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这次在日本海搞的大动作,动静不小,但最吓人的,不是导弹试射,也不是舰艇编队,而是那艘突然“潜”进来的中国636M基洛级潜艇。
这不是“秀肌肉”,这是对美日联军在西太监听体系的一次“精准打脸”。
俄太平洋舰队早就表态,这次联演不只是例行操练,而是“联合近海防御体系的一部分”,而当中国派出被称为“深海黑洞”的636M参演时,意味就变了。
美日雷达上空空如也,声纹库翻遍没发现,唯一能确认的,就是中国潜艇确实来了,而且来了就没再离开。
美日声纹网全线失效,中俄演训实则“实战演练”
别忘了,636M基洛级这玩意儿,是俄罗斯亲手给中国造的,极静音能力享誉全球,西方把它列入“最危险的常规潜艇”名单不是吹的。尤其是这艘升级版的636M型,还经过中方再度优化,噪音控制和电池续航几乎摸到核潜艇边缘。
关键是,它这次是直接开进了日本海,美国人当场傻眼。
就在前几天,美军第七舰队还在日本海搞联合反潜巡航,刚起飞的P-8A反潜机绕了五圈没扫出点信号,自己掉头飞回去了,现场视频都能看到舰长脸色发青。
而日本海上自卫队更尴尬——当初花了上百亿搞的“多波束声纳网络”,这次等于白装。日媒自己承认,在“特定时段内有不明潜艇活动迹象”,但“无法确认国籍”,这翻译成白话就是“来了潜艇,但抓不到”。
而这,就是636M的真正威力。
“声纹战”背后的科技角力,中国早已另起炉灶
很多人以为“潜艇声纹”只是技术名词,其实背后是硬核军事实力的深层对抗。
长期以来,美军依靠“水下监听链条”来封锁亚太海域,从关岛到冲绳、从菲律宾吕宋海峡再到南海深处,一整条“听海线”布满了高灵敏声呐阵列。说白了,就是一个巨型电子耳朵,能听、能判、能跟踪,连鲸鱼打喷嚏都听得到。
可这套系统,偏偏拿中国基洛级没辙。
中国早在几年前就已建立本国潜艇“声纹伪装库”,同时也在研究“反监听技术”,简单说:你能听,我能躲;你能录,我能骗。
所以这次中俄军演的隐秘重点,根本不是什么舰艇协同,而是一次“反监听实战测试”。
而测试结果很显然:美日听不到、跟不上、抓不住。
不是“友好访问”,而是中俄联手打破“第一岛链天花板”
外界普遍解读中俄军演是“例行军演”或“政治姿态”,但实情是:这是一次“破岛链、破系统、破认知”的立体突袭。
对美日而言,日本海一直是个自带优越感的地盘——有佐世保基地、有第七舰队、有大量声纳阵列和雷达站,还能随时出动反潜机。但这次中俄不声不响就让潜艇突入,逼得美军主动调兵换岗,说明什么?
说明这片海域已经不安全了。
中国军舰过去常去俄远东访问,编队礼节性游弋、打个旗语、吃个海鲜就回来了,但这次不一样——636M基洛级带的是“作战数据链路”,和俄方舰队实时共享情报,这不再是演习,而是半实战状态。
更绝的是,俄罗斯在演训前临时升级了远东监听基站,南库页岛、鄂霍次克海岸边都部署了新型无线电干扰站,为的就是测试中国潜艇在高压电磁环境下的抗干扰能力。
你说这还只是“普通联合演习”?连俄国军工系统都不信。
潜艇只是开胃菜,美日真正怕的是“无人+侦察一体化”
中俄这次联演,其实还暴露出另一个趋势:战术协同全面升级。
俄军高调展示了其“深海监听浮标”,但中国海军派出的却是无人潜航器UUV和水下无人自航炸弹,直接绕过声呐探测,在水下“贴身跟拍”美军舰只行踪。
这才是真正让美国人坐立不安的地方。
如果中俄能做到常态化隐身潜入、动态数据共享、反监听作战协同,那第一岛链所谓的“屏障”就形同虚设。美军在东亚的水下主导权,将会被彻底掏空。
而这次636M潜艇悄然现身,就是一个清晰信号:不是你想看谁就能看谁,亚太的天,要换了。
中国基洛级参演敲响西太预警钟,美日失去绝对掌控力
一句话总结这次中俄联演的潜台词:中国的潜艇战力已正式跨入“深水控制”阶段,而美日那些靠耳朵听战场的时代,正在被一步步淘空。
以前是你有声纳,我有噪音屏蔽;现在是你录得下声音,我直接骗过你的耳朵。
基洛级潜艇只是中俄演训剧本中的一幕,接下来,可能是无声潜射巡航导弹、可能是高频电磁干扰模块,甚至可能是一整套跨国水下侦察平台。
中俄不是来秀存在感,是来摧毁你存在感的。
你可以听得见风声,但你未必知道,风从哪儿来。
#中俄军演 #基洛级潜艇 #中美博弈 #日本海 #反潜作战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