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师范教育体系中,汉字书写始终是基本功训练的核心环节。无论师范生未来执教哪一学科,硬笔字与粉笔字的书写技能都是必备素养 —— 黑板上的板书、作业批改的批注,甚至日常与家长的书面沟通,都离不开规范的书写能力。因此,多数师范院校会在每学期定期举办粉笔字比赛,通过以赛促练的方式,强化学生对书写规范的重视,为未来的教学工作打下扎实基础。
书写水平的意义,早已超越单纯的职业技能范畴,更成为教师职业精神的直观体现。即便在科技高度发达的当下,智能白板、投影仪等设备广泛普及,教师的书写能力依然不可替代:突发停电时,粉笔与黑板是维持教学的 “保底工具”;在教育资源相对匮乏的乡村学校,清晰工整的板书更是知识传递最直接、最可靠的载体。一笔一划的严谨,不仅展现着教师对教学的认真态度,更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学生的书写习惯与审美认知。
正因如此,家长群体往往将书写水平视为衡量教师能力的隐性标准。此前,一名六年级女教师因使用自创的 “幼态字体” 批改作业引发争议 —— 这种刻意追求圆润、稚嫩的字体,虽被教师自认为 “可爱”,却因缺乏规范感、易造成学生模仿混乱,遭到了家长的普遍质疑。这一事件也印证了:教师的书写不仅是个人习惯,更承载着教育示范的责任,需在规范与个性之间找到平衡,始终以教学实用性和育人导向为前提。
![]()
这名女老师在批改学生作业时使用了歪歪扭扭、稚气十足的字体,而其中一位家长在看到老师批改作业的字迹后十分震惊:"我女儿的字写得比老师好多了,开始还以为是孩子自己拿红笔改的呢!"
站在家长的角度,教师的基本功应该过硬,至少不能比学生还差,当一个老师字写的还不如学生的时候,他也注定难以得到家长的信任和尊重。
![]()
面对家长的质疑,这名女老师起初不以为然,称自己写的是"幼态字体",不仅自己觉得很可爱,就连学生也很喜欢,可当家长听到这句解释后,原本还平静的心彻底冷静不下来了,当即要求学校给女老师停课,让她练好字再来上课。
原来在家长眼中,老师作为教育的主导者,不仅仅传授知识,更在一言一行上都影响着学生,六年级正是学习、模仿能力较强的阶段,家长可不希望自己的女儿以后写字像女老师一样,不漂亮就算了,关键看上去还非常幼稚。
![]()
这件事被发到网上后,有人为这位老师辩解,称她是美术老师,写字不好应该可以理解。
但很快便有家长反驳:无论教授哪门学科,作为一名教师,基本的职业素养是共通的。美术老师虽然主要教授绘画技能,但在与学生的日常互动、作业批改中,依然需要通过文字进行沟通。若连基本的书写规范都无法达到,那怎么担得起“为人师表”四个字?
![]()
每一位教师都有成长的过程,正视短板、努力改进才能站稳脚跟
不过对于年轻教师而言,教学过程亦是个人成长的过程,每位老师都有成长的过程,刚入职的新人教师难免存在各种不足,可成长的前提是正视自己的短板并努力改进,而非将缺点当作特色来展示。
这位年轻女老师将自己不规范的字体称为"幼态字体",美化自己的不足,甚至表现出一种自得其乐的态度,这才是令她彻底失去家长信任的关键所在。
![]()
每位教师都有不足,都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自己。面对批评,明智的做法是虚心接受,积极改进,而非为自己的缺点寻找借口或辩解。
这位老师若能正视自己书写的不足,利用假期或课余时间加强练习,不仅能提升自身形象,也能为学生树立积极面对挑战的榜样,向学生展示如何面对不足、如何持续进步。
![]()
有网友质疑,家长对教师的批评过于苛刻,但在教师资格证考试中,书写能力是重要考核内容。国家对教师的基本功有明确要求,这不是无理由的苛求,而是基于教育规律和实践需要制定的标准。
之所以存在部分基本功不过关的教师,归根结底在于考取教师资格证后,许多教师容易忽视基本功的持续练习,认为已经"过关"就可以放松要求。
![]()
殊不知教师的专业发展是终身的过程,基本功需要不断巩固和提升。在担任知识传播者的同时,身为教师,也不能忘记“终身学习”的重要性,只有这样,才能在教育发展之中站稳脚跟,成为有实力、受尊重的好老师。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