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智能交通技术不断迭代升级的今天,轨道交通的运维模式正悄然发生改变。随着无人机巡检技术日益成熟,其在铁路、地铁、高速磁悬浮等轨道系统中的应用正逐步从试点走向常态。然而,这项看似前沿高效的技术手段,却面临着一个亟待解决的“最后一公里”:标准缺失。
近日,由中国交通运输协会主持立项的《轨道交通无人机巡检及维护技术规范》团体标准项目正式获批,并同步启动参编单位及专家的公开征集工作。该标准的制定,标志着轨道交通无人机应用正进入规范化、标准化发展的新阶段。
为什么要制定这项标准?无人机轨道巡检背后的“痛点”
伴随着全国轨道交通网络迅猛扩张,巡检与维护的复杂度也随之提升。传统依靠人工巡视的方式,虽然操作简单,但却面临以下几个“致命”问题:
效率瓶颈:人工逐段巡查耗时长、反应慢,难以满足轨道密集区域的高频检测需求;
安全隐患:高架线路、隧道、桥梁等特殊结构区域存在较大作业风险;
精度不足:人眼识别精度有限,无法实现对轨道微小变形、绝缘体老化等隐性问题的早期识别;
人力成本高:随着线路公里数不断攀升,人力投入呈“指数级”增长,维护成本愈加不可控。
而无人机巡检恰好对这些问题“对症下药”:
空中作业无接触、覆盖范围广;
拍摄设备高清、图像可自动识别;
可实现定点、定时、定路径智能巡航;
飞行轨迹、数据采集全过程留痕、可追溯。
各地运营单位纷纷开展试点,例如通过无人机对地铁接触网、通信线路、高架桥下空间进行快速检查,不仅提高了效率,也有效降低了安全事故发生率。
但由于缺乏统一标准,当前试点项目在执行中仍呈现出“各自为政”的局面:设备型号五花八门,操作流程不一致,数据格式难整合,甚至出现因参数不符导致巡检结果误差较大的情况。
显然,推动统一标准出台,已是行业呼声所向。
《轨道交通无人机巡检及维护技术规范》标准将解决哪些核心问题?
本次团体标准的制定,旨在对无人机在轨道交通巡检和维护应用中涉及的关键环节进行系统性梳理和规范化管理。具体内容将聚焦以下几个核心领域:
1. 设备性能与适配性要求
不同轨道环境下(地铁、高铁、轻轨等)对无人机抗风性、抗干扰性、续航能力、负载能力等提出分类标准;
对飞行控制系统、高清成像设备、红外检测模块等核心部件设定性能下限。
2. 巡检作业流程规范
明确巡检路线规划、作业时间窗口、飞行高度范围;
设置巡检频次、覆盖率及异常响应机制;
建立“一机一档”制度,实现全过程数据记录。
3. 数据采集与处理要求
数据格式、命名规范、存储方式统一标准;
图像清晰度要求、图像识别算法接口标准;
建议配套使用的AI识别模型精度指标。
4. 作业人员资质与培训管理
无人机操控员技术等级划分;
巡检场景实操评估机制;
应急处置与远程运维能力培训建议。
5. 安全管控与风险防范机制
飞行区域限制、禁飞区判定标准;
空中失控应急响应预案;
多架次并发作业的频谱协调机制。
通过标准的建立,将有效填补行业空白,为后续政策落地、系统集成、平台开发及上下游协同提供技术依据。
标准制定的“多赢”意义:不仅是规范,更是“机会”
参与标准的制定,不仅是技术贡献的体现,更是企业提升行业话语权的最佳路径。
对政府和监管层面来说:
有助于制定更具操作性的监管细则;
推动城市轨道智慧治理体系建设;
提升国家智能基础设施建设水平。
对轨道交通运营单位来说:
降本增效,提升巡检自动化水平;
降低人身风险,提高安全系数;
建立标准化、模块化的运维流程体系。
对无人机产业链企业来说:
抢占技术制高点,提前布局轨道交通市场;
推动产品性能对标行业标准,减少后期改造成本;
增强品牌公信力与市场影响力。
诚邀各界单位加入标准制定,共创智能轨道巡检未来
此次《轨道交通无人机巡检及维护技术规范》团体标准将由中国交通运输协会牵头组织,广泛邀请具备以下背景或资源的单位积极参与:
无人机制造商及飞控系统开发商;
轨道交通设计、施工、运营单位;
高校及科研机构、检测评估机构;
图像识别、数据处理及AI算法企业;
软件平台集成商与智慧交通解决方案提供商。
参编单位可享以下权利:
(一)将参编单位列入团标起草单位名单,将参编人列入团标起草人名单;
(二)能够积极参与标准研制有关的各类座谈会、讨论会、协调会及调研活动;
(三)能够分享本单位在相关工作中所取得的经验、成效,供标准起草工作组参考;
(四)在标准起草过程中积极发表见解并提出建设性修改意见和建议;
(五)在可以公开的前提下,向标准起草工作组提供个人相关研究成果、经典案例和数据,供起草标准参考。
如何申请参编?
如有意向参与标准起草工作,请尽快与中国交通运输协会标准化办公室取得联系,获取《参编单位申请表》及后续工作安排。
孙志强:18611059113 010-68539455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