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太镇最近明显变忙了,自从他创立的珂缔缘足球俱乐部全权负责搭建“苏超”联赛南通队,并领跑积分榜后,他几乎每天都能接到媒体采访和咨询合作的电话。在他口中,南通队之所以被称为“苏超巴萨”,是因为队员们都是从小一起踢球踢到大的,在配合和意识上,别的队没这个优势。
从千万富翁到差点“倾家荡产”
李太镇的老家在黑龙江,是朝鲜族人。2004年,他在上海创办了一家拖鞋厂,2008年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区招商引资,李太镇把拖鞋厂迁到了这里。
李太镇的儿子李贤成很喜欢踢球,天赋不错,李太镇最初是想把儿子送出国踢球。当时送一个孩子出国踢球一年要花100万元,他算了一笔账,觉得不如把外教请到国内来。
那年,李太镇的拖鞋厂年销售额已经过亿元。2011年,他说服海门区政府共同创立“珂缔缘足球俱乐部”,他从拖鞋厂里每年拿出60%的利润,要求俱乐部免费培养球员。
最初,珂缔缘只有7个孩子,靠着拖鞋厂的输血,球队前几年过得还算平稳。但到了2015年,李太镇发现事情开始不对劲了。那几年珂缔缘开始全国招生,球员从7人骤增到150人,教练也从最初的1人变成了15人的教练组,其中还包含6名巴西外教和3名韩国外教,每年光外教工资就要200多万元。
2015年底,他盘了盘账,发现自己已在足球上投入超千万元,但几乎没什么回报。碰巧那年,拖鞋厂利润开始下滑,无力再为俱乐部输血,李太镇只好变卖个人房产“供养”球队。“上海莘庄地铁站附近的4套房子,我们全卖了,当年卖了1000多万元。别人都说我老公是个‘疯子’,我们有什么就卖什么。”李太镇的妻子说。夫妻俩一起搬进了球员宿舍,买瓶矿泉水都要精打细算。
李太镇记得,最难的时候他兜里只剩下3.2元,“以前赚的钱全都砸进俱乐部了,我一下子从一个千万富翁,变成穷光蛋了。”但即便如此,他也没开口向球员们收过一分钱。
企业伸出援手
2015年,李太镇带着35个孩子参加了浙江卫视的综艺节目《中国梦想秀》,俱乐部资金链此时已断裂,他想最后一搏寻求社会帮助。
节目播出后,同为黑龙江朝鲜族的老乡、朗姿集团董事长申东日向李太镇伸出援手,让俱乐部的发展走上了快车道。
截至2018年,珂缔缘向国家各年龄级别少年队输送球员59人,远多于一些大牌职业俱乐部的青训梯队。
在俱乐部和海门区政府的共同努力下,“足球小镇”项目也在当地落户,足球成了一张“地方名片”。
也是那年,承办珂缔缘新基地建设的江苏中南建设集团开始“接手”俱乐部。为了更好地建设新基地,申东日无偿将自己在珂缔缘的股份转让给了中南建设集团,2018年俱乐部更名为“江苏中南珂缔缘足球俱乐部”。2021年,以球队班底搭建的江苏男足参加全运会,获得了第4名,平了江苏在该项目上的历史最好成绩。同年,珂缔缘冲击中乙成功,正式成为一支职业球队。
“苏超”让新基地圆梦
然而,2022年,一切又按下了暂停键。因地产等主业不振,中南建设集团对足球基地的施工陷入停滞,承诺球队的投入也迟迟不到账。
当时俱乐部运营一年的花销大约要2600万元,李太镇早已辞去拖鞋厂总经理的职务,将精力全部放到俱乐部管理上,结果他又没钱了。有将近一年的时间,珂缔缘没发工资,连水电费都交不起。
“2023年大年初三,我实在坚持不下去了,给区政府领导打电话说‘我走投无路了’,如果政府不接手球队,珂缔缘只能宣布解散。”李太镇说。
就是这一通电话,救了珂缔缘的命。“政府领导说海门不能没有足球。很快,国资进来了,珂缔缘又活过来了。”李太镇说。
虽然俱乐部活下来了,李太镇的心结却始终没有解开。“这5年来,每天下班路过那个‘烂尾’的新基地,我的心都在滴血。我们现在所有的收入只有政府补贴,我总觉得自己像个‘罪人’一样。明明有能力养活自己,只要新基地交付使用,我们就能自负盈亏。”
恰逢其时,苏超来了,新基地也随着热度攀升加快了建设进程。据俱乐部工作人员介绍,新基地在两个月内就能交付,李太镇的足球梦又向前迈出了一步。
来源:《中国企业家》(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