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不是很多人都喜欢玩穿越吗,今天我们摄影也来一个穿越,那就是把现在的无反相机带回到100年前,来看看会发生什么。退回100年,差不多就是上个世纪的19世纪,那个时间段是摄影发展史上的一个关键转折点。从19世纪的镀银铜版到干板胶片、再到可更换胶卷的相机,摄影逐渐从少数人的专属,逐渐走向大众化。但即便如此,当时的摄影依然是一项技术要求高、价格贵的爱好。如果在此时,有一台无反相机穿越到过去,那摄影命运的车轮会不会骤然加速?那时的人会如何面对这台近乎“魔法”的相机呢?
![]()
我们知道,在100年前,当时基本上都是以大型座机和中画幅折叠相机为主。要想拍一张照片那是需要一系列繁琐的操作。调整曝光需要依赖拍摄者的经验与简单的测光工具。由于当时感光材料的ISO普遍在25甚至更低,因此大部分题材都要在光线充足的场景里拍摄。由于对焦采用的是手动对焦,对焦缓慢。这样一套拍摄流程下来,一次拍摄通常需要十几分钟的准备与拍摄,还有胶片的冲洗也是一个技术活。药水的浓度、时间控制都要准确,否则稍有偏差即可能毁掉好不容易拍好的照片。因此在当时,摄影,绝对是一项集体力、经验、直觉与科学为一体的技术。
![]()
如果这时有一台无反相机出现在当时摄影师的面前,很可能会让当时的人感到困惑,看着这台没有观景罩、没有胶片暗盒、看似“玩具般轻巧”的器材。但当按下快门,取景器瞬间亮起,画面竟是彩色、实时的街景,那估计使得当时拍摄者的世界开始崩塌。在1920年,一位拍摄者每天最多拍摄几十张照片,为节省胶卷,每张都慎之又慎,生怕出错。但有了无反相机,就可以在极短时间里拍摄几百个精彩瞬间。摄影从此不再是简单的记录,更可以捕拍摄到以前根本无法拍到的画面。
![]()
这种拍摄效率与自由带来的,是摄影观念的巨变。19世纪的拍摄者普遍认为摄影是高超的技术与经验,摄影的价值来自于不可复制的过程。而现代无反相机将“过程”虚化为“参数调整”,它更像是一块可以擦拭的画布,可以随时书写、随时擦除。这种即时回看的能力,将摄影由仪式转化为随拍,使得拍摄者不再依赖自己对的器材掌控,而是更强调创意、构图与拍摄者想法的本身。在无反相机的帮助下,那时的拍摄者或许将更早地突破纪实摄影边界,转向街拍、人文纪实甚至抽象摄影等。让摄影的疆界被重新定义。
![]()
其实,这是一场不会被记录的革命 就算当时有些人可能意识到这台相机的潜能,他们也无法向别人解释清楚相机的工作机制。即便照片效果很好,但依然有人会怀疑它是伪造,是魔术,是骗人的。因此,即使无反相机回到100年前,那也只可能可会在一小撮摄影圈内流传,注定它成为一件“未来遗物”。摄影最终还是会走到今天,只是速度更快了 。因此将无反相机带回百年前,是一种设想,更是一种反思。技术的变革并不会改变艺术的本质,它只是让更多人拥有了表达的可能。如果19世纪便有一人用无反拍下“人类第一次微笑的瞬间”,或许今天的摄影史将重新书写。
![]()
不过,摄影的伟大,从来不是因为器材,而是因那一瞬的光、那一个角度,按下快门的直觉。无反相机穿越回百年前,只是缩短了摄影发展的路径。真正让图像闪光的,是人,是思想,是时代等。因此使没有无反相机,摄影仍然会走向今天。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