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集团军某旅修理班长于怀龙
用心授业,匠心砺兵!
人物名片:于怀龙,男,山东寿光人,汉族,1995年12月入伍,1999年5月入党,一级军士长军衔。现任71集团军某旅修理班班长,入伍30年来,多次参加上级演训任务和重大比武竞技,先后二十余次担任集团军职业技能鉴定考评员和教练员、连续13年负责集团军轮式车辆统筹分训;今年参加“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阅兵保障,圆满完成阅兵任务。
个人多次被评为集团军“优秀”‘四会’教练员、集团军百名军事训练尖子、集团军“罗昊式强军先锋”、旅十大强军先锋,先后被评为优秀士兵7次,荣立三等功1次,所带班级2次荣立集体三等功。
初心如磐,平凡岗位砺精兵
![]()
1995年冬天,于怀龙揣着儿时的从军梦,踏入了军营。然而,现实的下连分配却让他一度陷入沮丧——他被分到了炊事班,终日与“上班一脸黑灰,下班一身白灰”为伴。
![]()
在这个看似远离自己从军梦前线的地方,父亲的来信如及时雨般开导他:“咱们农村出来的孩子啥苦吃不了,正所谓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这句朴实无华的话语,重燃了于怀龙内心奋进的火焰。他迅速调整心态,将沮丧转化为动力,跟着老班长潜心学习,不仅脏活累活抢着干,还精钻细研炊事技能。
![]()
他的踏实肯干和快速成长,很快赢得了各级领导和战友的认可,仅过三个月,他就被推荐到营里担任通讯员,为自己的军旅生涯迈出了扎实的第一步。这段炊事班的经历,也足以证明,无论身处何地,只要能沉下心来,也一定能出彩。
![]()
钻坚仰高,维修赛场显锋芒
一年后,于怀龙迎来了军旅生涯的重要转折点,被推荐学习汽车修理。为了尽快适应新岗位,他虚心向单位骨干请教,不管哪个班有修理任务,他都主动靠上去跟着学。
白天,于怀龙铆在车间,围着故障车辆转,向每一位专业骨干求教,不放过任何一次实践机会;夜晚,他挑灯夜战,梳理总结,密密麻麻的笔记本记录着他学习的每一步。凭着这股不服输的 “拼劲”,不到一年时间,于怀龙就能够独立完成修理任务,年底被调整为副班长。
![]()
2000年,集团军组织车辆专业三级保养比武,他主动请缨。在备战的两个月里,于怀龙的手上、头上、背上便增添了多处磕碰的伤疤,但他始终咬紧牙关坚持备战。
最终,在强手如林的考核中于怀龙拔得头筹,并于同年7月被任命为班长,成为连队最年轻的班长。此后,他多次在集团军各类比武中摘金夺银,不仅拿下个人第一,还带领班组成员两度斩获团体第二。在他心中,“比武的路就是成长的路”,正是在一次次突破自我、挑战极限中,他的维修技能也日益精进。
![]()
薪火相传,桃李芬芳铸匠心
“军中之母”是对班长最大的褒扬,岗位虽小,肩上的责任却十分重大。于怀龙一直秉承自己总结的“三多带兵法”:平时多交流、日常多一些关爱、注重表扬。
他悉心培养的现任分队长程祥,就是其带兵理念的成功典范。从新兵下连开始,于怀龙就对他倾注心血,尤其在程祥备战上级比武期间,从实操细节精抠到经验技巧梳理,从白天掐表计时到夜晚推敲教案,于怀龙不厌其烦、倾囊相授。
最终,他帮助程祥夺得车辆专业 “四会教学” 第一名,被评为“优秀四会教练员”,并最终成长为 “陆军工匠”。
![]()
自入伍以来,于怀龙徒弟遍及集团军各单位,其中有27人在上级比武中摘金夺银,14人考取技师,9人选取为高级军士,为旅队培养了百余名“用修双能”的行家里手。同时,他结合实践革新机工具9件,多项成果获集团军奖项并推广。
![]()
甘为人梯,立功受奖显风骨
随着技艺的精进,单位主官多次推荐他参与评功评奖。然而,在他心中,荣誉固然是对个人的肯定,但单位的整体建设更为重要。于怀龙主动找到连队主官,“我已经获得过荣誉了,机会应该多留给正在成长的同志,他们的进步空间更大,更需要这份鼓励来点燃信心。”
最终,他坚持将自己的名字从推荐名单中撤下,把机会让给了一位勤恳努力、崭露头角的年轻战士。
![]()
类似的情况不止一次,在多次评功评奖时,他总是那个“往后站”的人,反复强调“工作是大家干的,荣誉是集体的。”这种淡泊名利、主动让功的品格,不仅赢得了战友们发自内心的敬重,更在连队树立起“见荣誉就让、见责任就扛”的鲜明导向,极大地激发了单位的向心力和战斗力。
![]()
三十载军旅春秋,时代在变,装备更新,但那份扎根平凡、追求极致的初心从未改变。于怀龙用三十年的坚守与奋斗证明:伟大的强军事业,正是由无数像他这样的普通一兵,在平凡的岗位上,用责任与担当,共同铸就。
文图丨席武昌、陈绍禹、高建辉、肖屹峰
视频丨高一帆、刘启予、吴焱辰、蔡越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