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高校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创新联盟
2025年7月26日,科技部副部长陈家昌在上海出席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暨人工智能全球治理高级别会议。会议期间,陈家昌副部长会见了法国总统人工智能事务特使安娜·布夫罗。双方就落实中法元首共识、加强中法在人工智能全球治理方面的合作等议题交换意见。陈家昌表示,人工智能合作是中法两国元首达成的重要共识,愿与法方一道落实好中法《关于人工智能和全球治理的联合声明》,积极开展人工智能全球治理合作,弥合南北数字鸿沟,为全球人工智能发展贡献中法智慧。布夫罗表示,法方愿与中方加强对话合作,共同促进人工智能朝着有意义、安全、公平的方向健康发展。
分析认为,陈家昌副部长提出积极开展人工智能全球治理合作、弥合南北数字鸿沟的倡议,是基于对全球技术发展不平衡性、人工智能伦理风险共担性以及可持续发展目标紧迫性的深刻认识。这一立场主要源于以下几方面核心考量:
一、应对人工智能的全球性挑战
(一)风险无国界性。AI技术带来的安全失控、算法偏见、数据隐私侵犯、军事化应用等风险可能跨越国界。例如,深度伪造技术可能干扰多国选举,自动化武器系统可能引发区域冲突。单边治理无法解决系统性风险,必须通过国际合作建立统一规则框架。
(二)伦理与标准共识缺失。全球尚未形成AI伦理准则(如公平性、透明度、人权保护)的强制约束机制。缺乏共同标准可能导致技术滥用,国际合作可推动《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议》等共识落地。
二、破解南北数字鸿沟的结构性矛盾
(一)资源分配严重失衡。
1.技术资源:全球90%的算力集中于美欧中日,非洲国家仅占不足1%。
2.数据资源:发展中国家因数字化程度低,难以积累高质量训练数据,加剧AI模型对南方国家的代表性不足。
3.人才资源:全球顶尖AI研究者中70%集中于北美和欧洲,发展中国家面临严重人才流失。
(二)经济分化风险加剧
AI可能重塑全球产业链:发达国家凭借技术垄断获取超额利润(如GPT类大模型商业授权),而依赖低端制造业的发展中国家面临产业替代危机(如自动化取代纺织业岗位)。若不干预,全球基尼系数可能进一步扩大。
三、中国角色的战略考量
(一)推动多边治理体系构建。中国倡导"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通过联合国、WTO等平台推广"发展导向"的AI治理模式,平衡欧美"价值观主导"的治理框架(如欧盟《人工智能法案》),提升发展中国家话语权。
(二)技术合作化解地缘冲突。在AI领域的中美博弈背景下,中国通过支持发展中国家技术建设(如非洲智慧城市项目、东南亚AI人才培训),扩大"数字一带一路"影响力,同时减少西方技术封锁压力。
(三)培育新兴市场生态。帮助发展中国家建设数字基础设施(如云计算中心、5G网络),为华为、阿里等中企创造技术输出场景,同时推动人民币跨境支付在数字化贸易中的应用。
四、务实路径:从倡议到行动
(一)技术普惠机制
1.开放源代码:推动全球公共AI模型(如中国"紫东太初"大模型开源计划)。
2.共享算力池:仿照CERN模式建立跨境科研算力网络。
(二)规则协同创新
1.在联合国框架下设立"AI发展基金",要求科技巨头按营收比例注资(类似数字税),用于南方国家数字化建设。
2.建立跨境数据流动"安全走廊",平衡数据主权与技术创新。
(三)能力建设援助
1.为发展中国家定制AI教育课程(如印度已将AI纳入高中必修课)。
2.在非洲设立区域性AI创新中心(参考中非合作论坛"数字创新伙伴计划")。
五、深层意义:重塑全球化叙事
(一)该倡议直指现行全球化体系的根本矛盾——技术红利分配不公可能导致"数字殖民主义"。通过将AI治理与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绑定(如AI助力气候预测、疾病防控),中国试图构建"技术多边主义"新模式,推动全球化从"资本中心化"向"发展包容性"转型。
(二)典型案例:中国支持埃塞俄比亚建设的"智能农业云平台",通过卫星遥感与AI分析指导种植,使当地咖啡产量提升30%,农民收入增长25%,示范了技术普惠如何实质缩小南北差距。
因此,陈家昌的倡议绝非单纯技术合作,而是在新工业革命窗口期重构全球权力结构的战略行动。其成败将决定未来世界是走向"数字封建割据"还是"技术命运共同体",这也正是中国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数字时代的关键实践。
全国高校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创新联盟
全国高校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创新联盟(简称:高校联盟)是由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中南大学、东北大学、上海工程技术大学、重庆邮电大学、东北林业大学、佛山科学技术学院、曲阜师范大学、黑龙江大学、海豚大数据科技等全国54家高校、企业共同发起,于2018年5月26日在北京中国科技会堂正式成立。迄今为止,联盟发展会员300多家, 覆盖全国20多个省市。联盟由一批积极投身于“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教育事业的高校、科研机构、企事业单位和个人自愿组成的公益性、全国性学术交流服务平台。中国工程院原常务副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潘云鹤、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国良、中国工程院院士李伯虎担任联盟名誉理事长,中国工程院院士谭建荣担任联盟理事长。联盟工作接受工信部、国家网信办等政府部门行政管理和业务指导。联盟主要工作是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加盟微信13651193492)
华算人工智能研究院
华算人工智能研究院全称是“山西省华算人工智能研究院有限公司”,是经山西转型综合改革示范区管理委员会批准,于2023年10月在太原成立的第一批专业研究人工智能、赋能数字经济产业发展的独立法人组织。华算人工智能研究院依托全国高校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创新联盟专家委员会及理事会资源,按照山西省委省政府、山西转型综合改革示范区管理委员会发展人工智能、数字经济的系列文件精神和工作计划,将研究院打造成为山西省发展人工智能、数字经济的示范应用推广平台,同时面向全国开展人工智能业务。华算人工智能研究院名誉院长由中国工程院院士李伯虎担任。研究院内设AI产业学院共建中心、实训实习就业中心、实验室建设中心、专家智库等6个职能部门。欢迎加入华算人工智能研究院专家智库,共同赋能高校AI人才培养及产教融合事业发展。
高校区块链专委会
全国高校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创新联盟区块链专委会(简称:高校区块链专委会),是由北京大学、浙江大学、武汉大学、西南财经大学、北京交通大学、郑州大学、贵州大学、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山西农业大学、佛山科学技术学院、陕西师范大学、中国网安、海豚大数据科技等全国40多家高校、企业和机构共同发起,于2019年12月7日在广东省佛山市正式成立。目前发展高校及企业会员70多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教授陈纯担任高校区块链专委会名誉顾问;福州大学教授蔡维德、中国计算机学会区块链专委会主任斯雪明教授、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副所长狄刚担任高校区块链专委会名誉主任;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区块链中心主任陈钟教授担任高校区块链专委会主任。高校区块链专委会主要工作是促进高校区块链教育,为高校区块链专业建设及学科发展提供专家咨询服务。
高校元宇宙专委会
全国高校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创新联盟元宇宙专业委员会(简称:高校元宇宙专委会),是由清华大学、湖南大学、浙江大学、四川大学、汕头大学、河北金融学院、保定市元宇宙协会、英伟达中国、海尔衣联网研究院、海豚大数据科技(天津)有限公司等全国20多所高校、企业和机构共同发起,于2022年11月5日在北京正式成立。中国工程院院士、计算机软件与虚拟现实领域专家赵沁平担任高校元宇宙专委会名誉顾问;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电气与自动化学院名誉院长、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科技委高级顾问李伯虎担任高校元宇宙专委会名誉主任;清华大学信息国研中心可信软件和大数据部常务副主任邢春晓担任高校元宇宙专委会主任委员。目前已发展高校及企业会员30多家。高校元宇宙专委会主要工作是促进高校元宇宙教育、加强校企合作、推动元宇宙专业建设及学科发展,为元宇宙教育教学提供专家咨询服务。
高校数字经济专委会
全国高校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创新联盟数字经济专业委员会(简称:高校数字经济专委会),是由华算人工智能研究院、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信息化研究中心、四川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北京语言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北京联合大学、北京物资学院、北京印刷学院、西藏民族大学、河北金融学院、重庆财经学院、苏州城市学院、北京中关村软件园、百度、海豚大数据科技等全国60多家高校、企业和机构共同发起,于2024年1月12日在北京正式成立。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姜旭平、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教授赖茂生、中国社会科学院信息化研究中心主任姜奇平、中国科学院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吕本富担任高校数字经济专委会主任委员。高校数字经济专委会主要工作是促进高校数字经济专业建设及学科发展,推动产学研合作,为高校数字经济专业教育教学提供专家咨询服务。
联盟“资料图书馆”
微信咨询
说明:转载文章和图片均来自公开网络,推送文章除非无法确认,都会注明作者和来源,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往期精彩文章(单击就可查看):
. 办
.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