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i8上市了,但它的亮相方式,却让人直呼“离谱”。
不是因为设计有多惊艳,也不是因为性能有多强悍,而是因为它在测试中正面撞击了一辆重卡——结果?重卡驾驶舱被掀翻,理想i8却毫发无损。
这场碰撞测试,不仅颠覆了物理常识,更引发了3800万卡车司机的集体愤怒。理想这次,真是捅了马蜂窝!
![]()
首先坐不住的,是乘龙重卡。
作为国内知名的重卡品牌,乘龙一直以“坚固耐用”著称。可如今,自家产品被一台家用车撞得“车毁人亡”,这脸往哪儿搁?
想象一下:你开着一辆东风天龙或解放J6,突然发现同行的乘龙重卡被轿车撞翻了,你会怎么想?
![]()
更何况,国际大牌如曼恩、斯堪尼亚、沃尔沃,它们的重卡也不会输给一辆轿车吧?
这场碰撞测试,不仅让乘龙丢了面子,还给整个行业带来负面影响。中国的重卡,竟然不如中国的轿车?
这种说法一旦传开,重卡厂家的日子恐怕不会好过。
如果说重卡厂家只是面子受损,那3800万卡车司机就是实实在在的利益相关者了。他们每天在路上跑,面对的就是各种复杂的路况和潜在危险。而轿车与重卡相撞,吃亏的往往是前者。
![]()
网上常说:“离重卡司机远点。”
这不是玩笑话,每年因与大货车碰撞而丧生的私家车数量不在少数。对于这些卡车司机来说,理想i8的这场碰撞测试,无疑是在挑衅他们的职业尊严。
他们心里想的是,轿车撞不过重卡,这是常识;重卡自重大、刹车距离长,这是物理规律;轿车与重卡相撞,吃亏的一定是小车,这也是现实。
![]()
理想i8的这场“胜利”,不仅是对物理常识的挑战,更是对3800万卡车司机经验的否定。难怪他们会集体愤怒,甚至有人戏称:“理想i8不该惹3800万个卡车司机。”
除了重卡厂家和卡车司机,普通消费者也看不下去了。这场碰撞测试,违反了最基本的物理常识。无论车辆设计多先进,A柱折断是对100km/h碰撞的基本尊重。
北美的IIHS、欧洲的E-NCAP和国内的C-NCAP,都没有见过时速100公里的碰撞还能保证A柱完好的车型。
理想i8的这场“胜利”,更像是一个脱离现实的PPT演示,而不是真实的碰撞测试。
工程师在设计车辆时,早就考虑到重卡的自重和刹车距离。因此,轿车下方的保险杠通常是双层甚至三层结构,以吸收更大的冲击力。
而重卡的保险杠则更粗、更厚,设计时不受空间限制,能承受更大的撞击。
![]()
所以,理想i8在这场碰撞中的“暴揍”重卡,其实是违背了基本的设计原则和物理常识。它不仅没有赢得消费者的信任,反而引发了更多的质疑。
这件事的核心问题,在于营销的本质。理想i8的这场碰撞测试,原本是为了展示其强大的安全性能,但却因过度夸张而适得其反。
如果此时有一家企业站出来说:“对不起,我们撞不过重卡,但我们尽力做到最好。”
这样的态度,反而会赢得一部分消费者的好感。营销不是比谁更强,而是在自己范畴内做到最好。
![]()
理想i8的营销团队,显然越过了这条线,把一场本应低调的安全测试,变成了一场大型的公关危机。
他们不仅得罪了重卡厂家和3800万卡车司机,还让普通消费者产生了怀疑。
理想i8的这场碰撞测试,暴露了企业在追求“眼球效应”时的盲目性。它让我们看到,营销不仅仅是创意和噱头,更需要尊重常识和规则。
对于理想来说,与其追求“小车无事,大车报废”的极端效果,不如踏踏实实做好产品的每一个细节。
![]()
毕竟,汽车行业的核心竞争力,不是一时的噱头,而是长期的品质和口碑。
希望理想能够从这次事件中吸取教训,重新审视自己的营销策略。毕竟,真正的强者,不需要通过贬低他人来证明自己。
否则,理想i8可能会成为理想汽车历史上的一次“倒灶”之作。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