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秋天,遍地的红高粱覆盖着中国东北肥沃的黑土地,历史的车轮在这令人喜悦的丰收季节中以滚滚而来的气势,推动着伟大的解放战争进入白热化阶段。
此刻,共产党人正在为东北三省的全境解放运筹帷幄。一场彪炳史册的大战即将在这片黑土地上展开,也奠定了全国解放的伟大基础。
![]()
塔山阻击战是辽沈战役中的重要战役
解放东北的突破点,锦州!
我们知道,东北战场是解放战争中的主要作战区域之一,在党领导人们的英明指挥下,解放军官兵们英勇作战。到了1948年8月,已经解放了东北三省绝大部分地区,只有长春、沈阳、锦州三座大城市,及其附近的少数区域仍在国民党军的控制之下。从人数上看,当时国民党军在东北有约55万人之众,仍不可小觑。
国共双方加起来有上百万兵力汇集于此,不过国民党军虽有55万之众,但是实际上是各自为战,困守三个城市及其周边少数地区,铁路更是被我军切断,补给都困难,只能靠空投,也就是说东北地区解放军对国民党军分割包围,各个击破的条件已经基本形成。
于是经过我党我军的高层领导人讨论后,决心于1948年9月正式发起辽沈战役,抓住战机歼灭东北地区的国民党军,以毛主席为代表的中央军委领导人和东北野战军林彪司令员等主要指挥员经过商议,决心先打下锦州来作为解放东北的突破口。
这一选择颇为明智的,从地图上看锦州位于辽西走廊咽喉地带,在当时是华北地区进入东北地区的必经之地,很多人都把我国的版图的形状比作一只大公鸡,那么锦州就是这只大公鸡的喉咙之处。
![]()
塔山阻击战是历史上的攻防奇迹
毛主席在当时曾经将锦州誉为东北的大门,因为一旦这个地区被解放军控制,华北地区的国民党军无法有效地增援东北,同时东北地区的国军也无法安全撤回华北。如此一来,东北地区的国民党军将被彻底孤立。
蒋介石也明白锦州的重要性,辽沈战役发起之前,蒋介石知道沈阳和长春很可能无法久守。地理位置没有优势,蒋介石再三下令,让时任东北剿总司令的卫立煌将沈阳的部队撤到锦州,这样一来东北国民党军便是进可攻退可守,进可增援退可回华北,而且卫立煌一旦率军到锦州,便可以和华北傅作义部配合作战,那时解放军如果要打锦州,两面受敌压力会非常大。
正所谓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卫立煌认为在当时的情境下,沈阳所部出沈阳南下必被解放军包围,从而被歼灭于去锦州的路上。因此不敢轻举妄动,多次拒绝了蒋介石的命令。
![]()
卫立煌多次拒绝蒋的命令
锦州之战,主看塔山
时任东北野战军司令员的林彪感到了深深的压力,锦州开始围城后,国民党军以空前的兵力驰援锦州,北边廖耀湘率领新三军,新一军等共约5个军的兵力,组成西进兵团从沈阳出发 杀向锦州,南边自华北和山东地区调兵7个师,另外加上原驻防锦西、葫芦岛一带的4个师,共11个师兵力组成东进兵团北上增援锦州。
由此国民党南北两路对进,试图夹击进攻锦州的解放军部队。
面对来势汹汹的国民党军,沉着冷静、寡言少语的林彪再次体现出了卓越的战略眼光。林彪敏锐地发现国民党东进兵团虽然人数众多,但是他们的增援道路是狭窄的辽西走廊,在锦西和锦州之间,林彪发现了辽西走廊最为狭窄的一个点,一个不起眼的小村庄——塔山。
![]()
葫芦岛市塔山阻击战纪念馆
塔山距离锦州仅30公里,它东边紧靠锦州湾、西边是白台山,从山脚下到海边仅仅只有12公里,对于心急如焚的国民党东进兵团来说,这种地形不利于大兵团作战。因为这样狭窄的地形部队无法全面展开,除非夺取公路和铁路,否则推进速度不会很快,而这些主要交通手段均被解放军控制,更加要命的是 一旦在此地遭遇敌方阻击,那么部队无法集中兵力全力攻击,只能在狭窄的正面一部接一部,形同添油战术般前进。密密麻麻的士兵们在狭窄的正面区域内挤在一起进攻,容易受到敌方密集火力杀伤。很明显,利于防守方,却不利于进攻方。
国民党军的担心正是林彪希望看到的,只要能够在塔山这样的关键点顽强阻击,那么就能有效地阻止国民党军增援锦州,因此林彪和罗荣桓等东野领导人对塔山阻击战的重视程度,可以说丝毫不次于锦州攻城战。
经过深思熟虑,林彪派到塔山的部队是由吴克华和莫文骅率领的东北野战军第四纵队,主要负责塔山到白太山一线宽约12公里正面的防御。另以十一纵部署在塔山西侧配合四纵阻击,将冀察热辽独立第四、第六、第八师等部队部署在塔山和锦州之间,作为预备队使用。
![]()
东北野战军以伤亡6.9万人的代价,歼灭国军47.2万余人
随着国民党军东进兵团的逐步逼近,四纵和其他兄弟部队一刻也不敢耽搁,迅速在塔山和白台山构建了阵地,林彪在给四纵的电报中措辞严厉地强调道:此战我军应坚决固守阵地 做好打硬仗的准备,不可冒险采用运动战的方式来防御,拒绝游击习气,不应以伤亡与缴获多少计算胜利,而应以完成整个战役任务来看待胜利。罗荣桓更是叮嘱四纵指战员们,能不能拿下锦州就看塔山你们能不能守得住。
东野指战员们紧张,蒋介石更紧张。紧张的蒋介石在整个锦州战役期间,两度亲自乘飞机抵达锦州附近空域督战,还罕见地调动国民党海军主力战舰群和大量空军战机参战。
此外蒋介石还亲自指派了自己的心腹干将,国民党五十四军军长阙汉骞,直接指挥东进兵团,五十四军原属于中央军精锐,这的确符合一向只信赖嫡系部队的蒋介石的作风,不过这还不够,蒋介石又派罗奇来到东进兵团指挥系统督军。
国民党军攻击塔山的战斗于1948年10月10日打响
一大清早,国民党军从海上、陆地、空中,向小小的塔山猛烈地倾泻着火力,各种口径的火炮卖力地喷吐着火舌塔山阵地瞬间被气浪和烟尘覆盖,解放军构筑的防御阵地遭受到严重破坏,整个塔山村也几乎被夷为平地。紧接着在军官和督战队的监督下,国民党军官兵排成密集的队形向解放军阵地进攻,解放军战士则等待国民党军靠近 突然从战壕中起身,以凶猛的火力大量杀伤近在咫尺的敌军,手榴弹不断在敌群中爆炸。
第二天的战斗更加惨烈。这一天国民党军的炮火更加猛烈,阵地上的解放军的工事几乎已经不复存在,塔山阵地的处境更加艰难。但这一切根本难不倒解放军,历经多年革命,这支英勇善战的队伍早已习惯了这样的场面,更不会惧怕这样的场面。村子被炸毁,就在成堆的瓦砾中与敌人周旋,敌军冲上来了就与敌人拼刺刀,子弹打光了,石块、枪托甚至牙齿都可以是武器。
两天的战斗下来,防守塔山阵地的四纵十二师三十四团和防守白台山的三十六团损失很大,有的排连建制只剩下数名战士,但是阵地依然牢牢攥在解放军手中,国民党军除了丢下大片的尸体外什么也没得到。
![]()
在国民党的飞机大炮下 解放军依旧顽强反抗
随后塔山阻击战有了戏剧性的变化,国民党军内部一个又一个变数开始出现。
先是侯镜如率领九十二军二十一师到达塔山战场,随后从天津、烟台等地海运过来的六十二军和三十九军也陆续抵达。虽说援军到来是好事,但是六十二军宣称大部分官兵严重晕船无法战斗,三十九军更是受海上风浪的影响困于海上,也暂时无法登陆作战。
同时在国民党东进兵团的指挥部内的兵团作战会议上,蒋介石派来监视和督战的罗奇开始干预兵团的指挥,五十四军参谋长杨中藩提出建议,将主要兵力转至八台山以西的开阔地区,那里平坦的地势便于机械化部队展开攻势,一旦拿下白台山就可以利用公路铁路直插锦州。
后世关于这段历史的研究中,众多观点均认为杨子藩的建议较为可行,但是罗奇却坚持继续当前部署,并以轻易改变主攻方向于战事不利,正面攻击符合总统之精神等理由,否决了杨子藩的建议,侯镜如等人居然也如数附和罗奇的意见。
随后这位督军更是提出了,要在10月12日也就是塔山狙击战的第三天休战一天的荒唐建议,理由是要带新到的独立九十五师观察战场地形。这给了四纵休整部队和调整部署的时间,四纵指挥机关借机增强了塔山的部署,充实了正面防御力量,加强了预备队,还新调来了一个炮兵团。
![]()
炮兵团正在制定防御方案
10月13日和14日两天,国民党军独立九十五师在第八师和第一五一师的配合下,继续攻击塔山阵地。国民党军以波次攻势如潮水般涌来,解放军战士毫不畏惧,在弹片横飞喊杀声震天的阵地上,解放军用顽强的意志继续抵挡着国民党军。即使负伤倒地也要坚持与敌人战斗,全体官兵视死如归。
10月15日,坐在指挥部内的罗奇又决定休战一天,但是一切都晚了。16日早上塔山前线的将领们和身在葫芦岛的蒋介石,几乎同时收到了锦州被解放军攻破的消息!
占有优势的国民党军为何失败?原因其实很简单。
国民党军兵力虽多,但是来自不同战区,派系之争严重,领袖和将军、将军和下级士兵之间都不和。初期不愿打头阵当炮灰的侯镜如借口去接部队拒绝指挥,蒋介石被迫临阵换帅让阙汉骞指挥,而国民党军基层官兵们,如阙汉骞的五十四军官兵因为长期被长官克扣军饷,早已怨言四起,是带着一肚子怨气打仗的。士兵们拿不到军饷,却要用生命替高官们去争夺头功,厌战情绪使国民党基层士兵们的战斗力受到很大影响。
再者,国民党军作战过于依赖炮火支援,作战意志不强,基层官兵如果听到炮声停了,士气就会受到影响。解放军在阵地防御战中经常将敌人放近了再打,看似防守不严密的阵地,一旦靠近,大量解放军战士会猛地从战壕里起身,轻重火力一齐开火,已经冲到解放军阵地前沿。而且排成密集队形的国民党军官兵会遭到密集杀伤,短时间内便被打懵。即使是肉搏战国民党军也不如解放军顽强,只能一次次地丢下大量尸体后望着塔山兴叹。
![]()
国名党被打跑 只留下灰溜溜的背影
塔山之战的国民党军虽然人数是解放军的数倍,装备也优于解放军,但是由于其内部指挥和沟通协调十分混乱。此外,国民党内派系林立互相勾心斗角,危急时刻则犹如一盘散沙,这样的部队战斗力,自然无法与同仇敌忾、团结一致的解放军相比。
换句话说,塔山之败、东北之失,其实就是国民党全面失败的缩影!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