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行业长期以来深陷规模指标驱动的发展模式。当存量市场份额争夺愈发激烈时,价格拼杀成为主要手段。行业缺乏有效创新和差异化产品,陷入低价竞争泥潭。金融机构内耗于旷日持久的同质化博弈中,突破指标困境已成当务之急。多地近期通过负面清单、自律公约等形式推进金融反内卷举措。金融监管部门召集的行业会议也对内卷议题展开深入讨论,更多行业自律措施有望陆续落地。
价格战与规模战的双重困境
金融机构长期困于规模战与价格战的恶性循环中。广东金融监管局印发银行业保险业内卷式竞争负面清单,指导行业协会制定反不正当竞争自律公约。安徽、宁夏、浙江宁波等地金融监管部门与行业协会也纷纷表态整治内卷式竞争。这种竞争模式以不合理价格吸引客户,诋毁同业机构。通过牺牲产品品质和服务来谋求市场份额,形成粗放式发展格局。
保险产品定价方面表现尤为突出。费率水平普遍低于预期成本,新开发产品存在明显亏损风险。为追求市场噱头,重疾险病种数量持续攀升。个别产品病种数量高达一二百种,其中部分病种实际发生概率极低。百万医疗险保额不断提高,部分产品年度保额达到数百万元。这种盲目竞争导致资源配置扭曲,行业整体效益下滑。
价格竞争成为银保机构最激烈的战场。存贷款利率和保险预定利率定价都有既定规则,需要按照规定动作完成。为获得更多市场份额,金融机构开始搞自选动作。银行通过赠送高价礼品、购物卡等方式揽储,扰乱市场自律定价机制。部分银行给予汽车销售渠道高额返佣来获取更多车贷合同。险企同样存在拼价格现象,滥用渠道手续费、返点等情况屡见不鲜。
同质化竞争加剧行业内卷
产品服务同质化成为内卷现象的重要根源。金融机构创新动力与能力存在明显不足,部分机构创新思维与资源储备有限。容易走向相互复制与低水平模仿的发展路径。渠道与科技赋能壁垒不足,科技红利被同质化拉平。这进一步加剧了内部刷单与无效推广现象。
信托行业同质化加剧现象尤为明显。业务利润空间被大幅压缩,信托公司产能下滑显著。信托公司转型都在聚焦标品信托、财富管理信托等领域。标品信托利润微薄,对系统、人力要求较高。财富管理信托方面,以保险金信托为例,不少信托公司以免设立费方式进行内卷。抢占渠道资源只为扩大规模,这样做不仅损害自身收入来源,还挤压整个行业收入空间。
理财公司面临类似困境。客户风格、偏好趋于一致,行业实施低波稳健策略已有两三年。各家理财公司产品更加同质化,大家去卷一两个基点收益率差别。管理费被压得越来越低,导致利润越来越微薄。这种低水平重复竞争与高质量供给缺失形成结构性矛盾。信托公司适应转型所需的专业能力不足,人才储备、组织机制、营销架构、考核策略的综合配套没能跟上。
本文源自:金融界
作者:观察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