冲刷出的不仅是村级排水工程的质量疮疤,更该成为原平市所有重大工程项目的“警示碑”。一个几十米的小工程尚且能在利益输送中失守底线,若任由这种“敷衍心态”“侥幸心理”蔓延到数千万、数亿元的民生项目中,后果不堪设想——那损害的是群众对公共服务的信任,透支的是地方发展的根基,甚至可能埋下威胁生命安全的隐患。
![]()
希望原平市能真正把这起案例当作“清醒剂”,不是简单表态“吸取教训”,而是拿出刮骨疗毒的决心:对所有在建、拟建的重大民生项目,立刻启动“回头看”——从设计方案是否贴合群众需求,到施工材料是否符合国标,从监理记录是否真实完整,到验收环节是否有群众代表参与,每一个细节都掰开揉碎了查,发现问题绝不姑息。
![]()
更重要的是要“举一反三”建机制:对涉及供水、供暖、防洪、道路等民生领域的项目,必须把“群众满意”作为硬标准,而非“领导认可”;推行“阳光施工”,让项目资金流向、材料采购、进度质量全程公开,接受村民、社区居民的实时监督;给每个项目挂上“责任牌”,将决策者、施工方、监管者的名字刻上去,落实“终身追责”,谁失职谁担责,谁谋私谁法办。
![]()
民生工程从来不是“政绩秀”,而是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生存保障”。少一些“面子工程”的浮躁,多一些“里子工程”的扎实;少一些“利益勾兑”的暗箱,多一些“公开透明”的阳光——唯有如此,才能让每一分投入都转化为群众的获得感,让每一个项目都经得起时间和民心的检验,真正避免“小问题拖成大事故”的悲剧。
![]()
![]()
期待原平市能以这起案例为起点,筑牢民生项目的“质量防线”,让群众在每一项工程里都能感受到踏实与安心,这才是对“吸取教训”最有力的践行。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