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市场价格波动】
全国玉米价格均值从7月1日的1.1850元,跌至7月31日的1.1737元,下调1.13分;
华北玉米价格均值从1.2436元,跌至1.2324元,下调1.12分;
东北玉米价格均值从1.1160元,跌至1.1062元,下调0.98分。
以山东为例,截止到目前,深加工企业31日收购价格高点为1.282元,同月初1.29元相比,下调0.8分;低点为1.12元,同月初1.145元相比,下调2.5分;均值为1.2375元,同月初1.2505元相比,下调1.3分。
![]()
进入7月,国内玉米现货市场正式告别6月单边上涨行情,呈现“先抑-后扬-再趋弱”的阶段性特征。
从行情轨迹看,月初受进口玉米拍卖重启利空压制,价格承压下行;中旬依托余粮偏紧与情绪修复,迎来阶段性反弹;月末则在新粮上市临近、多元供应补充的预期下,重新转入弱势整理。“先跌-再涨-后弱”的波动,既是多空力量再平衡的结果,更折射出市场对利空因素的“脱敏”过程—当恐慌褪去,理性回归,价格运行开始更多锚定供需基本面与天气等核心变量,为后续行情埋下更具确定性的伏笔。
【市场运行状态分析】
本月华北玉米:持粮主体售粮情绪波动,价格先跌再涨后震荡!
![]()
月上旬,随着雨过天晴,玉米价格涨至年内高位,进口玉米拍卖持续加码,不仅成交率走低,溢价幅度缩小,而且流拍率也在增加。贸易环节对后市信心减弱,趁还有出货利润选择落袋为安,再加上高温高湿的天气加大玉米的储存难度。与此同时,东北粮源也在流入补充,华北玉米有效供应明显改善!市场对“缺口支撑”的信仰松动,补库热情本就偏低的企业,随着玉米供应偏紧局面的改善,压价心态转强,玉米大范围落价势起!
月中旬,随着进口玉米拍卖带来的利空影响逐步弱化,再加上降雨天气时不时侵扰,持粮主体恐慌出粮心态缓解。与此同时,山东华北率先开跌,且跌幅较东北更深、更广,也使得东北粮流入也在减少,玉米价格重获支撑,价格重心再度上移。
月下旬,玉米市场多空博弈加剧,玉米价格也随之上蹿下跳,进入涨不多、跌不动的僵持局面。
总起看,本月华北深加工挂牌价较为震荡,中旬涨幅难以抵消上旬跌幅,价格重心以走跌为主!主流跌幅大致集中在20-80元/吨!其中不乏个别跌幅较大者,山东柠檬生化31日挂牌价1.227元/斤,较1日1.27元/斤,跌4.3分!河南孟州汉永酒精31日挂牌价1.21元/斤,较1日1.255元/斤,跌4.5分!安徽中粮生化31日挂牌价1.13元/斤,较1日1.175元/斤,跌4.5分!
本月东北玉米:持粮主体售粮情绪波动,价格先跌后稳中有升!
![]()
月上旬,东北玉米价格下调明显。进口玉米越拍越低,期货盘面下行,叠加高温潮湿的天气同样加大粮源存储难度,东北本地贸易商看空情绪转浓,出粮积极性提升,市场流通粮源增多。但下游需求却难见增量表现,先前多提价锁粮的东北深加工紧跟华北进入落价调整模式。
月中下旬,进口玉米拍卖关注度下降,期货盘面跌幅放缓并有小幅反弹,而东北本地贸易商因前期粮源流出量大,库存持续减少,且华北玉米带头止跌回涨,挺价惜售情绪随之转强;再加上部分地区的降雨天气对上量有所阻碍;均支撑当地价格小幅回暖。但下游加工企业开工率偏低,维持刚需采购为主;同时南方春玉米入市、小麦替代持续,也使得南方饲料厂对东北粮的依赖度降低!故而本地玉米价格涨幅有限,难以弥补前期跌幅。
总起看,本月东北深加工价格重心弱势下移!主流跌幅大致集中在20-70元/吨!
本月南方玉米:饲料企业可选替代增多,价格多跟随产区波动!
月上旬,进口玉米连续拍卖,产区贸易商出货心态积极,但销区饲料厂观望心态较浓,对玉米高价接受度有限,以执行合同订单、优先加工前期库存为主。再加上部分地区小麦到厂价格优于玉米,饲料企业使用本地小麦或玉米拍卖粮替代,对内贸玉米采购积极性有限,以随买随用为主。
月中下旬,主产区余粮持续减少,贸易商库存同比偏低,均对市场挺价心态支撑较强,南方销区价格跟随产区价格小幅上涨。但现下小麦性价比优势仍存,且南方春玉米陆续上市,饲料企业可选替代品类增多,进一步抑制对现货玉米的采购积极性。尤其是对高价玉米,下游接受度较低,多存议价空间。
截止7月31日,
北港(锦州港、鲅鱼圈):水分15%容重720的玉米报价2280-2310元/吨,水分15%玉米平舱价2320-2330元/吨,较1日2330-2370元/吨,跌50-60元/吨。水分15%玉米平舱价2400-2410元/吨,较1日持平。
广东(蛇口港):水分15%玉米散粮成交价2410-2430元/吨,较1日2470-2490元/吨,跌60元/吨;一级玉米报价2450-2470元/吨,较1日2520-2540元/吨,跌70元/吨。
【玉米走势预期展望】
一边是,陈粮库存见底、小麦托市间接支撑、新玉米天气风险构筑起行情底部安全防线。一边是,春玉米入市、进口玉米拍卖、储备玉米轮出,还有时不时就传闻开拍的定向稻谷以及渠道“见价出货”也在轮番施压,让玉米市场涨跌逻辑的切换比想象中更快!
利空因素
1.供应增量暗含隐忧!
一方面,秋玉米集中上市倒计时;南方春玉米上市步伐不断加快;届时均为市场注入新的供应,对陈玉米价格形成直接压制。
另一方面,玉米进入青黄不接时期,抱有“涨价预期”的持粮主体,终究被“涨不多、跌不动”的现实局面打脸。再加上天气高温+高湿,存储难度升级;持粮主体“见价出货”的心态难以改善。
2.政策补充信号明确!
一则,进口玉米拍卖常态化,虽成交率不足三成,整体成交量级暂难对玉米市场实际供需产生影响。但择期出库的压力后移(集中在八九月份),且稳定持续的投放,叠加相对可控的采购成本,为饲料企业提供了可替代选项,减少对国内现货玉米的依赖。
二则,各级储备持续轮出玉米;定向稻谷拍卖预期未消;政策端“补充供应”信号明确,压制远期看涨空间。
3.替代多样粉墨登场!
一方面,小麦替代持续发力!目前部分地区小麦到厂价格优于玉米,饲料企业使用本地小麦或拍卖粮替代饲用玉米。
另一方面,继阿根廷首批对华玉米出口启运后,乌克兰对华大麦出口也在激增!且8月往后南方港口也将陆续迎来进口谷物到港,乌克兰大麦、澳阿高粱、巴西玉米......均在一定程度上抑制饲料企业对内贸玉米的采购积极性。
4.需求谨慎难见增量!
深加工企业,加工亏损导致企业开工负荷下降,产品库存去化是最优先级,对玉米原粮采购维持刚需补库。
饲料养殖端,今年6月以来,国家相关部门针对生猪养殖行业密集出台一系列调控措施,包括暂停能繁母猪扩产、调控二次育肥等。从长期看都在变相减弱了玉米的饲用需求。再加上华北玉麦价格持平,甚至倒挂,小麦替代优势仍存。与此同时,政策端拍卖粮、南方春玉米、华北早熟及蒜茬玉米;多元化进口谷物.....进一步加剧饲料企业观望心态,以便择最优选。
利好因素
1.短期粮源增量有限!
一则,贸易环节库存加快消耗,整体剩余量低于去年同期,加之正处于青黄不接时期,若出现持续深跌,必然引发持粮主体大幅惜售,故而渠道持续抛售动力也有限。
二则,距离秋玉米集中上市尚有2个月的窗口期,春玉米难以填补缺口。所以在没有大量替代谷物补给下,玉米阶段性供应缺口仍存。
2.小麦托市给予支撑!
前期好不容易稳住的市场根基,决定了下跌仍有底线。当前麦价虽在走弱,但随着国家托市启动,小麦价格底部已明牌,在一定程度上间接为玉米市场提供支撑。如若玉米现货价格持续大幅回落,被小麦抢占的饲用份额,也将再度回流到玉米市场。
3.进口拍卖影响弱化!
进口拍卖影响弱化,市场关注度明显降温!自7月22日开始,近三轮拍卖成交量基本在5万吨左右。截至7月29日,自进口玉米拍卖以来,累计投放229万吨,成交106万吨,成交率46.29%。现下来看整体成交量级暂难对玉米市场实际供需产生影响。
![]()
4.进口替代政策收紧!
7月18日,海关总署发布最新数据,6月我国小麦、玉米、高粱进口量延续大幅下降态势,其中6月进口玉米及玉米粉16万吨,同比下降82.7%;1—6月累计进口玉米及玉米粉79万吨,同比下降92.8%。市场反馈,进口替代政策限制,导致进口谷物端缺口约2000万吨,按照国产小麦替代进入到饲料领域1000万吨估算,玉米市场仍需其他能量补充。
5.天气多变产情未定!
当前正值“七下八上”主汛期,玉米产区长势依旧面临挑战!比如东北降雨虽有利于缓解前期旱情,但少部地区已因干旱减产;而华北高温与极端降水并存。
6.下游刚需采购仍存!
老生常谈,下游加工、养殖环节均对玉米维持按需采购!
深加工:当前秋粮进入产量形成的关键期及自然灾害多发重发期,新季玉米产情未定,加之玉米正值青黄不接期,持续低位上量必将促发深加工的提价操作。
养殖端:据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2025年6月,我国能繁母猪存栏4043万头,环比基本持平,较2024年年底高点降幅不足1%,能繁母猪存栏降幅有限。从去年下半年到今年6月份,全国新生仔猪的数量持续增加,这也预示着2025年下半年生猪供应仍充裕。简而言之,当前畜禽产能处于近年同期较高位,饲料生产中玉米占比也持续高于往年同期,饲料市场需求对玉米亦有较强支撑。且接下来随着后期天气逐渐转凉,需求恢复,并进入中秋、国庆以及年底需求旺季,养殖需求或缓慢恢复,需求端季节性利多效应也将显现。
总的来看,7月收尾,进入8 月的玉米市场或将陷入更复杂的拉锯战!主产区陈玉米库存持续减少,余粮偏紧仍是核心支撑,优质干粮供应或更紧;天气炒作窗口开启,东北、华北降水与高温反复或影响新玉米产情,为短期反弹埋下伏笔。与此同时,进口玉米投放量暂难以撼动供应偏紧格局;叠加深加工刚需补库仍存及政策态度—玉米肩负配合小麦替代的任务,均为玉米现货价格提供支撑。
但政策粮补充供应,进口玉米择期出库的压力后移(集中在八九月份);南方春玉米、华北早熟及蒜茬玉米、新疆玉米(相比秋玉米,虽量少但加剧心理冲击);进口多元谷物也在跃跃欲试;多方补充形成“供应包围圈”。而下游深加工持续亏损,用粮企业大规模补库动力不足;养殖生猪市场产能调控(限制扩张与二次育肥)压制饲料需求,玉米现货价格上行空间有限。
“有底但难破高”或将是主基调!而现阶段市场焦点也在加速切换,从“旧作去库”转向“新作产量”!天气变化对于陈粮流通、新粮生长状况的影响也将成为行情“指挥棒”。
关注贸易商售粮节奏、小麦饲用替代规模、政策端动向(定向稻谷拍卖何时启动,进口玉米投放及成交情况)!建议把握市场情绪修复窗口,分批锁定利润才是王道!
来源:中时通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