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从牢房走出的状元:陈亮和他的时代

0
分享至

作平按:此文写于2024年,已刊《同舟共进》2025年第7期。

多年前,一个状元走进了祖父的梦。状元说,他叫童汝能。醒来后,祖父固执地认为,他刚出生的孙子就是童汝能转世。为此,他给孙子取名汝能,字同甫。

祖父的梦遭到了邻里的嘲笑。比万马千军过独木桥还要拥挤的科场上,中进士已是人中龙凤,遑论独占鳌头的状元?

后来,祖父的梦竟然圆了——那时,祖父早就驾鹤西去,墓木粗过碗口。至于当年“目光有芒”的孙子,也是年过五旬的垂垂老者。像祖父一样,也做了祖父。

这是南宋光宗绍熙四年,即公元1193年。

这一年,临安殿试,来自两浙东路婺州永康县的陈亮高中状元。

这一年,陈亮51岁。此时,距他参加乡试斩获解元已经20多年了。20多年间,他一次次到临安参加会试,又一次次名落孙山。就在他对科考几乎绝望时,竟意外地中了状元……

家世

南溪河在两列青山间蜿蜒流淌,溯南溪河而上,一条叫华溪的支流,伸进了更加清幽的群山。华溪上游的龙山,便是陈亮的故乡。

南溪与华溪两岸,星星点点地分布着一些民居——大多数民居,都是三四层的外立面呈红色的别墅。红的房子,翠的青山倒映在绿的水底,有如画图。同时,也能让人感觉得出江南的富庶。

若以南北划分,则秦汉以降,中国政治、经济、文化一直以北方为主导;尔后,经过几次大规模南迁,日益开发的南方终于后来居上,渐渐占剧上风——衣冠南渡的南宋,正是包括永康在内的广大南方地区崛起的重要时代。

就人口而言,正德版《永康县志》统计,宋代的农民分为主户和客户,主户为“占有一定土地缴纳赋税者”;客户为“不占田之民,借人之牛,受人之土,佣而耕者”。其时,永康有主户21352,客户44744,两者相加约6万多。

这种统计,没有把妇女和未成年人计算在内。若两者加进去,估计永康的人口已在10万以上。——作为参照,与永康相邻的丽水地区,古称处州。唐时,处州全州人口仅13万,平均每县不到两万。

陈亮出生于宋高宗绍兴十三年,即公元1143年。从这一年起,原本一直敌对的宋、金互派使者祝贺元旦,“自是以为常”。此举意味着多年的战争后,两国步入了一段和平岁月。和平的前提是上一年签订的和议。这和议,对南宋来讲,乃是割地称臣的屈辱。

众所周知,终结五代十国分裂局面的北宋,并没有像此前的汉、唐那样建立起统一的大帝国。与北宋对峙的契丹——后改称辽——不时入侵,当宋真宗御驾亲征,最终与辽国达成澶渊之盟后,以财富换和平,双方相安百年无事。于宋于辽,算是双赢。

然而,当原本臣服于辽的女真从东北林子里崛起并建立起金国后,宋金联盟,灭掉辽国。按理,三国鼎立,实力弱小的二者理应同盟才能共存,但宋朝决策者的愚蠢和短视,使得与宋一样渐弱的辽被金吞并。

及后,金军挟灭辽之余威,于1127年南下,徽宗、钦宗父子被俘,北宋灭亡。这就是岳飞所说的靖康耻。

靖康耻不仅是宋人的国耻,也是陈亮的家仇。开封保卫战时,随同四壁守御使刘延庆在开远门外战死的士兵,有一位来自永康,名叫陈知元。

陈知元,就是陈亮的曾祖。

大宋的天璜贵胄几乎悉数被金人押解北上,惟有徽宗第九子赵构侥幸作了漏网之鱼,他逃到南方再续大统,定都杭州,改名临安,史称南宋。

赵构的既定方针是与金国议和。而此时的议和,早不是100多年前澶渊之盟时的相对平等:宋向金称臣,割地赔款,双方以秦岭、淮河为界。

陈亮出生时,南北议和已成,尽管以后还有战争,但规模不大。并且,南宋定都临安已近20年,政权稳定,与遭逢战乱的祖父辈相比,陈亮幸运得多。

陈亮有两个著名的祖先。一个是东汉名臣陈寔。陈寔因梁上君子这一典故而广为人知。

另一个是南北朝时期陈朝的开国之君陈霸先。陈霸先出身寒微,喜读兵书,腹有谋略。他从小吏起步,一步步升迁,终至杀死梁末帝萧方智后自立为帝,建立陈朝——这是中国历史上惟一一个以皇帝之姓为国号的朝代。

在注重门第与家世的古人眼里,陈亮家族出过名臣,出过皇帝,虽然这亲缘关系早就因时间流逝而变得极其淡薄,但毕竟血脉所出,仍属无上荣耀。

更何况,陈亮几代以来居住的永康,有一座据传陈朝某位皇室的陵墓——如果说史书上的文字难以让后人产生感性认知的话,那么,硕大的陵墓是一种提醒:你们这些为了一口饱饭而奔波的陈家子弟,你们的祖先,有过如此这般的风光。

陈亮身上,既有名臣情节,也有英雄情节。我们当然很难说这些情节就源于陈寔和陈霸先;然而杰出的祖先,他们的事迹,必然对后人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后人完全可能在有意无意中,把他们当作偶像和目标。

作为一个底层读书人,陈亮既不可能像生于乱世的陈霸先那样,依凭勇猛、才略和运气,打下千里江山;也缺少像陈寔那样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机会。因此,早年的陈亮,好发奇论,喜谈国事,常以不从众的行为彰显特立独行的个性。

经商

1184年五月,关押了近3个月的陈亮获释回家。

后来,陈亮回忆生平时,说他曾两度入狱。而这,是他第一次入狱——那时,刚走出监狱大门的他,大抵不会想到,要不了几年,他还将再次身陷囹圄。

陈亮的朋友陈傅良写信劝他,“还他本朝学者辙样,将秦汉间士大夫公案一切封起”。陈傅良的劝告再明白不过地说明,陈亮是一个另类、异端。他不像“本朝学者”,而是宛如秦汉间的士大夫。

那么,秦汉间的士大夫什么模样呢?秦汉去战国不远,士人身上还葆有那个渐行渐远时代的任侠、仗义与负气。要言之,恃才傲物,狂放不羁,不拘绳墨,自认怀揣利器而睥睨天下,正是秦汉间士大夫的特征。

这种特征,与本朝学者的气质泾渭分明。

所以,陈亮遭到了当时大多数人的白眼和嘲讽——甚至,包括与他走得近的弟子吕约的兄长吕皓。

对这些白眼和嘲讽,性格执拗的陈亮不以为然,依旧我行我素。

就在这时,周围的人发现了一桩他们想不通的怪事:原本一贫如洗的陈亮突然富起来。

起初,陈亮将祖上卖出去的200多亩土地全买了回来——在地狭人稠的江南,200多亩不是一个小数,相当于一个中等实力的地主;接着,陈亮大兴土木,修建了一座有亭台、池塘、花园和数十间房屋的庄园。

愿人穷不愿人富是古今中外概莫能外的普遍世情,白眼者和嘲讽者在羡慕嫉妒恨之余,忍不住便要构陷他,他也因这构陷而下狱。

构陷的三桩罪名均经不住推敲。其一说他酒后妄言;其二说和他同桌吃饭的某乡人,被他下药毒死;其三说他依仗朱熹权势索贿受贿。

尽管这些罪名都无法坐实,却又似乎事出有因。尤其严重的是,在陈亮周围,朋友固然有之,企图陷他于不测的敌人却更多。

幸好,案件一直报到了宋孝宗那里。孝宗对陈亮是有所了解的。他颇有些生气地说了一句:“秀才醉后妄言,何罪之有”,并把相关文书一把推到地上。

这一推,陈亮无罪。

这一推,也显示了宋朝相对于明、清而言所具有的开明与宽容。

那么,陈亮到底如何致富的呢?

学者们有诸多猜测,比如接济说——陈亮的岳父乃义乌首富;渔利说——说他借助朱熹巧取豪夺;讹诈说——说他利用辛弃疾酒后失言讹诈了10万贯;高利贷说——说他在乡间放高利贷;谀墓说——说他给死人写墓志铭挣稿费;束修说——说他教弟子挣学费……

只是,稍加分析,就会发现这些说法都站不住脚。

尽管陈亮家族曾出过陈寔这样的高官,以及陈霸先这样的割据者,但如同十里外点亮的蜡烛无法炬照眉目一样,祖宗的风光也难以使后人免于困顿。

就陈亮这一支而言,他的高祖早死,曾祖战死,祖父和父亲都不擅营生,以致从祖宗那里继承下来的200多亩土地不得不贱卖。

陈亮20来岁时,陈家贫困到了极点。其时,陈母37岁就郁郁而终,家贫,无力下葬,只好停灵在家。

旋即,陈父又因事下狱。陈亮的祖父母受此打击,先后辞世。破败的陈家,竟然停着三具待葬的灵柩。陈亮的有钱的岳父并没有给予接济,而是把女儿接回娘家。

陈亮奔走救父,其弟不堪贫苦,别居于路旁一小舍,只有陈亮的小妹与一名婢女守在空荡荡的家里啼饥号寒。

贫穷有如一条小蛇,长久咬噬着陈亮敏感而自尊的心。以后,他开馆授徒,但学生交纳的束修仅能糊口。真正改变贫穷,真正让陈亮实现财富自由的其实是经商。

今天的永康,是中国著名的五金之乡,经济发达,企业遍布。包括永康在内的邻近地区——诸如义乌、东阳、兰溪、武义等县市,都属于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人民富庶,市井繁荣。

但是,宋代以前的今天金华和衢州——当时叫作婺州和处州,除了金衢盆地相对富庶外,已属山区的永康,“七山一水二分田”。

为了谋生,永康人不得不远走他乡。他们挑起手工工具,走村串户,以一技之长讨口饭吃,从而如民谣所云:“打铜打铁走四方,府府县县不离康”。

生于重商环境,一贫如洗而又渴望改变现状的陈亮,他以读书人的身份下海经商,并非出人意料之举。

哪怕我们无法考证陈亮具体经营什么生意,但从他与友人的信中可以肯定他曾从事商业:“亮为士,为农,为商”,“亮口诵墨翟之言,身从杨朱之道,外有子贡之形,内居原宪之实”——子贡,即孔子的弟子端木赐,以经商著称。陈亮以子贡自喻,又说他“奴仆射日生之利,子弟为岁晏之谋”。

可见,他经商的规模不小,不是他一个人孤军奋战,而是有子弟,有奴仆做帮手。

经商的成功,陈亮不再为衣食发愁,并且,还赎回了200多亩土地而一跃为地主,甚至有雄厚的财力,耗时数年,修建了一座规模可观的庄园。

难以预料的是,致富也给他带来了两场沉重打击。其一是乡人的忌妒导致他被构陷入狱;其二是与好友朱熹的论争,以及论争后从意气相投转而友尽。

陈亮对自己的营生深感满意,他在给好友朱熹的信中,不厌其烦地介绍他的庄园修建计划,并表示,如今既修建了庄园,又赎回了祖业,那么,纵然“如此老死”,“亦复何憾”;还引用晏殊的名句描绘自己的庄园:“楼台侧畔杨花过,帘幕中间燕子飞”。

陈亮没料到,他的经商以及因经商而生出的“农商相籍”的思想,不仅引起了朱熹的反感,甚至将陈亮的思想看作必欲改造的异端邪说。

朱熹多次拒绝陈亮提出的,为他庄园中的抱膝轩作诗的请求。作为理学大师的朱熹,完全不认同陈亮“义利并举,农商并籍”的主张。在他看来,陈亮的主张无疑就是世侩的功利主义。而在陈亮眼中,理学人士置现实而不顾,都是“不知痛痒之人”。

开初,二人都颇为诚恳客气,希望说服对方。当他们发现谁也说服不了谁时,言辞渐趋激动,讥讽有之,含沙射影有之。至于门下弟子,更是放大了这种分岐与论争。

朱熹是收入有保障的政府官员,虽然级别不高,但在官员待遇优渥的宋朝,他足以过上锦衣玉食的上流生活。他有条件追求义理,追求存天理灭人欲,从而倡导重义轻利,甚至将义与利对立起来。

来自底层的草根知识分子陈亮却明白,没有利,义无从谈起。他的主张就像好友陈傅良为他归纳的那样“功到成处,便是有德,事到济处,便是有理”。要言之,陈亮认为,评价人与事,不应该从单纯的道德出发,而要看他的实际效果。相反,朱熹认为,道德才是至高无上的惟一标准。

陈朱的分岐让我想起俄国文坛的一桩公案:高尔基年轻时去拜访托尔斯泰。身为贵族的托尔斯泰早已功成名就,他非常形而上地和高尔基探讨人的自我完善。对此,还没解决温饱问题,还在底层挣扎的高尔基大为恼怒,两人不欢而散。

上书

与好友的渐行渐远固然令陈亮遗憾难过,但比这更遗憾难过的,却是多年来他寄予了厚望的另一件事。

那就是向朝廷上书。

陈亮自称“六达帝廷,上恢复中原之策”。一生中,他六次到首都临安,并向朝廷上书。

第一次上书,陈亮27岁。上一年,陈亮在乡试中考得头名,即解元。乡试的成功,令他对接下来的会试充满期待。

宋制,凡在会试中考试合格者,称为进士,即可授予官职。然而,失望的是,次年的会试,陈亮落榜了。

其时的陈亮,还没有经商致富,还是永康乡间一个性格狂傲、孤僻的穷青年。从临安铩羽而归,家徒四壁的农舍里,三具亲人的灵柩触目惊心。就着一炬豆火,陈亮写下了近两千字的《中兴五论》,拉开了多次上书的序幕。

对偏安一隅的南宋知识分子而言,他们要谈的国事,要为朝廷支的招,首当其冲乃至只此一个就是如何恢复中原。

陈亮第一次上书时,中原沦陷将近40年,差不多一代半人的光阴过去了。江山鼎故,中原易手,对沦陷区百姓来说,如果新的统治者施行仁政,让大多数人像在北宋承平时那样,生活得富足自得,那么,沦陷区百姓将慢慢接受新的统治者,并淡忘自己原是宋人的身份。“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这只是诗人的想象之辞。

真正盼望恢复中原的,不是普通老百姓,而是士大夫。因为,金国灭亡北宋,乃是以野蛮征服文明,被征服土地上的士大夫,骨子里有一种文化上的骄傲,才会生出“洙泗上,弦歌地,亦膻腥……使行人到此,忠愤气填膺”的无尽感慨;才会有辛弃疾毅然挥别故乡,从北方奔赴南方。

陈亮及其家族多年来一直生活在永康,他缺少辛弃疾那种对江山沦入异族之手,文明被野蛮征服的切肤之痛。但他同样意识到,时间的流逝,将使北方民众在麻木中习以为常,渐渐忘却宋人身份认同。

陈亮提醒朝廷莫忘沦陷土地,积极整军经武,尽早出兵北伐——事实上,他的几次上书,主题都是相同的:恢复中原。所不同者,每一次上书,他都给出了不同的具体方案。

1162年,当陈亮饱含激情地在瓦屋纱窗下书写《中兴五论》时,他显然不会意料到它的最终结局是无人问津。无人问津的结局让陈亮大生挫败之感。以后,他在乡间继续读书,为了有口饭吃,开始设馆收徒,做了一名私垫先生。当然,应举登第仍是不变的梦想。

35岁时,他再次来到临安第二次上书。与第一次上书相比,第二次上书更加峭峻,言辞更加慷慨。当然,也意味着对现实的批评更加激烈。

陈亮的上书,令孝宗大为震动。史称,“书奏,孝宗赫然震动”;又说他为之感动落泪:“览之感涕”。

就在孝宗打算召见陈亮并授予官职时,意外发生了。当时,朝中大臣都不知道孝宗的想法,只有曾觌除外。和陈亮一样,曾觌也是南宋知名词人。不过,两人的政治地位判若霄壤。陈亮不过一介布衣狂士,曾觌却是孝宗做藩王时就随侍左右的近臣。

曾觌虽亦才子,然品性不端。一方面,他对孝宗察言观色,揣摩圣意;一方面,见识浅薄,结党营私。窥测圣意后,曾觌抢在孝宗召见之前,“将见亮”。

他的目的很明显,就是要市恩,拉笼陈亮。陈亮对曾觌的行径素来不耻,听说这位大人物亲自来访,陈亮的反应颇极端:逾垣而逃。

曾觌勃然大怒,而他的党羽们“恶其直言无讳”,“交沮之”,都在孝宗面前说陈亮的坏话,孝宗只好打消了接见陈亮的念头。

8天后,不见朝廷动静的陈亮再次上书。书中,陈亮相当于指着孝宗的鼻子训斥他:“安一隅之地则不足以承天命,忘君父之仇则不足以立人道”——陛下偏安东南,忘记君父之仇,那么,既不足以承天命,也不足以立人道。

孝宗读罢,令同知枢密院事赵雄等人负责考察陈亮。察时,陈亮提出三条建议,最重要的当然是他念慈在兹的恢复中原。此外,他还建议改革现状,尤其是要去除士大夫的萎靡之气。

应当说,三条建议都没有惊世骇俗之处,甚至,还不如他之前两次上书的内容尖锐。然而,在这些苟安现状,讲究心平气和的大员眼中,已属狂悖之词。他们“相顾骇然”,陈亮只好“惶恐而退”。

陈亮对现实问题的深入分析和直言不讳,使他在这些高官显贵面前,如同那位喊出了“皇帝什么都没穿”的小男孩一样,只能被视为不谙世事的异类。

果然,考察再无下文。

陈亮赴阙上书,一方面,当然希望朝廷采纳他的建议,从而得以施展襟抱,实现恢复中原的理想,做出一番英雄事业。另一方面,他也不无因之而入仕的念头。

然而,几次上书的陈亮已成为坊间侧目的怪物。绝大多数人并末把他的理想当回事。在他们看来,这位睥睨天下的布衣狂士,不过想以这种出奇不意的方式空降官场,混个一官半职。

这,让陈亮有一种被羞辱的疼痛。按他后来的自述,他第四次上书时的想法是,朝廷如果授予他官职,他一定辞官不做,以此表明他并非功名利禄之徒,而仅仅想为国家献计献策,想为君王了却天下事。

朝廷却没有给他辞官表明心迹的机会。因为,朝廷对他的第四次上书没有任何反应。

陈亮只得悻悻离开令他百感交集的首都,重又回到熟悉的永康。

危楼

江山社稷既然有肉食者谋之,而自己一腔热血无人识货,心灰意冷的陈亮试图改变自己的生活——他穷困太久,他想致富。

接下来几年,陈亮开始经商,并在不长的时间里,因商业而获得了不菲的利润,从食不裹腹的极度贫困,渐渐嬗变为有田地200多亩,能够修造一座精致庄园的地主。

衣食无忧后,陈亮依然放不下功名与事业。那是他活在世上的最重要的意义。

1187年初,陈亮又一次赴京赶考,也又一次名落孙山。比名落孙山更惨的是,试前,他即已染病——很可能是某种传染病。他抱病考试,成绩不佳也就罢了;不想回到家后,他的庶弟陈明,竟因他的传染而去世。

将息到冬天,陈亮的病好了。他决定去几百里外看望一个多年不见的老友。这老友,是他在人世间不多的真正知已。

那就是隐居于铅山瓢泉的辛弃疾。

1187年冬,陈亮与辛弃疾久别多年后重逢了。他们的结识,当在首都临安,具体情况不可考。这一年,对陈亮来讲,是悲愁与苦闷的一年——如果没有在瓢泉与辛弃疾相聚的话。

在铅山,陈亮与辛弃疾饮酒剧谈,持续十日。两条历尽沧桑,看惯世事炎凉的汉子——一个45,一个48,在今天还算中青年,但在人均寿命远短于今天的南宋,却是不折不扣的老年。

他们鬓发半苍,意气销磨,却因彼此的鼓舞重又豪气干云。革除时蔽,恢复中原,这些都是他们谈不尽的话题——辛弃疾有词为证:“道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

其情其景,就像《圣经》所谓,“铁磨铁,磨出刃来”——原本被无情光阴卷了的刃,重又磨得明亮,一如他们把酒夜谈时的烛光,锋利地划破了黑夜。

辛弃疾词中,有一首著名的《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它有一个副题《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虽然创作时间地点未详,但我固执地认为,那一定是瓢泉之会时,辛弃疾感时伤遇赠送陈亮的: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瓢泉相会这一年,还发生了另一件大事:宋高宗驾崩。

宋高宗驾崩,意味着大宋的幕后决策者不复存在,孝宗也就有了完全按自我意志经营天下的机会。陈亮心中再一次燃起了希望之火。当然,这希望之火同样也得益于辛弃疾的激励和鼓舞。

总之,瓢泉之会几个月后,陈亮又一次离开永康前往临安,他还要上书。哀不是莫大于心死,而是莫大于心不死。至少,于陈亮如此。

古时,永康至临安,惯常路途是顺永康江(即华溪汇入的干流)和武义江而下,抵婺州(金华),再沿金华江至兰溪,入兰江,尔后在建德入富春江,直抵临安。全程均为水路,相对舒适快捷。

陈亮没走水路,而是绕道陆行,经北边的金陵(今南京)和京口(镇江)等地。

之前,陈亮曾在上书中建议朝廷把首都从东南一隅的临安,迁往长江之滨的金陵:“陛下慷然移都建业(金陵),百司庶府,皆从草创,军国之仪,皆从简略……”

提出这一建议时,他到底有没有去过金陵,史无明载。不过,没去过的可能性更大。是以他关于金陵形胜的论述,都来自书本。这一次,他绕道金陵和京口,就是为了考察这两大战略要地。

大江横流,山岗环拱的金陵和京口一带,给陈亮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虽然与老家永康一样,它们都属山明水秀的江南。

但在金陵和京口,已经奔流了数千里的长江苍茫无际,大有将天下一分为二之势,而连绵起伏的山峦,则有如虎踞龙盘。陈亮称:“一到京口、建业,登高四望,深识天地设险之意。”

毗邻金陵的京口,在陈亮看来,这里“连冈三面,而大江横陈,江傍极目千里”,正是天造地设的用兵之地。不过,陈亮提醒当局者,这用兵之地,“如虎之出穴,而非若穴之藏虎也”——山川形势应当利用它来积极进取,收复失地,而非利用它来偏安江左,苟且偷生。

出于对京口的偏爱,陈亮甚至在这里买了一所宅子——能够在千里之外的他乡置业,这从侧面证明了累年经商后,陈亮已是财务自由的富家翁。

抵达首都,陈亮又一次上书,这就是他文集中的《戊申再上孝宗皇帝书》。此时宋孝宗年过六旬,在位20多年,正打算把皇位禅让给儿子,不复昔年的进取之心。

陈亮的上书泥牛入海。旅舍里眼巴巴盼着召见的他等了20几天,始终没有使者叩门。他“由是在庭交怒,以为怪狂”——他的怪,他的狂,只招来了旁人的好奇与讪笑。

镇江城外,长江横过,一座苍翠的小山滨水而立,这就是北固山。北固山上有一楼,名曰多景楼。登楼远眺,远近山河尽收眼底。

金陵、京口考察期间,陈亮也登上了多景楼,并留下一首作品《念奴娇·登多景楼》——他想起了同样划江而治,偏安江左的六朝,想起了新亭对泣的王谢。然而,南渡衣冠,纵使涕泗纵横,也无济于恢复神州。借古讽今,他说的是古人,讽的是现实:

危楼还望,叹此意,今古几人曾会?鬼设神施,浑认作,天限南疆北界。一水横陈,连冈三面,做出争雄势。六朝何事,只成门户私计。

因笑王谢诸人,登高怀远,也学英雄涕。凭却江山管不到,河洛腥膻无际。正好长驱,不须反顾,寻取中流誓。小儿破贼,势成宁问疆对。

下狱

又一次希望而来,失望而去,没等到任何结果的陈亮辞别首都,回到家乡,躲进庄园——那是他容身啸傲的小世界。当他像一只受伤的小兽逃进自己的山洞,慢慢舔舐伤口时,打击突如其来。

回到家两个月,陈亮忽然患病,病势汹涌,几至不起,“亮自七月二十五日,一病不知人者两月。自此日里不能吃饭,夜间不能上床”。病情危重20多天后,“方渐渐较劲可”。

直到两个多月后的九月,“吃饭打睡始能自齿于平人”,但每晚睡至五更便“睡不着”——从症状看,陈亮可能患上了抑郁症。

病痛的折磨让陈亮深感生无可恋,尤其是其时他已47岁,身体必将随着年齿增长而日益糟糕。由是,他联想到了更加不堪的晚年,“望见暮景已自如此,不如早与一死为快脆也。”

在给友人的信中,他的痛苦表现得更为淋漓。他说自己“平生百事并在人后,只有一健耳”——所有地方我都落在了他人后面,惟一值得骄傲的,就是身体还不错。

但这不错的身体,如今深陷病痛折磨。憔悴痛苦之际,陈亮万念俱灰,“反以求死为快脆,其他尚复何说”——事到如今,不如一死图个痛快,什么理想,什么抱负,都是过眼云烟。

就在陈亮病体稍愈的当年冬天,另一个比病痛更重的打击迎面而来:他又一次入狱。

入狱原因,是陈家的家僮吕兴、何廿四与乡邻吕天济发生争执,将吕天济打死。吕天济临死前告诉家人:是陈亮派家僮杀我。恰好,早年,吕天济与陈亮的父亲有矛盾,且侮辱过陈父。

吕家告官后,县令将吕兴和何廿四下狱并动用大刑。虽然吕、何从未招认受陈亮指使杀人,官府仍然把陈亮抓起来严刑拷打。

一桩并不复杂的案件,为什么让陈亮陷入无妄之灾呢?

原因有两个。

其一,官员的打击报复。陈亮平生自负才学,然数次考试均落榜,自然愤愤不平。入狱当年春天,他再次落榜。该年,负责审阅陈亮试卷者为何澹,何澹为人,醉心功名而又睚眦必报。被何澹黜落的陈亮声称:我老了,今天反被小子所辱。

这话传到何澹耳中,何澹恨之入骨。及后,何澹出任右谏议大夫,他上任后的第一件奏疏是弹劾曾对他有恩的周必大——而周必大,对陈亮十分赏识。弹劾的第一条,就是举出了周必大和陈亮作反面例子。

得知陈亮被人告发,何澹立即谕知浙东的监司严办此案。下面的官员心领神会,“每次鞠讯,必加拷掠”。陈亮坚决不承认强加的罪名,受了不少皮肉之苦。

其二,乡邻的猜疑忌恨。一贫如洗的陈亮,几年间突然暴富,且他为人高调,远近乡邻为之侧目。羡慕者固然有之,更多的却是猜疑与忌恨。一如他第一次下狱时的社会舆论一样,人们普遍认为,他的财产来路不明,“穷居而使衣食之粗足,似若无因”,并根据陈亮豪爽任侠的性格,猜测他或许暗中干着打家劫舍的勾当。

陈亮被关押了一年多,遭受了多次拷打。他之所以能在1192年初春出狱,完全出于偶然:一心陷害他的何澹被斥去职。办案的官员,或许知道这是一起冤案,或许根本找不到陈亮指使家僮杀人的证据。于是,陈亮被释。

假设何澹没有去职,陈亮要么被强加的罪名处死,要么在长期的关押和刑讯中瘐死。那么,历史上就不会再有状元陈亮——他今天被普罗大众记得,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中过状元,而非他是思接千仞的思想家和卓尔不群的词人。

状元

第二次出狱的陈亮年过半百,在古人眼中,已属不折不扣的朽木之年。更何况,牢中受刑,对他的身体和心灵都是极大戕害。至于早年的上书,不过是从希望到失望,从失望到绝望的一次次重复。人生苦短,他走到了生命的边缘。遭际如此,除了独对一盏青灯痛饮浊酒,夫复何为?

陈亮毕竟是陈亮。他不是普通的儒者,不是普通的读书人。在他身上,混杂了江湖豪客的侠气,诗人的才气,纵横家的胆气和仁人志士的英雄气。烈士暮年,残病之身的陈亮还要再次一搏。于是,便有了次年,也就是他51岁时的考试。

那是一次孤注一掷的考试——对多次落榜的陈亮来说,如果此次再不中,他一定不会再去临安。一者,身体不允许;二者,心如死灰。

心如死灰之际还要怀着希望去应试,原因只有一点。他看中的不再是考中后授以官职,进而实现恢复中原的理想——他早就知道,这无异于痴人说梦。

他仅仅希望通过中进士本身向世人证明,他陈亮是人才,是人龙文虎。他不仅能经商致富,不仅能指点江山,还能蟾宫折桂。要言之,如果他愿意,他也可以取得世俗的成功。他需要用中式来获得俗世的认可。

于是,宋绍熙四年(1193)春天,临安,礼部会试,陈亮中进士;及后殿试,他被钦点为状元。

中状元后的陈亮并没有特别欣喜,甚至还有些藏不住的悲凉。就像来得太晚的正义其实是打了折扣的正义一样,来得太晚的成功也是打了折扣的成功。

他老了,他的身体不允许他再怀揣梦想;他被诸多世态炎凉折磨过的心,也不复从前的凌云壮志。假如陈亮早在10年前——哪怕5年前——中状元,他定然会为此欣喜若狂。而现在,一切都太晚了。

就像博尔赫斯被任命为国家图书馆馆长时,眼睛却瞎了。他自嘲说,“命运赐予我80万册书由我掌管,同时却又给了我黑暗。”

陈亮亦如此。命运赐予了他状元的尊荣和意料中将会一路凯歌的仕途,同时却又给了他老病的躯体和即将到来的死亡。

朝廷给陈亮安排的职务是签书建康军节度判官厅公事。陈亮没有上任,而是回到永康。一者为了祭祖,为了衣锦还乡。更重要的是,他想回故乡养病。

缠绵病榻的日子,自知来日无多的陈亮希望死在故乡,死在他的小小的庄园里。那座有亭,有台,有池,有花,有树的庄园,那是他的全部世界。

在那里,不论是块然独坐还是策杖徐行,他似乎都拥有了一介布衣之士的尊严。这尊严,那么缥缈,那么虚幻,但它毕竟如同暗夜的几点萤火。如果没有这些萤火,黑如锅底的长夜真的要叫人绝望得发疯。

陈亮的亲人和朋友都没有意料到的是,在故乡养病几个月后,陈亮溘然长逝。享年53岁。

这一年,为宋宁宗庆元元年。尽管南宋还要维持偏安80余年,但发生于此年的奸臣韩侂胄诬陷并流放宰相赵汝愚,以及太学生六君子上书被处以500里外编管等事件却表明,原本还算政治清明的南宋,此时已是奸臣当道,国事日非,朝无直言,民有菜色——历史,跌进了垃圾时间。

即便陈亮不死,即便假陈亮20年寿命,以他状元的出身和集英豪与儒士于一身的气质,他也不可能有太大作为——对外,他不可能率兵恢复中原;对内,他很可能像赵汝愚等忠直之士一样,被排挤,被贬谪……

陈亮号龙川,人称龙川先生。作为陈亮的桑梓,永康市区的永康江畔,有一座花木扶疏的园子:龙川公园。公园里,矗立着高大的陈亮塑像。流连于这座秀美的城市,到处都能看到和陈亮有关的蛛丝马迹:龙川学校、龙川家园、龙川幼儿园、龙川东路、龙川西路、陈亮公园、陈亮超市、同甫村、同甫书院……

距龙川公园20多公里的龙山镇外,公路旁,有一匹几十米高的小山。苍翠的树木,掩映着陈亮墓。登上几十级杂草横斜的台阶,陈亮墓坐落在山腰的一块平地上。其实,这并非陈亮的真正埋骨处,而是后人修建的纪念性墓地,连衣冠冢也说不上。

初夏时节,几场雨水后,天气转晴,明晃晃的太阳穿过旁逸斜出的树枝,落在灰白的墓基上,有如舞台追光。我们站在坟前,行礼如仪。礼毕,当我抬起头,望着眼前这抔野花摇曳的黄土,这片陈亮曾经凝视过的江山,我想起了加缪在《西西弗斯的神话》中写下的名言:

西西弗斯沉默的快乐就在于,他的命运属于他,他的巨石也属于他……

我的视频号,欢迎关注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15:0!全票通过,中俄美三国罕见一致,对以色列的惩罚,到此为止

15:0!全票通过,中俄美三国罕见一致,对以色列的惩罚,到此为止

博览历史
2025-09-13 14:08:55
网传免签之后,杭州涌入了大量毛妹,价格只有本地的一半……

网传免签之后,杭州涌入了大量毛妹,价格只有本地的一半……

翻开历史和现实
2025-09-12 11:06:35
女单决赛惹争议!并非王曼昱无缘冠军,而是一边倒的孙颖莎支持声

女单决赛惹争议!并非王曼昱无缘冠军,而是一边倒的孙颖莎支持声

安海客
2025-09-15 00:10:27
0-3!夏窗豪购又如何?英超7.2亿豪门德比完败 4轮4分仅赢升班马

0-3!夏窗豪购又如何?英超7.2亿豪门德比完败 4轮4分仅赢升班马

狍子歪解体坛
2025-09-15 01:28:42
震惊!大学新生拒绝入学潮来了……

震惊!大学新生拒绝入学潮来了……

Dr小鱼
2025-09-12 15:32:51
以色列何去何从,历史惊人的相似,犹太人在打中国的主意!

以色列何去何从,历史惊人的相似,犹太人在打中国的主意!

芳芳历史烩
2025-09-15 03:28:59
妈妈亲手缝的NIKE书包火了!品牌留言要送礼物,当事人:已经联系礼物还未寄到

妈妈亲手缝的NIKE书包火了!品牌留言要送礼物,当事人:已经联系礼物还未寄到

现代快报
2025-09-14 15:13:20
媒体人:郭士强禁止男篮在总局大院穿拖鞋,吃饭禁用手机

媒体人:郭士强禁止男篮在总局大院穿拖鞋,吃饭禁用手机

雷速体育
2025-09-14 21:15:15
德国险胜夺冠!施罗德关键中投&16+12 申京28分&失绝平三分

德国险胜夺冠!施罗德关键中投&16+12 申京28分&失绝平三分

直播吧
2025-09-15 04:00:16
率领德国男篮9战全胜夺冠,施罗德当选欧锦赛MVP

率领德国男篮9战全胜夺冠,施罗德当选欧锦赛MVP

懂球帝
2025-09-15 04:54:46
上海下周初还是热,周四开始要降温了

上海下周初还是热,周四开始要降温了

澎湃新闻
2025-09-14 18:22:27
伤亡比例1比5!多布罗皮利亚被围俄军弹尽粮绝,大批士兵主动投降

伤亡比例1比5!多布罗皮利亚被围俄军弹尽粮绝,大批士兵主动投降

知兵
2025-09-14 22:02:52
月薪5万却留不住人,三年流失近19万,香港人为何纷纷逃离?

月薪5万却留不住人,三年流失近19万,香港人为何纷纷逃离?

青眼财经
2025-09-13 18:50:09
于朦胧案再曝猛料:17人聚会、3倍致死酒精,内娱黑暗何时休?

于朦胧案再曝猛料:17人聚会、3倍致死酒精,内娱黑暗何时休?

乡野小珥
2025-09-15 01:19:12
关键时刻央妈来了,武大已无处遁身,她还会继续装下去吗

关键时刻央妈来了,武大已无处遁身,她还会继续装下去吗

平老师666
2025-09-14 21:59:21
于朦胧事件终于迎来阳光!嫌疑人被公司切割,多位公众人物发声!

于朦胧事件终于迎来阳光!嫌疑人被公司切割,多位公众人物发声!

花心电影
2025-09-14 16:38:05
媒体人:吴艳妮“亚洲第一”彻底沦为营销,她被日本选手全面压制

媒体人:吴艳妮“亚洲第一”彻底沦为营销,她被日本选手全面压制

直播吧
2025-09-14 17:03:06
新华社重磅发声,罗永浩赢了!

新华社重磅发声,罗永浩赢了!

深度报
2025-09-14 22:29:27
1小时爆卖230亿!李书福杭州湾库里南,一夜间血洗BBA

1小时爆卖230亿!李书福杭州湾库里南,一夜间血洗BBA

象视汽车
2025-09-14 07:00:13
假如诺和诺德真把天津工厂连根拔起,得有多少张饭碗瞬间碎一地?

假如诺和诺德真把天津工厂连根拔起,得有多少张饭碗瞬间碎一地?

花心电影
2025-09-13 09:46:14
2025-09-15 07:23:00
聂作平的黑纸白字 incentive-icons
聂作平的黑纸白字
推送聂作平原创历史类作品
171文章数 193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头条要闻

罗永浩深夜发文:贾总 找个平台直播理性对一次话吧

头条要闻

罗永浩深夜发文:贾总 找个平台直播理性对一次话吧

体育要闻

利物浦1-0绝杀十人伯恩利 萨拉赫95分钟点射

娱乐要闻

花泽香菜官宣离婚 结束与老公5年婚姻

财经要闻

西贝贾国龙,“错”得离谱

科技要闻

L3级车型要来了!辅助驾驶迎重大利好

汽车要闻

混动狂潮 835马力V12 阿斯顿·马丁的最后浪漫

态度原创

亲子
家居
艺术
公开课
军事航空

亲子要闻

孩子上课坐不住、成绩差,警惕多动症

家居要闻

原木风格 温馨舒适氛围

艺术要闻

故宫珍藏的墨迹《十七帖》,比拓本更精良,这才是地道的魏晋写法

公开课

李玫瑾:为什么性格比能力更重要?

军事要闻

俄无人机飞入波兰 美国务卿:不可接受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