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门街道雨花村“健康之家”志愿服务站内,居民陈师傅刚完成健身塑形挑战赛复测,看着肌肉量增长、素质评分上涨的报告面露笑容。百米之遥的航天医院社会工作站里,医务社工正耐心帮助刚入院的老人适应医院环境,解释治疗过程。这两个看似独立的场景,生动展现了社志融合的重要成果。
雨花村社区是典型的单位制社区,由晨光厂区、1865园区和7个晨光家属院小区组成,辖区内航天医院(原晨光职工医院)是其特有资源。多年来,医院志愿服务队每周三次驻点社区“健康之家”开展义诊。然而,今年社区的党建联席会上,医院党总支书记罗建芳提出了新挑战:医院亟需专业力量为病患及家属提供心理疏导等支持,但独立设岗面临成本压力。
需求即是号角。入选南京市社志融合试点后,社区以医疗健康为切口,依托“三区联动”机制,创新推行“双站互嵌”模式。一方面,社区积极巩固“健康之家”医疗服务阵地,使其成为居民在“家门口”获取基础诊疗、慢病管理等健康类志愿服务的平台。另一方面,社区主动作为,在医院社会服务部加挂“社会工作站”牌子,统筹安排社区社工及社会组织等专业力量定期进驻,聚焦病患医疗适应、家属支持等需求,开展个案及小组工作,有效回应了医院的专业服务诉求。
试点启动以来,社区健康管理呈现新面貌。航天医院内,医务社工负责的病患家属交流互助小组机制已经逐步确立,体检筛查出的重症患者在接受治疗的同时,能享受到医务社工对接提供的心理辅导及慈善资源,人文关怀显著增强。小区、园区内的健康志愿服务更加精准,医院针对“老、幼、残、新”等群体的不同需求,将运动养生、精神慰藉、用药安全等指导精准送到身边。为确保服务供需高效对接,社区持续发布居民需求、辖区单位资源和服务“三张清单”,形成“居民点单-社工派单-志愿队伍接单-群众评单”的闭环机制。
“社区治理不能局限于居民小区,特别是像雨花村这样单位多元、关联紧密的社区。”社区党委书记李静介绍,社区发挥“大党委”机制作用,充分推动资源共享,“社区组织专业社工进医院提供支持,社工精准对接医疗专家进园区、小区开展志愿服务,这种双向互动有效激活了治理合力。”
为期两个月的健身挑战赛结束后,社区动员比赛中的5位积极分子组建“跃动雨花村”志愿服务队,带动更多居民参与到运动中,通过社志融合,为辖区内拥有医疗资源的社区探索健康服务新路径。
(通讯员:李天奇)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