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本这个岛国由于在板块边缘,板块活动异常,所以地震、海啸、台风频繁,所以日本人一直担心,要是日本岛万一哪天真的“沉海”了,岛上的一亿多人该怎么办?
![]()
对此,联合国其实早就给出了答案。
据联合国难民署近年来的气候移民研究报告,如果未来某种极端地质灾害导致日本不再适宜居住,或在海平面上升中逐步失去可用国土,这将涉及高达1.26亿人口的安置问题,成为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人口迁徙。
联合国目前的应急框架表明,“整国搬迁”并不是一种可行方案。原因很简单:没有哪个国家能够单独接收如此庞大的移民群体而不对本国社会造成重大冲击。
因而,联合国提出的初步预案强调“多国分担、分散安置”的原则。也就是说,日本国民将在不同国家按比例分布,避免一个国家“独自背负”。
![]()
从地理上看,韩国与日本一海之隔,地理上最接近,但现实远比地图上的距离复杂,韩日之间存在诸多历史遗留问题,包括殖民统治、慰安妇问题、独岛主权争议等,造成民间情绪极度敏感,在韩国,许多民众对于大规模接收日本难民持保留甚至反对态度。
俄罗斯远东地区地广人稀,是另一个理论上的“容纳潜力地”,然而,寒冷的气候、贫弱的基础设施以及俄日两国长期存在的北方四岛主权争议,都使这一方案变得现实阻力重重,对于难民而言,气候不适、语言障碍和文化隔阂也可能带来深度排斥感。
中国方面情况更加复杂,尽管与日本存在深厚的文化与历史渊源,一些日本人也许认为中国可以是一个文化上较容易适应的地方。
![]()
但考虑到中国自身庞大的人口基数、有限的资源承载力,加上历史上抗日战争造成的深刻创伤,中国不太可能也不愿承担大规模安置日本难民的责任,所以加拿大、澳大利亚等传统移民国家通常被视为接纳难民的“优选项”。
这两个国家地广人稀,移民制度相对成熟,但它们与日本在气候、生活方式乃至饮食结构上的巨大差异,对日本难民而言难以接受,此外,澳加近年来国内移民与难民政策收紧趋势明显,出于社会整合压力与民众对外来人口增长的警惕,是否愿意大规模接纳日本人仍需观察。
相比之下,巴西成为一个较为“特别”的候选国家,在历史上,19世纪末大量日本移民前往巴西种植农作物,如今在巴西已形成世界上最大日裔社群,超过200万人。
![]()
这一族群早已融入当地政治与经济体系,也保留了一定日本文化元素,因此,从文化认同和社会融合角度看,巴西具备相对优势。
不过,巴西距离遥远、基础设施发展不均,迁徙成本极高,可能更适合作为长期安置目的地,而非首轮紧急转移方案。
当然,日本国内其实对于这种“天灾”,近几年也提出了很多应对方案,其中讨论最多的是本土建筑公司提出的“漂浮岛国”构想。
该计划设想建造类似海上城市的模块化人工岛屿,可用于居住、办公、农业生产,形成一个具备自治能力的新型国家空间。
![]()
但归根结底,还有一个问题目前无法解决——如果日本的国土真的消失,其国民的身份如何认定?国家的主权是否延续?在国际法中,一个“无国土国家”的概念几乎前所未有,这将对现有国际秩序构成挑战。
目前,联合国尚未明确说明失去国土的主权国家是否保有联合国会员资格,也未规定其政府迁至他国后拥有何种政治权利。这些问题看似遥远,却需要未雨绸缪地研究和准备。
也有学者提出建立“数字日本”概念,即将日本的政治、经济和行政系统迁移至线上,并通过租地方式在其他国家维持线下社区,实现“虚拟主权”的延续。这虽仍属理论探讨,但在全球气候变化不可逆转趋势下,不排除会成为未来部分岛国的“保命解法”。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