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针万线纳深情!云南腾冲一家30余年接力续写拥军佳话
开屏新闻
在腾冲市芒棒镇张家村杨家寨的傍晚,大青树下总会出现这样一幅温馨的画面:几位妇女围坐在一起,手中针线翻飞,五彩丝线在鞋垫上勾勒出精巧图案,她们的欢声笑语里,藏着对子弟兵的牵挂。
这片土地,是已故“拥军妈妈”杨会春老人的故乡。30余年匿名赠送鞋垫的感人故事,如今由她的孙媳和重孙女接续传承。时间虽然会催人苍老,但却催不走这个“全国文明家庭”,用千针万线串起的军民鱼水深情。
一针一线总关情
几代人的“拥军接力”
连日来,在杨会春孙媳韩凤芹家的院落里,晾衣架上数十双绣着“平安”“报国”字样的鞋垫随风轻扬。客堂里,韩凤芹正同家人、朋友一起埋头赶制鞋垫,脚下竹筐里成品已堆成小山。“别人的业余生活是看电视,我们全家老小的‘娱乐’就是纳鞋垫。”韩凤芹笑着说。自2023年接过奶奶的针线筐起,她带领全家累计制作鞋垫千余双,每年八一建军节和春节前,都会将鞋垫送往驻腾部队。
这份传统始于上世纪90年代。杨会春老人生前省吃俭用,用卖鸡蛋攒下的钱买布料,30余年匿名为驻腾部队官兵赠送鞋垫超5000双。她的善举感动了云岭大地,曾获“云南好人”“云南省道德模范”等称号,其家庭更于2016年被评为“全国最美家庭”“全国文明家庭”。2021年,韩凤芹当选为张家村村委副支书,将拥军情怀融入基层工作:“奶奶是党员,我也在她的影响下入了党。现在我想带动更多乡亲加入拥军这支队伍。”
精神薪火相传
重孙女续写新篇
在二楼房间里,韩凤芹常与女儿杨也一起擦拭奖牌。玻璃柜中,杨会春的党员证、各种荣誉证书被精心保存。“老祖常说,要把感情融进部队,把价值贡献社会。”刚大学毕业的杨也告诉记者,在长辈的熏陶下,她已提交了入党申请书,并主动参与纳鞋垫。为赶制今年“八一”慰问的鞋垫,全家轮流挑灯夜战,“每双要绣三四天,但想到官兵巡逻时能垫上,就特有干劲。”
近日,韩凤芹母女带着赶制出来的鞋垫走进驻腾部队某连队。战士们手捧鞋垫,眼眶湿润。“像是妈妈临行前的叮咛。”一名战士抚摸着鞋垫上“精忠报国”的字样动情地说:“它们不仅是御寒物,更是支撑我们巡逻的力量。”
针脚里的时代回响
小鞋垫见证大情怀
从杨会春老人默默无闻的奉献,到如今全家总动员的传承,小小鞋垫承载着跨越时空的军民情谊。芒棒镇张家村相关工作人员表示,要发扬杨会春拥军的好传统,并将其发展为新时代文明实践品牌。腾冲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局长张占菊感慨道:“一双鞋垫一份心,她们用最朴素的方式诠释了‘军爱民、民拥军’的深刻内涵,也激发出我们搞好双拥工作的信心决心。”
夕阳西下,大青树下的针线筐又一次被填满。韩凤芹表示,今后她打算教村里妇女一起绣,“让更多‘拥军鞋垫’走进军营,让奶奶的心愿永远传下去。”千针万线,织就的是普通家庭对国防事业的赤诚,更是一曲生生不息的军民团结赞歌。
开屏新闻记者 崔敏 通讯员 张世东 寸玲敏 摄影报道
一审 高伟
责任编辑 何丹
责任校对 罗秋旭
主编 严云
终审 编委 陈洁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