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请知悉。
2022年是中国人口结构发生了两件大事。第一件事是死亡人数首次超出出生人数,2022年全国出生人口为956万,死亡人口为1041万,两者差值达85万人。这意味着中华民族自2021年达到14.126亿的人口巅峰后,最终结束了持续60年的人口自然增长,进入到了一个由正转负的阶段。
这第二件事就是全国多省不断加重的常住人口流失,其中河南省和东三省的情况尤为严重。迄今为止,全国2/3的省份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常住人口流失。这又引发了两个问题,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该情况的出现呢?大量流失的人口最终又去往了哪里?
省份流失现状
提到人口外流,人们普遍想起的是东三省。但实际情况是,近两年的河南人口外流要更为严重。只是在庞大人口基数之下,多数人尚未及时意识到这一点而已。
2022年人口数据显示,河南全省出生人口73万,死亡人口74万,为1961年以来的首次人口负增长。全省常住人口方面,根据2020年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共计有1610万河南人流向外省。这个数字超出第二名安徽近500万人,是黑龙江的4倍以上,吉林省的7倍,辽宁省的近9倍。
从这组数据中能总结出两个现象,一河南人不敢生了、二河南人往外走了。作为中原地区,河南即是中国的缩影,也最能代表全国人口形势。
中国共有河南、广东两个人口大省,其中广东因近些年经济腾飞,引发了人口虹吸现象,所以其人口数据并不具备参考性。但河南不同,作为此前数十年全国最敢生的省份,河南曾凭借自然人口高增速,一度掩盖了人口流失。但如今却在人口外流+人口负增长的双重打击下,动力出现衰竭,更体现了全国人口大盘的严峻形势。
不仅是河南,中国34个省级行政区均出现了生育意愿下滑。这背后的核心原因在于结婚率屡创新低以及育龄妇女群体缩减。20~30岁是人类生育黄金期,所对应的是1992~2002年出生的黄金人口。
恰巧在这十年,河南出生人口因政策从223万锐减至119万。历史的因果总会相逢,过去种下什么,未来就会得到什么。
人口流失问题上,河南人大多奔向了广东、浙江、长三角和珠三角一带。河南人口流失的主因较为特殊,因为河南的省份定位是大国粮食压舱石,粮食总产量常年高居全国第二,农业总产值更是蝉联全国第一。这既是一份殊荣,也是一重束缚。
国家要求河南守好耕地红线,也导致河南难以获得与这一地位相匹配的高回报。有文章分析,河南2021全年农业总产值超6000亿,第一产业总产值超1万亿,但贡献的增加值却仅有5800亿。
先进制造业和新型产业的严重匮乏,更是让河南难以抚育巨大的劳动力人口,年轻人只能被迫远走他乡谋求生路。
放眼全国,河南的人口流失问题最严重,生育下降现象也最具代表性。其次就是东三省,2020年东三省人口总量为9851万,虽与十年前相比骤减了1101万人,但总体规模依然十分庞大。可这1000多万东北人又去了哪里呢?
从《中国人口普查年鉴-2020》中可以得知,目前山东、河北、北京是东三省外出人口的主要流入地区。其中山东地区的累计登记东北人口总数为115万;北京则超过111万;河北登记总数为66万。这组数据似乎与人们印象所不符,因为此前流行一种说法,称“东北人包围了海南省”。但其实海南的东北人只有10万上下,还不如海南当地的广东人多。
新中国成立后三十年是东北发展的黄金时期,但在改开之后,东北经济就迅速走下坡路,进而引发人口走低。纵观全局,东北人口的问题根源可总结为三个因素:经济结构差异、过度依赖农业和重工业、教育和环境。未来只有当东北新兴产业腾飞,经济活力增强,就业空间扩张,东北的人口问题才能得到彻底解决。
有人可能会质疑,东北若是有能力发展第三产业,各类新兴科技产业早就发展起来了,环境和资源注定了东北的未来发展空间极为狭小。
这是严重错误的观点,新时代浪潮实则蕴藏着无限的发展机遇。比如贵州,人称“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平”,放在过去俨然是赤地千里的荒凉之地。
但在2013年,国家发改委全面推行“东数西算”战略布局,各省份为抢占服务器落点穷尽毕生所学。万万没想到,贵州竟化劣势为优势,凭借自身气候凉爽、地质稳定、电力充沛的优点一举赢得了中国移动、华为苹果的押注布局。
2023年贵州凭借软件业务斩获851亿元收入,是2012年的14倍之多,在全国各省份面前上演了一次翻盘好戏。
人口流失之痛
河南与东三省只是全国人口流动的缩影,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中国流动人口高达3.7亿人,与十年前相比增长69.73%。当然,这部分流动人口是包含了省内人口流动的,单论跨省流动人口,应该只有1.2亿。其中河南、安徽和四川的外流人口均在千万以上,贵广湖三大省份也都超过了800万人。
若是从最新2024年全国常住人口数量分析,所有省级行政区中,有20个地区的常住人口较去年出现减少,其余3个持平、8个维持增长。常住人口增长有两大来源,第一是生育数量增加,第二就是外来人口迁移。
人口流失省份我们已经具体分析过了,河南、东三省、山东、河北等省份地区近些年均出现了下滑。从区域来看,主要集中在黄淮河平原、西南地区和长江中游。这些地区要么历史开发早,人口密度大。要么交通经济发展滞后,整体水平较低。要么就是紧邻沿海发达地区,人口跨区域转移成本较低。总体愿意无外乎以上三项。
至于人口流入的去向,则以广东、浙江、上海、北京、江苏五大省市为主。在发展均衡的省份,人口流入往往呈现出多点开花的态势。比如浙江,整体经济活跃,去年有11个地级市都实现了常住人口增长。比如杭州新增近66万,宁波新增35.7万,温州新增26.5万。
而在人口收缩的地区,省会城市则成为了人口流入的唯一去向。最典型的是湖南,虽人口体量与浙江相当,但分散格局却大相径庭。过去4年间,湖南仅有长沙一个城市实现了常住人口增长,其余13个市州的常住人口则全线下滑。
像湖南长沙这样的现象并非个例,青海西宁、宁夏银川的常住人口都占到了全省40%上下。省会城市依然是广大外漂的首选,未来全国人口将会呈现怎样的趋势,对此难以预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