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帖为证,看看老龚这篇文章是否正确!医代医路社,中国第一医械经销商互助避坑干货社群! 这篇文章,给代理商一些深度启发!
我们把医疗分为AI前与AI后,这类似于公元前与公元后的纪年方式!
如果你认为集采、DRG及反腐让医生会惨不忍睹,我告诉你,AI的到来,尤其是AI硬件、算力算法及数据量丰富的到来,三甲二甲医院将倒闭,医生将失业。这一定不是危言耸听,不信,让我们拭目以待!
为什么?
今天我们与深圳某官员聊天,共同提到三个时代:
1)2010年左右,IPC时代大批量来临,出现了坂田雪象、布吉、南山、西丽、宝安等片区成片成片的IPC企业,设备端成品企业经过3-5年的发展,涌现了2000多家IPC中小企业。长三角、珠三角还不算。短短几年后,中国大大小小的角落IPC无处不在,监控无死角,高解析度长时间工作的IPC比比皆是。
2)2015年左右,以大疆无人机为首的依靠高清监控作为支撑的无人机企业,在深圳迅速崛起。据那时茶余饭后及深圳无人机展会聊天,企业数量至少400-500家。现在呢?更是多如牛毛,这才过了10年!
3)2025年左右,AI及以AI为核心的机器人时代,在中国制造系统创新化、无人化、规模化的引领下,伴随着珠三角长三角浓浓的竞争硝烟,到10年后,家家毫无疑问将有各式各样不同角色定位及价格定位的AI机器人,有护理机器人、AI机器人医生、炒菜机器人、保镖机器人。
这些机器人高度智能化、低价化,将会伴随着每一个家庭,届时,智能化愈来越高,人类的智力在机器人面前将一文不值。类似于小学时相对于博士生,小狗相对于人类一样,智力将会越来越弱化。再怎么算,再怎么思考,再怎么比拼体力,也比不过他们!
如今,我们一直在探讨医保,希望把首诊放在基层,主要是防止医保外流。关于医保控费,其实有4个阶段:
1)2013年之前,医保收大于支,那时,大规模密集制造业的崛起,而且老龄化非常低,空气与水的环境优越,缴纳医保的人多,花费少。
2)2013-2017年,首度出现出大于支,财政开始在补贴,补贴的窟窿越来越多
3)2017年,成立医保局,对财政补贴给医保局的资金进行管控,实现医保资金合理使用。
4)2022年,在疫情的雪上加霜下,集采、DRG开始实施,全国范围铺开。因为补贴越来越大了,透支越来越严重。
这四个阶段直到现在!
但,为什么我们国家一直倡导的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这16个字没有得到比较好的实施呢?
主要在于基层没有好的医生及好的药品,当然缺乏配套的硬件设施!
随着AI,机器人及中国大规模制造业的持续强盛,10年后,AI机器人中医师、AI内科医师、AI检验医师及AI手术医生将会廉价地在社区医院得到大规模普及应用。
前几天与一个传感器尖端厂家留学工程师交流,他说,十年后,AI各行各业机器人将大行其道,医疗也不例外。
我们设想下10年后小区物业的这个场景:
1)门口1个警卫机器人,类似于现在家养的狗
2)医疗机器人,时刻监护着你的身心健康指数,把你的健康指数传输到小区物业医疗云中心。一旦你晕倒,或生病需要手术,立即与中心联动,按照中心指令,把主人带到社区医院。家用医疗机器人与社区医院机器人采用大模型指令对话,进入到手术室。
手术室3个机器人待命,机器人1准备好器械,机器人2准备好麻醉,机器人3机器人4联合手术,精准定位,精准切割,精准微创,精准缝合,一气呵成。有人说,准不准确?放心,10年后,很多北京301医院的机器人与基层机器人共系统协助完成手术,估计1个小时手术结束,再有5个机器人交流术后康复方案,交流结束后,由家庭机器人带回家!
到了家后,再由康复机器人、厨房机器人及营养机器人进行进一步的出院康复!
离家前后,检验结果云传输,药品通过美团直接送上门,基本不再到大医院了。
3)遛人机器人,他们没事带着主人出去遛一遛,以防在家久了,缺乏运动,发霉发臭生病。做到预防为主,生病急康的一条龙服务!
所以,未来10年,将是AI制造辉煌的10年,人类将不再往拥挤的三甲医院奔波,靠技术才能真正实现首诊在基层的设想。
那时,才是三甲医院二甲医院及医生恐怖失业的时候!不信,咱们拭目以待。
但怎么样都离不开代理商,机器人也需要药与器械。所以,代理商兄弟们提早做好准备啊!
如需进一步咨询,可通过老龚(微信185-0309-8324)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