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和一家国有大行合作私域项目时,对方负责人说了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我们其实不缺流量,缺的是能留住流量的‘温度’。”
这句话戳中了传统金融行业的痛点——冷冰冰的APP推送、模板化的短信提醒、柜台后永远标准化的微笑,用户感受不到“被重视”,更谈不上“被理解”。
于是我们做了一个大胆的尝试:通过三级IP体系,让用户感受到“有一个真实的人在为我服务”。最终项目上线3个月,用户活跃度大幅提升,理财产品转化率翻番,更关键的是——用户开始主动在朋友圈“安利”他们的专属服务。
![]()
三级IP体系:从“机构”到“人”的降维打击
很多人觉得银行做私域就是建群发优惠券,但真正的高手都懂:私域的本质是关系运营,而关系的核心是“人”。
我们为这家大行设计的三级IP体系,本质是把传统的“机构-用户”单向关系,拆解成“人-人”的立体网络。
第一级:二级支行长——打造“权威背书+情感纽带”
支行长是银行在区域市场的“代言人”,但过去这个角色往往藏在柜台后面。我们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让支行长从“管理者”变成“服务者”:
(1)朋友圈人设:每周固定3条内容——周一晒网点晨会照片(配文:“新的一周,和团队一起为XX社区的张阿姨准备好养老金方案”);周三发本地化金融知识(比如“老城区拆迁款如何配置最稳妥?”);周五晒用户故事(模糊处理隐私,比如“帮助90后小夫妻完成首套房储蓄计划”)。
(2)1对1触达:每月给高净值用户发一条手写体语音:“李姐,这个月您关注的信托产品有新动态,我整理了三个关键点,方便的时候给您发个文档?”
要知道,支行长的IP不是用来卖产品的,而是建立“我在为您盯着”的信任感。当用户需要决策时,第一个想到的不是APP,而是“找我的支行长聊聊”。
第二级:理财经理——打造“专业顾问+生活伙伴”
如果说支行长是“大家长”,理财经理就是“贴身管家”。传统理财经理的问题在于,要么太专业(用户听不懂),要么太热情(像推销)。我们给理财经理定了三个铁律:
(1)内容“去金融化”:把“年化收益5%”翻译成“相当于每天少喝一杯奶茶,一年后多出一部手机钱”;把“资产配置”说成“给您的钱买个‘四居室’——现金是客厅,股票是书房,保险是卧室,黄金是储藏室”。
(2)触达“有温度”:用户生日当天,系统自动推送理财经理录制的15秒视频:“王哥,今天您40岁生日,去年您说想45岁提前退休,我帮您算了笔账——如果现在每月多存2000,到时候……”(镜头一转,桌上摆着用户上次提到的孩子照片)
(3)服务“可量化”:每周发一份《您的财富健康周报》,用图表展示用户资产变化,最后加一句:“本周您跑赢了全国82%的用户,但房产占比略高,要不要聊聊优化方案?”
记住一点,理财经理的IP不是专家,而是“比用户更懂用户”的自己人。当用户收到推送时,第一反应不是“又要卖产品”,而是“他真的在关注我”。
第三级:小U(虚拟形象)——打造“有趣灵魂+视觉化陪伴”
年轻用户为什么讨厌银行客服?因为回复永远是“请按1转人工”。我们创造了一个叫“小U”的虚拟形象,定位是“银行里最懂生活的00后”,主要活跃在视频号和图片中。
小U是一个可爱的卡通形象,会分享一些金融小知识、日常祝福内容,相当于一个“萌系金融大使”。
比如在网点海报、活动邀请函及朋友圈配图等上面,小U以Q版形象出现——比如举着“理财小白入门指南”的牌子,或者抱着计算器说“你的财富,我来守护!”;用户办理业务时,扫码就能获得小U的表情包,聊天时发一句“早安”,自动弹出小U举着咖啡的动态图:“早呀!今天您所在的城市有雨,记得带伞~”
后续会借助AI来实现一些即时性的互动,比如用户在视频号留言“最近有什么活动”,小U秒回:“本周末网点有亲子手工课,带娃来玩还能领理财优惠券哦~点击这里报名”(附带报名链接);用户发“少儿教育金怎么选”,小U自动弹出15秒讲解视频:“3分钟看懂教育金配置逻辑,附真实用户案例~”
需要强调的是,虚拟IP不是替代真人,而是用“无压力互动”降低用户决策门槛。当用户习惯了在视频号看小U的趣味科普,在图片里收到她的暖心提醒,下一步自然愿意和真人理财经理深度沟通。
![]()
三级IP的“化学反应”:从加好友到主动转介绍
这套体系最妙的地方在于,三级IP不是孤立存在,而是形成了“权威背书-专业服务-趣味互动”的闭环:
·用户先通过支行长的朋友圈建立信任,觉得“这家银行有温度”;
·遇到具体问题,找理财经理深度沟通,感受“专业且贴心”;
·平时刷视频号、看图片时和小U插科打诨,觉得“银行也能这么好玩”。
更关键的是,用户开始主动传播:有用户把小U的视频号截图发到家族群,说“你们看,现在银行服务都卷成这样了”;有理财经理的用户,带朋友来网点时说“找我的顾问小张,比你自己研究靠谱”;甚至有支行长的用户,在朋友圈转发他的金融知识,配文“这是我见过最接地气的银行行长”。
![]()
私域运营的终极目标:让用户觉得“你懂我”
很多人问我们:“三级IP的成本会不会太高?”
其实恰恰相反——当用户把你当“人”看待时,运营成本反而会降低。
因为用户不再需要你天天发优惠券,而是会主动关注你的动态;不再需要你追着推销,而是会主动咨询“我最近有点闲钱,该怎么配置?”
我们常说,私域运营不是技巧的比拼,而是“真诚”的放大器——你愿意花多少心思让用户感受到“被重视”,用户就会用多少忠诚回报你。
最后想和所有做私域的朋友共勉:在这个算法统治一切的时代,最能打动用户的,永远是“人”的温度。当你的IP能让用户觉得“这里有个真实的人在为我着想”,你就已经赢了大半。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