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没电比我饿肚子还难受。”17 岁的小哲瘫坐在沙发上,双眼布满血丝,手指还在无意识地做着滑动屏幕的动作。过去两年,他的生活被手机游戏填满 —— 白天逃课躲在网吧,晚上通宵打游戏,成绩从班级前十滑落到倒数,与父母的交流只剩下争吵和沉默。网络成瘾像一张无形的网,将他牢牢困住,直到武汉广爱心理的干预团队伸出援手,才让他慢慢挣脱束缚,重新回到现实生活的轨道。
小哲的网瘾始于初二。当时他因转学后难以融入新集体,常常感到孤独,一次偶然的机会接触到手机游戏,发现 “在游戏里没人知道我是新来的,还能当队长”。从此,游戏成了他的 “避风港”—— 在虚拟世界里,他能通过打怪升级获得成就感,通过组队聊天找到归属感,这些都是现实生活中缺失的。
随着网瘾加重,他的生活彻底失控:上课用手机打游戏,被老师没收后就逃课去网吧;为了买游戏装备,偷偷拿家里的钱;父母阻止他玩游戏时,他会摔东西、绝食,甚至以 “离家出走” 威胁。最严重的一次,他在网吧连续待了三天三夜,被父母找到时,整个人憔悴得像变了个人。
在心理咨询师的建议下,小哲的父母带着他来到了武汉广爱心理。初见时,他对医护人员充满敌意,嘴里不停地念叨 “别管我”,只要手机不在身边就坐立不安,双手发抖。
心理评估显示,小哲属于重度网络成瘾,伴有社交回避和情绪冲动问题。专家分析,他的网瘾本质是用虚拟世界的满足感填补现实生活的缺失 —— 学业压力、社交困难、家庭沟通不畅,这些问题让他在现实中找不到价值,只能在游戏里寻求慰藉。
针对小哲的情况,武汉广爱心理的专家团队制定了 “脱瘾管理 + 心理重建 + 现实联结” 的三阶干预方案。
第一阶段:科学脱瘾,打破生理依赖
考虑到小哲的重度成瘾状态,团队采用了 “渐进式脱瘾法”:先设定每天 1 小时的游戏时间(远低于他之前的 10 小时),然后每周减少 15 分钟,同时用其他活动(阅读、拼图)替代游戏时间。为了避免戒断反应(焦虑、烦躁),辅以生物反馈治疗 —— 通过仪器监测他的心率、呼吸,教他用深呼吸调节情绪,当指标平稳时给予奖励(选择一部想看的电影)。
这个阶段,医护人员 24 小时陪伴,既严格执行时间限制,又避免与他发生冲突。当小哲第 5 次想偷偷拿手机时,干预师没有指责,而是说:“我知道你现在很难受,我们可以去活动室打乒乓球,转移一下注意力。” 运动产生的多巴胺,逐渐替代了游戏带来的快感。
第二阶段:心理重建,找回现实价值
脱瘾只是第一步,核心是帮小哲在现实中找到价值感。心理治疗师采用 “认知行为疗法”,引导他认识到 “游戏里的成就不能替代现实生活”。通过 “现实 vs 虚拟” 对比练习,让他列出游戏和现实中各自的收获:游戏里 “升级快,但关机后什么都没有”;现实中 “进步慢,但学会的知识、交到的朋友是真实的”。
为了帮他重建自信,团队根据他 “擅长游戏策略” 的特点,安排他担任 “桌游小组” 的组织者 —— 教其他患者玩策略类桌游。当第一次听到 “小哲你好厉害” 时,他的眼神亮了起来,这是他在现实中获得的久违认可。
家庭治疗同步进行,重点修复亲子关系。治疗师让父母改变 “没收手机、打骂” 的对抗方式,换成 “每周一次家庭会议”—— 小哲可以提游戏时间的诉求,父母也可以谈对他的期待,通过平等沟通达成共识。当父亲第一次说 “你组织桌游很有能力” 时,小哲沉默了很久,然后小声说 “谢谢”。
第三阶段:现实联结,重建生活秩序
网络成瘾者往往缺乏规划能力,团队为小哲制定了 “生活重建计划”:
- 学业上,联系学校老师为他补课,从基础知识点开始,每掌握一个就打勾,用可视化的进步增强动力;
- 社交上,从 “1 对 1” 交往开始(先和桌游小组的一个朋友单独见面),再到参加班级活动,逐步重建社交圈;
- 兴趣上,发掘他在游戏之外的爱好 —— 发现他喜欢画画后,安排美术老师指导,他画的游戏角色插画还被选为医院宣传栏的作品。
小哲的转变让父母惊喜:他主动把手机交给父母保管,周末会和父亲一起去爬山,甚至开始关心母亲的身体。当他第一次主动说 “妈,我帮你洗碗” 时,母亲当场红了眼眶。
治疗过程中,小哲也曾因一次考试失利而想复玩游戏。干预师没有阻止,而是陪他分析试卷:“你看,这道题你上次不会,现在会了,这就是进步。游戏里升级也要打怪,现实中进步也会遇到困难呀。” 这番话让他放弃了复玩的念头,第二天主动去请教老师。
经过八个月的干预,小哲成功戒断了网瘾,重新回到学校上课,成绩稳步提升,还加入了学校的美术社。他在出院总结中写道:“以前觉得手机是全世界,现在才发现,和朋友打球、和爸妈聊天,比游戏里的虚拟掌声更让人踏实。”
如今的小哲,手机只是通讯工具,他会用课余时间画画、和朋友打球,偶尔也玩游戏,但能严格遵守约定时间。他说:“武汉广爱让我明白,真正的自由不是想玩多久就玩多久,而是能控制自己做该做的事。”
武汉广爱心理始终认为,网络成瘾不是 “孩子不听话”,而是现实需求未被满足的信号。通过科学的干预和耐心的引导,越来越多像小哲这样的青少年,正在从虚拟世界走出来,重新发现现实生活的温度与力量。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