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当你清醒的时候,也就是你被世界抛弃的时候

0
分享至



01

从众的思维,如锈蚀之菌,在信息流中滋生发酵;表面是人声鼎沸,内里却是自我阉割的失语。

我在另一个号的一篇文章中,引用过许冠文先生在《抢钱夫妻》里的一句台词:

“谈了十几年的巴黎,铁塔我没去过,它到底有没有?有没有生锈?塌了没有呢?说了十几年日本,我也从没去洗过温泉,是不是真有人帮你捶背呢?应该会有吧。那么说了十几年的万里长城,这个万里长城你去过没有呢?我没去过,是不是有万里呢?你量过没有?我也没有量过,大家都没有量过,怎么知道会不会有万里?这个世界,随便你说而已。”

是的,随你说而已。

它们真的在告诉你“真相”吗?还是,它们只是告诉你“别人想让你看到的那部分”?

“我们活在一个人人皆知的世界”,但正是这个“皆知”,让我们陷入一种危险的错觉,我们以为我们知道了什么,其实我们只不过知道了别人希望我们知道的那一部分,包括我在任何一个号写的文字内容,亦是如此。

所以,在很多互联网场合下,谁能提供最极端的愤怒、最合群的仇恨、最爽感的叙事,谁就能赢得点赞和支持,哪怕他说的是没逻辑的。

而那些试图表达不同声音的人,便会被群起而攻之。

理由不复杂:

真话不利于营造情绪高潮,你破坏了“群体共识”,你影响了情绪的爽感,哪怕你说得再有逻辑、再有证据,也会被看作“别有用心”。

02

今天我们大多数人了解世界的方式,基本是通过媒体。

不管是传统媒体还是自媒体,不管是新闻还是短视频,都是别人看到的,亦或是别人编造的,再讲给你听的。

但问题就在这:你能确定他们看到的是真实的吗?你能确定他们愿意告诉你全部吗?

信息被打碎了,然后被分类、排序、推荐,最终装进你的喉咙里,像塞鹅肝的肥鹅一样。

接收信息者活得像一只被圈养的鹅,一口一口吞下它喂给你的“信息饲料”,最后变成一只自我感觉良好的“肥鹅”。

可惜,只有极少数人意识到这个问题。

当代媒介,不再靠“控制你知道什么”来操控你,而是靠“让你觉得你自己知道”。

这才是它最可怕的地方。

这个世界上最危险的事情,不是愚蠢,而是带着确信的愚蠢。

当然,这种愚蠢也是“被引导”出来的。

传播学里有个理论叫“拟态环境”。

意思是媒体制造了一个象征性的现实,把它塑造成我们理解这个世界的依据。

简单说:

我们眼中那个“世界”,很多时候不是我们自己观察得来的,而是平台喂给我们的。

为什么有人觉得贫富差距越来越大?因为天天有人拍“炫富视频”;

为什么有人觉得婚姻失败率高?因为你关注的账号全是“离婚律师”、“情感博主”;

这些可能都是真实发生的,但它们构不成现实的“全部”。

媒介创造了一个象征性的“现实”,它并不等同于真实世界,但我们的大脑却开始“拿这个虚拟现实”来替代真实。

你看到的“部分”,被你当成了“整体”。

这就是“培养理论”,媒体会潜移默化地影响你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你会用你刷到的视频,去推测一个地方的风土; 你会用你刷到的评论,去判断一种人群的整体素质; 你会用你刷到的标题,去理解一个复杂的社会现象。

但这些其实只是“选择性喂养”的产物,是平台为了控制你注意力而营造的“幻觉”。

03

曾经我们以为“魔弹论”过时了,受众不再是“被动接收”的提线木偶了。

现在看来,其实不然。

何为“魔弹论”?

大众传播就像一颗颗“子弹”或一针针“药剂”,能够直接、迅速、强烈地影响受众,几乎没有中介、没有阻力,受众是被动接受信息的“靶子”。

这个理论产生于20世纪20年代到30年代的“广播与报纸主导”的早期媒体时代,当时人们认为:

受众是同质的、孤立的个体。

媒体信息对所有人都有直接、强烈的影响。

一旦信息发出,几乎人人都会“中弹”、信以为真、照做不误。

而在研究中发现:

受众并非完全被动,他们会选择性接收信息,有自己的判断和解释。

同一个信息,不同人会有不同反应,效果有时差异巨大。

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传播更复杂,不只是媒体“打出去”受众“被打中”这么简单。

像现在是“你以为你选了它”,其实它早就把你放进了一个信息茧房。

所以你以为你“在选择”,其实你是被筛选。

你看到的,不是信息的全貌,而是平台按照既定逻辑、基于你过往的点击和停留,为你挑选出的那一部分。这种筛选,并不是为了让你更接近事实,而是让你空壳的脑袋里重复地塞入他们想要让你知道的信息。

你看不见全貌,因为系统不希望你看见。

这不是阴谋论,而是标准的商业逻辑。

在以某些注意力为主的结构下,信息本身的真实性、完整性、复杂性,都是次要的。

这不是偶然现象,而是它底层运转方式的必然结果。

而在这种机制下,真正严重的问题出现了:

我们的判断系统,被训练得越来越快,却越来越不准。

你几秒钟就能下一个结论,凭的是感觉,而不是分析。

因为平台没有给你分析的时间和动机。

你甚至已经习惯了“得出结论”的快感,而不是“搞清楚问题”的耐心。

更可怕的是,连“结论”都不是你下的,而是算法提前替你准备好的。

你只是照着台词演了一遍,就以为自己“思考”过了。

这就是一种精致的、无形的“认知操控”。

不是堵住你的嘴,而是改变你的方向感。

在这种状态下,你以为你和别人观点不同,其实你和别人只是“喂料来源不同”;你以为你在独立表达,其实你在执行一个模板;你以为你有选择,其实你从未选择。

平台甚至不需要说服你,它只需要让你“沉浸”。

因为一旦沉浸,反思就消失了。

你就不会再去想:

为什么这个问题总是以这个方式被提出来?

为什么这个现象永远只呈现它“最抓马”的一面?

为什么我们被要求在所有问题上都立刻站队?

这些都不会再被问出口,因为情绪已经抢占了你全部的注意力。

不是你看不见真相,而是你已经对“找真相”这件事,失去了兴趣。

这才是今天最大的危机。

并不是没有真相,而是即使“真相在场”,但没有人再在乎它。

原因很简单:它不提供即时快感,也无法产生社交筹码。

这种环境下,冷静的人不是被边缘化,而是被系统性抹除。

而一旦所有表达都朝着“极端、合群、爽感”靠拢,就没有了“中间地带”,更没有“讨论的余地”。

于是你会看到,“观点”变成了“姿态”,“思考”变成了“表演”,“争论”变成了“站队”。

这不是社交平台的问题,而是我们整个信息文明正在经历的一次“方向性退化”:

从“寻找复杂的真”退化到“消费简单的假”。

04

当我们以为自己“拥有了世界的全部信息”,其实我们只是“被允许知道了一些无关紧要的细节”。

每个人都在说:“我们要追求真相。”

可是谁真正在乎真相呢?更多人只在乎自己想看到的“真相”。

这个互联网,不是不让你知道“真相”。而是它把“真相”打碎、揉碎、混进谎言里,然后塞到你嘴里。

真中有假,假中有真,真真假假。

你根本不知道哪句是真的、哪句是假的,哪句是主观意见、哪句是冷冰冰的事实。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话当然没错。

但如果你连实践的机会都没有呢?你连触碰真相的机会都没有呢?你连看到全貌的机会都没有呢?

你该怎么判断?你能怎么办?

所以我想说,这话成立的前提,是你有实践的机会。

如果你只能活一次,你哪来的那么多“实践”?真理不能总是拿普通人的命来试错。

有些真理,是演绎出来的,是逻辑推导的结果,是常识共同体达成的共识。

比如人应该被当作人对待,而不是流量、不是工具、不是标签,这就不需要“实践”去检验。

有人说,当你清醒的时候,也就是你被世界抛弃的时候

我认为,清醒是相对的,或是今日比昨日清醒,亦或是昨天比今天清醒,都有可能。

但有一点我能确定,这意味着你开始知道自己的孤独来自哪里,开始识别那些“共鸣”是被喂养的情绪模板,那些“共识”是算法制造的幻觉。

你可能暂时站在了信息洪流的逆流处,被误解、被质疑、甚至被孤立。

但也正是在这片逆流中,你开始恢复思考的肌肉,重新锻造判断力,而不是在爽感与仇恨的喧嚣中任人摆布。

信息越嘈杂,越要慢下来。

看得越多,越要懂得闭眼那一瞬间,是在替自己争取一点独立思考的空间。

也许人无法改变大潮的方向,但至少能决定自己不随波逐流。

这一点点判断力、一点点迟疑和不合拍,未必能看穿真相,但足以让人不那么容易被骗。

声明:个人原创,仅供参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是个人选择还是另有隐情?35岁男子回乡“崖下洞居”惹争议!|封面深镜

是个人选择还是另有隐情?35岁男子回乡“崖下洞居”惹争议!|封面深镜

封面新闻
2025-09-19 00:16:16
导盲犬爬泰山被打后:狗狗暂停使用,主人账号被扒,更多劣迹曝光

导盲犬爬泰山被打后:狗狗暂停使用,主人账号被扒,更多劣迹曝光

青梅侃史啊
2025-09-18 21:14:08
起底索要千万逼死前夫获刑12年的翟欣欣:曾是大学“院花”、北交大硕士,两次闪婚闪离

起底索要千万逼死前夫获刑12年的翟欣欣:曾是大学“院花”、北交大硕士,两次闪婚闪离

极目新闻
2025-09-19 13:53:49
山东“入室抢婴案”一审宣判 原告:主犯得知被判死缓后当庭大骂我们

山东“入室抢婴案”一审宣判 原告:主犯得知被判死缓后当庭大骂我们

上游新闻
2025-09-19 11:54:01
一部 iPhone 17 Pro 撕开全球贫富遮羞布!卢森堡3天工资 vs 印度160天血汗

一部 iPhone 17 Pro 撕开全球贫富遮羞布!卢森堡3天工资 vs 印度160天血汗

EETOP半导体社区
2025-09-19 09:39:07
突发!特朗普刚宣布:美军发起新一轮打击,多人死亡

突发!特朗普刚宣布:美军发起新一轮打击,多人死亡

大国之翼
2025-09-19 06:35:04
大快人心!翟欣欣被判12年,曾敲诈千万逼死前夫,对方已去世8年

大快人心!翟欣欣被判12年,曾敲诈千万逼死前夫,对方已去世8年

180视角
2025-09-19 11:35:26
两地紧急通知:今天停课!

两地紧急通知:今天停课!

FM93浙江交通之声
2025-09-19 00:20:49
iPhone 17系列发售首日,记者在上海实探“最大旗舰店”:有人凌晨2点从常州坐车来排队取货

iPhone 17系列发售首日,记者在上海实探“最大旗舰店”:有人凌晨2点从常州坐车来排队取货

极目新闻
2025-09-19 09:12:05
实探成都苹果直营店:取iPhone 17的顾客在店外排起长队,有人5点半就来了

实探成都苹果直营店:取iPhone 17的顾客在店外排起长队,有人5点半就来了

极目新闻
2025-09-19 09:12:05
苹果线下店摆出iPhone 17系列真机:铝合金机身首日即已伤痕累累

苹果线下店摆出iPhone 17系列真机:铝合金机身首日即已伤痕累累

TechWeb
2025-09-19 10:45:04
铁哥们!拉什福德双响,B费、安东尼、霍伊伦、桑乔、加纳乔惊叹

铁哥们!拉什福德双响,B费、安东尼、霍伊伦、桑乔、加纳乔惊叹

直播吧
2025-09-19 12:00:07
实地探访西贝线下门店,饭点高峰期没人就餐,多年老粉选择退卡

实地探访西贝线下门店,饭点高峰期没人就餐,多年老粉选择退卡

娱小北
2025-09-18 17:10:21
华为大突破,一口气发布多款芯片!网友:难怪咱妈敢对英伟达动手

华为大突破,一口气发布多款芯片!网友:难怪咱妈敢对英伟达动手

青青子衿
2025-09-18 23:41:16
中国游客在日本救下坠海女子!本人发声:左手残疾,用嘴紧咬头发

中国游客在日本救下坠海女子!本人发声:左手残疾,用嘴紧咬头发

极目新闻
2025-09-19 13:53:50
“我不受这窝囊气!”女老师被骂后果断离职,留下家长愣在原地

“我不受这窝囊气!”女老师被骂后果断离职,留下家长愣在原地

妍妍教育日记
2025-09-17 17:34:03
1959年以后,彭德怀为什么摔得那么惨?黄克诚用一个玩笑说出原因

1959年以后,彭德怀为什么摔得那么惨?黄克诚用一个玩笑说出原因

秀心文雅
2025-09-19 09:20:08
美国不靠谱,那就靠向中国!中东57国齐聚开会,沙特王储一锤定音

美国不靠谱,那就靠向中国!中东57国齐聚开会,沙特王储一锤定音

现代小青青慕慕
2025-09-17 14:58:18
国产DUV光刻机突破,对中美意味着什么?

国产DUV光刻机突破,对中美意味着什么?

牲产队2024
2025-09-18 18:33:38
清华大学这事,外媒报导,内媒静悄悄

清华大学这事,外媒报导,内媒静悄悄

疫苗与科学
2025-09-19 07:08:05
2025-09-19 14:43:00
胖胖说他不胖 incentive-icons
胖胖说他不胖
i人,喜欢独处,离群索居,不是神明,也不是野兽,就是一个喜欢吃吃喝喝囤肉的大胖纸。
466文章数 1207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健康要闻

内分泌科专家破解身高八大谣言

头条要闻

翟欣欣一审被判12年 苏享茂哥哥:8年来总算有了结果

头条要闻

翟欣欣一审被判12年 苏享茂哥哥:8年来总算有了结果

体育要闻

不会短跑的牙买加人,集体跳槽土耳其

娱乐要闻

关晓彤生日 仅闫妮和化妆师撑场祝福?

财经要闻

"矿霸"填埋万吨危废 当地政府成立调查组

科技要闻

直击iPhone 17开售:消费者偏爱银色橙色

汽车要闻

对话周光:一个技术理想主义者的“蜕变”

态度原创

游戏
房产
家居
旅游
军事航空

PS掌机又有新爆料!性能将接近PS5标准版,不会拖累PS6性能规划

房产要闻

好猛!海南楼市,一批王炸楼盘杀出!

家居要闻

公共艺术 限时体验打造

旅游要闻

热闻|清明假期将至,热门目的地有哪些?

军事要闻

卫星图像显示以军坦克集结加沙城周围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