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丨力学科普(ID:lxkp_cstam)
在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稀土”这个词频繁出现在新闻报道、产业分析和国家战略中。很多人可能听说过它的重要性,却对它的本质知之甚少。它到底是矿产?金属?化学元素?还是某种特殊材料?今天,小编将带你走进稀土的世界,揭开它神秘的面纱,了解它的组成、特性、用途以及为什么它被誉为“工业维生素”。
稀土氧化物(图片来源:[3])
稀土并不稀有,却很“稀有”
稀土的英文是“Rare Earth”,字面意思是“稀有的土”。这个名称容易让人误解,以为它非常罕见,产量极低,属于珍稀资源。事实上,从地壳丰度来看,稀土并不比铜、铅、锌稀少,有些稀土元素甚至比银还要常见。例如,钕的地壳丰度比金高出上千倍。
地壳中元素的相对丰度(图片来源:zh.wikipedia.org)
那为什么称之为“稀土”呢?这要从历史说起。19世纪初,科学家们在瑞典发现一种矿石,经过复杂的化学反应后分离出一些性质相近、难以提纯的金属氧化物。由于它们难以获得纯净形态,且彼此性质过于接近,提取和分离极其复杂,便被冠以“稀有”的称呼。加之这些元素通常以氧化物形式存在于“土”状矿物中,便有了“稀土”的名字。
所以,稀土“稀”的不是它的储量,而是它的提取难度和纯度控制。
稀土家族成员:17位“冷门明星”
从化学角度看,稀土是指元素周期表中的镧系元素(从原子序数57的镧La到71的镥Lu)以及与它们性质相似的钪(Sc)和钇(Y),共计17种元素。尽管它们的名字并不常见,却各有“专长”:
稀土家族成员包括红框圈出的17个元素(图片来源:[1])
钕(Nd):制造强力磁铁的核心材料,广泛用于风力发电机和电动汽车电机中;
铽(Tb)和镝(Dy):提高磁铁耐热性的“助攻”元素;
铕(Eu):能发出鲜艳的红光,是彩色电视和荧光灯的重要发光材料;
钆(Gd):具有优异的中子吸收能力,用于核反应堆;
钪(Sc):与铝合金配合,提高强度且减轻重量,适用于航空器材;
铈(Ce):用作抛光粉,也在汽车尾气净化器中发挥催化作用。
这些“冷门明星”,虽然不为大众熟知,却在现代工业中几乎无所不在。
用途广泛,稀土无处不在
稀土的神奇之处,在于它们虽然单一用途微小,却在高新技术中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它们像是“工业维生素”,用量少,但缺了它就不行。
01
信息电子领域
手机、电脑、液晶显示器、摄像头、耳机……几乎所有电子产品的显示、发声、存储等核心部件中都有稀土材料的身影。例如,钕铁硼磁铁广泛应用于手机喇叭与振动马达;钇和铕则用于液晶屏的背光系统。
稀土是智能手机里的“魔法粉末”(图片来源:[2])
02
清洁能源与新能源汽车
风力发电的涡轮中需要高性能稀土永磁材料才能高效运转;电动车电机同样依赖钕、镝等稀土元素来提升能效比与稳定性。
稀土是新能源的“超强助力器”(图片来源:[2])
03
航空航天与军工领域
稀土合金具备高温稳定性和高强度,适合用于战斗机、导弹、航天器等部件制造。此外,它们还用于激光武器、红外夜视仪、卫星通信系统等关键装备。
稀土材料常常位于高科技武器的核心部位(图片来源:[4])
04
医疗与环保
稀土材料在磁共振成像(MRI)造影剂、癌症治疗药物、汽车尾气催化剂和污水处理催化剂中均发挥重要作用,帮助实现绿色发展与健康保障。
稀土材料在脑领域的应用(图片来源:[5])
开采与提取的“绿色挑战”
虽然稀土广泛应用,但其开采与提取过程并不“环保”。稀土矿大多分散于矿石中,提炼过程涉及大量化学试剂,易产生酸性废水、放射性残渣和有毒气体,给环境带来巨大压力。
在过去,由于缺乏有效监管,部分地区的稀土产业发展牺牲了环境健康,出现“稀土污染村”等负面案例。这也促使全球逐渐重视稀土产业的绿色转型和循环利用。
溶剂萃取法示意图(图片来源:[6])
目前,包括中国在内的多个国家正加强稀土冶炼分离技术的研发,推动“绿色稀土”发展,例如采用离子交换、膜分离、微生物辅助提取等新技术,以及提高废旧电子产品中的稀土回收率。
稀土与国家战略
稀土的重要性不仅体现在科技层面,更关系到国家安全和产业链控制权。
全球稀土储量分布较广,但提取与分离技术高度集中,其中中国在稀土生产、精炼与出口方面长期处于主导地位,尤其是在高纯度稀土氧化物和磁性材料制造领域,技术优势明显。
中国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稀土矿产国(图片来源:[7])
这也让稀土成为中美贸易摩擦、全球供应链重构中的焦点资源。为了减少依赖,多个国家开始推动稀土“本土化”战略,如美国重启稀土矿山、欧盟设立关键原材料法案、日本发展稀土回收系统等。与此同时,中国也在推动稀土产业的整合、环保升级和高附加值化,意在从“稀土大国”迈向“稀土强国”。
最后,看一下17个稀土元素,你读对了几个?(图片来源:[8])
了解稀土,正是认识我们这个高科技时代的开始。掌握稀土的使用与发展,就像掌握了一枚通往未来科技的钥匙。未来的发展,或许会越来越依赖这些“工业维生素”的力量。
参考文献
[1]https://mp.weixin.qq.com/s/445WoCHHKuhzuWvsawhETw
[2]https://mp.weixin.qq.com/s/ENmWJivE1A6fhiKvSO5j1g
[3]https://mp.weixin.qq.com/s/dc0rxahx-o1fAVEWVwqkjw
[4]https://mp.weixin.qq.com/s/xqI1l2yJpMNm9bx2QbWc8A
[5]https://mp.weixin.qq.com/s/EfR2BfEJoD8b1PnEsYGB-A
[6]https://mp.weixin.qq.com/s/GgVRNkqxt2gtF93XfGiagA
[7]https://mp.weixin.qq.com/s/Tk9yKCiJRXTh3V6Ayx6DSg
[8]https://mp.weixin.qq.com/s/fNkZLB1vhSHDuDepI-ZG3w
图片源自于网络和AI创作,仅供科普参考
来源丨力学科普(ID:lxkp_cstam)
中国力学学会旗下科普公众号,致力于让公众走近科学,了解力学!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