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科学院一项颠覆性研究成果近日登上国际顶级期刊《细胞》,揭示了马铃薯与番茄之间令人惊奇的亲缘关系。这项由黄三文研究员领衔、联合国内外14家科研机构完成的研究,通过基因组学与进化生物学交叉分析,首次证实现代栽培马铃薯的"母亲"竟是番茄,这一发现不仅改写了茄科植物的演化史,更为作物育种开启了全新思路。
![]()
研究团队通过构建茄科植物超泛基因组,结合化石证据与分子钟推算,还原了这场发生在中新世的杂交事件:约900万年前,野生番茄(番茄组)与一种现已灭绝的类马铃薯植物(茄科原始类群)在自然条件下发生杂交。基因分析显示,现代马铃薯的叶绿体基因组完全继承自番茄,而细胞核基因组则呈现双亲特征,这种遗传模式证实番茄是母本,类马铃薯为父本。更令人称奇的是,这场远古杂交创造出了自然界前所未有的器官——薯块。类马铃薯虽具地下茎但无膨大结构,番茄则完全不具备地下贮藏器官,二者杂交后却意外激活了块茎发育通路。
通过比较基因组学分析,科学家锁定了控制薯块形成的核心基因模块。其中来自番茄的SUN基因家族负责调控细胞扩张,使地下茎开始膨大;而源自类马铃薯的TUB基因则指挥糖类物质向地下运输。研究团队在实验室中验证,当沉默任一基因时,马铃薯便无法形成正常薯块。这种"基因拼图"效应解释了为何杂交后代能产生双亲都不具备的新性状。"就像两个不完整的密码本拼在一起,突然读懂了制造薯块的完整指令。"论文第一作者张春芝博士如此比喻。
该发现正在引发农业育种的革命性变化。传统马铃薯育种周期长达10-15年,而利用番茄-马铃薯杂交机制,中国农科院已成功培育出"番茄薯1号"原型品种。这种新型块茎作物兼具番茄的抗氧化特性与马铃薯的高产性状,β-胡萝卜素含量提升3倍。更令人振奋的是,研究团队发现了调控茄科植物无性繁殖的关键基因簇,未来有望实现番茄通过块茎繁殖,这将彻底改变茄果类作物的种植模式。荷兰瓦赫宁根大学植物育种中心主任埃里克·范登伯格评价:"这项研究相当于找到了植物育形的‘万能钥匙’。"
研究还破解了困扰学界百年的"马铃薯起源之谜"。此前主流观点认为马铃薯源自安第斯山脉单一祖先,但基因组证据显示,现代栽培马铃薯实际经历了至少三次独立驯化事件。团队在秘鲁发现的野生居群中,检测到番茄基因渗入比例存在显著梯度变化,证实人类在驯化过程中有意选择了杂交优势更强的个体。这一发现被《自然》杂志专文评论称为"重新定义了作物驯化史"。
当科学遇上美食,研究还意外解释了饮食文化的深层逻辑。番茄与马铃薯这对"母子"在代谢途径上的同源性,使得它们的风味物质能完美融合——这正是薯条配番茄酱风靡全球的生化基础。团队进一步发现,马铃薯在油炸时产生的美拉德反应产物,与番茄的谷氨酸成分协同作用,能产生超越单独食材的鲜味效应。或许正如网友调侃:"吃了这么多年‘亲子套餐’,今天才知道真是名副其实。"
这项研究不仅为理解物种形成提供了新模式,其揭示的"杂交创新"机制更为应对粮食安全挑战提供了新工具。随着气候变迁加剧,利用远缘杂交激活作物抗逆性状将成为重要策略。据悉,中国农科院已启动"茄科作物设计育种"计划,未来或将出现更多打破物种界限的超级作物。正如黄三文研究员所说:"自然早已写下植物王国的‘混血传奇’,我们只是刚刚读懂它的智慧。"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