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0年6月,为镇压义和团运动,英国,美国,沙皇俄国,日本,法国,德国,意大利,奥匈帝国对发动了侵略战争,侵略者从天津大沽口登录,打到北京。1901年清政府和西方列强签订了《辛丑条约》,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清政府也完全成为帝国主义在华统治的工具。
然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派出的主力军队中,不只是八个国家,第九个国家的出现,更是让国人感到丧权辱国,颜面尽失。
这第九个国家就是中国,中国的华勇营军队,是的,你没有听错,中国人打中国人,而且华勇营军队数目还不少。
![]()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华勇营的诞生
甲午战争后,西方列强开始在华争抢租借地。1898年3月,英国政府指示驻华公使窦纳乐设法租借威海卫,却遭清政府拒绝,理由是威海卫尚在日军占领之下。窦纳乐随即威胁说,若不从,唯有将事情交由英驻华海军司令办理。清政府见又有兵端,哪敢不从,被迫于4月3日同意其租借要求。1898年7月1日,中英《租威海卫专条》在北京签字。因此,中国一直称威海卫的租借为“强租 ”。
1898年11月,英国陆军部先从香港和上海招募译员、号手等专业军士,然后开始在威海卫正式组建英军中国团,即中国人所谓的“华勇营”。因中国人有好男不当兵的传统,招募艰难。英国人随即发动“高饷”攻势,将招募对象由当地农民转向了清军的退役官兵,成效立时凸显。这些退役军人比农民善战,体能和纪律性亦更强,且无家庭牵累,随时能为金钱卖命。
![]()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时期的华勇营军队
其实,华勇营本质上是雇佣兵,他们只是以金钱为目的而参加由英国领导的战争。只要英国开出足够高的价格,华勇营便可以为英国效劳,冲锋陷阵,甚至不惜反对自己的祖国。他们也基本上丧失了意识形态,政治信仰,爱国主义精神,道德原则。
由于19世纪后期,清政府不断地割地赔款,国库空虚,清政府只好压榨百姓手里的钱来还各种条约的赔款,加上1877年到1878年发生的光绪时期的大旱灾,国家不堪重负,民不聊生。同样,伴随着列强的侵华,造成的经济破坏,政治迫害。
![]()
清政府的反动官员内外勾结,迫害百姓
西方列强入侵导致的外国资本主义商品大量涌入清朝的市场,以低廉的价格占据清朝的市场,从而导致清朝本土的农民和小生产者纷纷破产。种种因素,导当时的清朝百姓普遍极度贫穷,乃至穷途末路。
最重要的是,面对种种危机,清政府对内依旧是压榨百姓,镇压起义,对外依旧是摇尾乞怜,签订不平的合约。腐朽的清政府和走向灭亡的封建制度,更是激发了人民群众的不满。
![]()
19世纪英国军队
占领威海卫的英国,起初对中国的土地,风俗情况,军队的战斗力十分不了解,再加上威海百姓反抗,英军十分头疼。继而他们想出了雇佣中国军队的方法,一方面可以增强军队对中国的了解,知己知彼,提高军队的战斗力。另一方面可以通过丰厚的条件吸引民众参军的方法并给予他们好处,安抚民心。真是一箭双雕。
英国人以高薪聘请中国军人,让军人过上好日子。同时给予军人足够的尊重。服役的华勇便有了自豪感,与一般清兵不可同日而语,因此在社会上产生吸引力,本地人纷纷加入。
华勇营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7月9日,联军发起了一次大规模攻击,由1000名日军、950名英军、400名俄军和200名美国海军陆战队员参加。是役,直隶提督聂士成中弹牺牲。“华勇营 ”的任务是护卫和协同香港炮兵,向西局军火库(海光寺军火库)发起炮击。在他们的掩护下,日军迅速攻占清军阵地。
1900年7月14日,“华勇营”协同日军敢死队,终于攻破天津城墙。1900年8月15日晨,“华勇营”终于开进了前门。在自己的首都,“华勇营”进行的最后一场战斗是将大炮拖上城墙,协同美军攻击紫禁城,得到美军的欢呼。
![]()
八国联军在北京城烧杀抢夺
华勇营为什么协同的是日军,并且如此配合日军呢?因为英国和日本此时处在“蜜月期”阶段。19世纪下半叶以后,英俄在远东争夺殖民地的竞争日趋激烈,成为东北亚国际关系中的主要矛盾,况且俄国在1858年后与中国签订不平等条约,其势力范围深入中国东北。
而甲午战争日本胜利,结果俄罗斯帝国、德意志帝国和法兰西第三共和国为了自身利益,以提供“友善劝告”为借口,迫使日本把辽东还给清政府使得日本对俄国和德国十分不满。英国与德国,俄国在中非,远东殖民地问题上也是矛盾重重。于是英日逐步走向结盟的道路,1902年,英日同盟正式确立。
![]()
英日同盟的确立
华勇营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首先,华勇营对中国了如指掌,他们带领着八国联军冲锋陷阵而且给他们指路。八国联军最初连去北京的路都不知道,于是在华勇营的带领下,八国联军侵入北京。除此之外,华勇营在队伍的最前列,一定程度上也有“充当炮灰”的作用。更具有讽刺意义的是,第一个攻破北京城并占领北京城的竟然是中国华勇营军队。这在古今中外历史上达到了叛国的新高度。
攻占北京后,“华勇营”的任务主要是在英占区站岗放哨,干回了警察部队的本行。1900年8月28日,“华勇营”各连选派代表参加八国联军在紫禁城内举行的大阅兵,在受阅的英军队列中,香港军团与华勇营最后出场。紫禁城阅兵后,“华勇营”便根据联军的统一部署,分别进驻京畿的几处军事要地。
![]()
华勇营在北京为庆祝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胜利而合影
华勇营的归属问题
华勇营到底该属于英国还是中国呢?
其实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当时的香港,新加坡,印度也都作为英国军队参加了。与华勇营不同的是,当时的香港,新加坡,印度已经沦为英国的殖民地,这些军人的国籍也已经变成了英国国籍。华勇营的军人是清朝人,清朝虽然半殖民地性质不断不断加深,但是自始至终清朝的国家和政体都是存在的。而且英国并没有给华勇营授予英国国籍。
![]()
威海卫,华勇营所在地
其实,华勇营也是备受争议的。
“华勇营”成军后,镇压了威海当地的抗英活动,又作为英军主力参与了八国联军对华作战,战力强大,军事表现出色。但在当时及以后的中国人看来,“华勇营”士兵身为中国人,却加入侵略军,又对同胞作战,已可列入“汉奸”阵营。他们的存在,自然被视为中国人的耻辱。
另一种声音是,基于当时满清政府腐败无能,逢甲午惨败、割地赔款的特殊历史背景,百姓生活水深火热,已然成了清廷敲骨吸髓的对象,心中了无国家民族之概念的黎民百姓不在少数。其中一些家乡故土惨遭割让、自身也沦为列强之臣民的人,为了生计,为了保护家人不受县官、地主欺害,参与抗击满清鞑虏,虽有依附列强之实,不应全然被扣上“汉奸”之名。
![]()
抱头鼠窜的清军,实在是无能
其实我更倾向第二种看法。在中国,无论是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还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都有汉奸。汉奸比较多的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时期和抗日战争时期。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坚决抗日,全民族抗战如火如荼的进行中,早已成为时代主流。此时再当汉奸,就是对中华民族的背叛。
而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时期,清朝并不和中华民族站在一道,清政府对内向八国联军摇尾乞怜,竟然镇压出于“扶清灭洋”目的的义和团。此时清政府已经离心离德,与其说华勇营是汉奸,还不如说清政府是汉奸。
《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就正式成为帝国主义的走狗了。而华勇营军人在清朝食不果腹,还备受清朝官员的欺凌,在英国不仅可以养家糊口,还能得到应有的尊重。华勇营的“叛变”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
百年前香港老照片,国耻难忘
抗日战争虽然汉奸多,但是折合到每个地方,也就几个人。因为抗日战争是全民族抗战,涉及地域广阔,每个地方的汉奸数量加起来也就很多。而华勇营仅仅威海一个地方,是一大群百姓争着抢着报名参军。通过对比,这也就足够说明清政府不得民心了。抗战时期农村就算再穷,也没几个叛变的,都紧紧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结束语
为什么不把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改成九国联军侵华战争呢?
华勇营是中国人,中国人打中国人,更是一件羞耻的事情,如果往外提就很没有面子,更没有民族尊严。中国人自己侵略中国人的领土,那时候就像商纣王时期的阵前倒戈一样,只能更加充分的显示出清政府的腐败无能,不得民心。
从上一模块来看,华勇营也是备受争议的,至今都没有定论。对于备受争议的历史事件,国家更是不敢把它写进课本里面。我们大多数人学历史,都是学习历史课本,所以课本上不写的内容,我们就一部分人知道了。
![]()
这本书对于华勇营有过较为详细的记载
或许是出于历史耻辱感,正史里面很少记录华勇营,更况且清朝末年的正史资料也是凤毛麟角的。《英国租占威海卫三十二年》,尽管全书对威海卫租借历史的描述不厌其详,大量论及英军镇压当地人反抗斗争事迹,却无一字提及“华勇营”,全以“英军”一词含糊带过。这也折射国人对待历史的特殊心态。
然而“华勇营”的历史未遭湮没,一方面是因为英国军史档案记录齐全,更重要的原因,是英军军官巴恩斯出版了一本重要的回忆录《华勇营出军志》,保存了该团在1900年3月至10月间所有活动的细节。
![]()
英国驻威海卫军队访问济南
勿忘国耻,振兴中华。“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如今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们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建设成果丰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国家综合国力也在增强。我们如今更应该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发扬艰苦奋斗精神,报效祖国。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