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8月6日,美国在广岛投下代号为“小男孩”的原子弹,瞬间摧毁了这座城市。
那一天,年仅五岁的裴京美(音译)正在家中玩耍,当时她听到飞机的轰鸣声,兴奋地用日语对母亲喊道:“妈妈,有飞机!”
几分钟后,巨大的冲击波让她的家瞬间坍塌,碎木和瓦砾将她掩埋。等她醒来,世界已成焦土。姑姑和姑父,再也没能走出那片火海。
![]()
她最终活了下来,因为倒塌的房梁恰好为她提供了屏障,挡住了足以瞬间汽化人体的热辐射。
可这场“幸存”,却成了她此后一生背负的沉重秘密。
隐藏的伤痛
据法新社8月4日消息证实,广岛和长崎的两次核爆共造成约74万人伤亡,其中超过10%是朝鲜人。
![]()
![]()
估算数据显示,爆炸当天广岛约有5万名朝鲜人,其中包括大量被迫在军工厂工作的劳工。后来因广岛市政府被炸得面目全非,加上日本殖民时期禁止使用朝鲜名字,许多记录无从追溯。
核爆后,许多幸存的朝鲜族人返回了刚刚独立的家乡,但健康问题和社会污名却始终存在。
![]()
韩国陕川核爆受害者中心主任郑秀元(音译)表示,早年间关于辐射会传染的无稽之谈,让许多幸存者在家乡仍然无法摆脱歧视。
他说:“即使是在自己的国家,他们也被视为‘异类’。”
裴的家人和许多在广岛工作的朝鲜族移民一样,对这场灾难选择了沉默。裴京美的身体也在多年后逐渐显现出辐射的后遗症,为了降低患癌风险,她切除了卵巢和乳房。
![]()
但即使这样,她也没有向家人透露实情:“我知道我的病因,但我选择隐瞒。我们都选择了隐瞒。”
直到1996年,她在韩国陕川的核爆受害者中心登记后,她的两个儿子才知道母亲曾经历过那场浩劫。
今年85岁的裴京美说道:“我从未向我的丈夫提起过我是核爆受害者,“那个时候,如果有人发现你的另一半是核爆幸存者,很多人会认为你嫁错了人。”
![]()
被忽视的记忆
目前,韩国全国约有1600名核爆幸存者在世,其中82人居住在陕川中心,平均年龄已超过85岁。每一年,都有人悄然离世。
直到2016年,韩国才通过《原爆受害者支援法》,为幸存者提供每月约72美元的津贴。虽然不多,但至少是一种承认。
郑秀元说道:“许多二代、三代受害者因遗传性疾病而受折磨,未来的政策中必须包含对他们的支持。我们不是在要钱,我们是在说:历史的代价,不该由几代人默默吞下。”
![]()
比起日本的幸存者,朝鲜裔受害者争取权益的道路更为坎坷。
上世纪90年代末,广岛和平公园才为朝鲜遇难者设立纪念碑。而在核爆幸存者中,许多人除了要面对“被爆者”(核爆受害者)的歧视,还要承受因朝鲜半岛分裂而引发的对立。
80年时间过去,核爆的记忆在时间中逐渐消散,但幸存者的伤痛却从未远去。
![]()
韩国受害者们希望,这段历史能被更多人铭记。8月6日,陕川中心将举行纪念活动,然而参与者们对社会的关注并不乐观。
“从政客那里,我们听到的只是空谈。他们根本不关心我们,”一位幸存者说道。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