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一代伟人的身后事,“一号工程”解密毛主席遗体保护的故事

0
分享至

1976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它承载了中国人民太多的苦难、悲伤、哀思与怀念。

这一年里,发生了唐山大地震,周恩来总理、朱德委员长和毛泽东主席相继逝世。尤其是毛主席的离世,对于中国,是不亚于大地震带来的震憾,它牵动着所有中国人民的心。

毛主席,做为一代伟人,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他的身后事又该如何安置呢?

上海档案馆解密的档案中有一个神秘工程,叫做“一号工程”,揭开了毛主席遗体保护的神秘面纱。

毛主席逝世当晚,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紧急会议,商讨并决定了,保护毛主席的遗体让社会各界人士瞻仰。为此,专门成立了保护毛主席遗体领导小组,并制定了相应的实施工程,也就是“一号工程”。

那么,毛主席的遗体如何做好永久保存?用什么来安放?安葬在哪里?这些问题都将一一揭秘。

一、遗体保护,刻不容缓

毛主席于1976年9月9日零时10分,与世长辞,中央决定9月11日至17日在人民大会堂让群众吊唁,瞻仰遗容。9月18日,在天安门举行追悼大会。这期间要对遗体进行保存处理,同时还要做长期保存遗体的准备。

当时在世界上,只有列宁、胡志明等极少数国家领导人的遗体被长期保存下来了,而保存方法都是各自国家的机密。

而我们国家并没有一套完备的保存遗体的方法。

在毛主席逝世当晚,卫生部长刘湘屏、中国医学科学院党支部书徐静,接到一个任务:为了让全国各族人民瞻仰毛主席的遗容,要对遗体进行防腐和保护,后来又接到了要对主席遗体永久保存的艰巨任务。

于是,由徐静牵头负责,张炳长和陈克铨参加,成立了三人小组,共同商定毛主席遗体防腐保护方案。

首先要做的是追悼会期间的遗体防腐和保护。主席逝世的当晚,他们三人默契配合,边动手边商讨,用了两个多小时,完成了遗体的防腐工作。

因为防腐需要注入大剂量防腐液,导致遗体出现了肿胀现象。张炳常是这方面的专家,称24小时浮肿即可消退。

三人一直守在遗体旁边,观察尸体出现的任何细微变化,然后记录下来。24小时之后,浮肿现象果然明显消退。

遗体的初步处理就这样完成了。

9月份的北京刚刚入秋,但气温还是很炎热的。瞻仰大厅的条件十分有限,冷风设备开到最大,遗体的温度仍然达到20多摄氏度。这样下去遗体是没有办法完好保存的,这是一个紧急紧迫又必须解决的问题。

治丧委员会于是向各界人士寻求紧急帮助,医务人员、科研人员、玻璃厂、半导体厂的工作人员纷纷献计献策。

北京市有机玻璃厂以极快的速度做成了有机玻璃棺罩,主席的遗体安放在棺罩内。北京西城半导体厂用半导体制冷器放置在有机棺下遗体头部位置,然后将冷却后的氮气通过进气口通入棺内。另外还在地毯下铺设了水冷系统的管路。

经过这样的配合,棺内的温度稳定在摄氏6—7度,这样就可以完成吊唁期间的遗体保存工作了。

这次使用的半导体制冷器,是西城半导体厂正在试验的新产品,没想到在关键时刻派上了用途。当时我们国家还没有这方面成熟的技术。

吊唁期间的遗体保护工作基本圆满完成,9月18日,首都百万群众在天安门广场举行隆重的追悼大会。

接下来,还有更加艰巨的任务。永久保存毛主席的遗体,又该怎样做呢?

9月18日,瞻仰活动结束。中央决定,将毛主席遗体转移到一个代号为“769”的地方。9月20日凌晨,在华国锋、汪东兴等人的护送下,毛泽东遗体从人民大会堂转移至“769”。直到毛主席纪念堂建成之前,毛主席的遗体都放置在此处。



吊唁结束后的第二天,专家们吸收和借鉴马王堆西汉古尸出土后的处理保存经验,将主席的遗体浸泡在独特配方的药液中进行保存。

西汉古尸之所以2,000多年保存完好,主要是深埋、低温、避光、避氧和采用许多中草药材。它的研究成果正好被应用到毛主席遗体的保护上。

事实证明,在当时科学、经济都很落后的中国,我们承袭了老祖宗的文明和智慧,在各界人事的齐心努力和通力配合下,我们攻克了这个难关,主席的遗体防腐和保存问题解决了,那么该如何安放主席的遗体呢?

10月9日,中共中央决定建立 毛泽东主席纪念堂。并且要求,在纪念堂建成以后,将把安放毛泽东主席遗体的水晶棺移入堂内。

于是,建立毛主席纪念堂和制作水晶棺的工作就需要同时开展起来。

二、遗体安葬,纪念堂选址

1976年9月13日,毛主席遗体领导小组办公室成立 ,。 由全国8省市选派最优秀的建筑师、美术工作者、工人技师共40余人会聚北京,组成选址设计工作组, 就开始着手进行陵墓的选址和设计。



他们用两个多月的时间,勘察和走访了北京多个地方,先后对中南海、北海、香山、景山、天安门广场等十几个地点进行了调查研究。

最后设计组跳出了只选陵墓的概念,摆脱了悲哀的调子。最终将目光锁定在天安门广场,。

不过,在天安门广场新建一座建筑物,可不简单,尤其是建筑物的高度和风格要和周围已有的建筑要协调。

1976年11月9日,毛主席纪念堂工程现场指挥部成立。

1976年11月24日下午4时30分 ,毛主席纪念堂奠基仪式在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



1977年5月4日,毛主席纪念堂 仅仅用了6个月的时间, 便以高质量完成了建设,占地5.7万多平方米,总建筑面积为2.8万平方米。

毛主席纪念堂已经顺利建成了,那么同时进行的工作,用水晶棺保存遗体进行得怎么样了呢?

三、遗体安放,水晶棺制作

北京玻璃总厂在毛主席逝世第二天,就接到一项特别紧急的任务。就是要全力以赴,尽快组织力量研制一个水晶棺。

棺体要宏伟大气,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 而且要能面对可能发生的地震、战争、破坏、损耗等情况。

水晶棺的制作相当复杂,我国之前还没有制作的先例。而且 毛主席的水晶棺,要求全部由纯净无暇的水晶打造。要制作出两米多长、没有一点儿杂质的石英板材,这在当时是一个世界难题。

水晶棺设计难,制作更难,我们能否克服困难顺利完成呢?每个人都捏着一把汗。

这时,北京玻璃总厂迎难而上。接下任务后,紧接着就开始行动,部署了各所属企业的具体工作。

任务下达后,全体人员 立即行动起来。

为了尽快攻克水晶棺的制作难题,全厂选拔出一批中层干部、 党员和一批优秀的老工人 ,集中到这项工程中,并且 加强生产的各个环节。

水晶棺所用的石英玻璃大板原本计划以天然水晶为原料重新熔铸。但是由于天然水晶中含有的钙、镁等元素,玻璃中的杂质和气泡始终无法完全消除。

后来工人们改用新的工艺方法,以四氯化硅为原料,烧制成高 纯度的小块石英玻璃料砣,然后再通过熔接的方法变成大的石英玻璃板材,

这才让水晶棺的研制走出了困境。

1976年10月14日,终于生产出 了四块 符合制造水晶棺设计要求的棺板毛坯。

这还只是制作水晶棺的第一步,这个 毛坯的 光学性能远远达不到制作水晶棺的要求。还要经过多道工序的加工才能成为产品。

在经历了近三个月的艰苦努力,1976年11月27日,第一个棺体造型的光学玻璃样棺终于研制成功。并通过了8级地震、密封、充气、降温等方面的试验。

中央领导同志对北京研制的这个光学玻璃水晶棺,一致表示满意。但为了精益求精,要求解决水晶棺棺壁上隐约出现遗体的反射映像问题。

于是大家继续奋战,对水晶棺的设计进行了改进,于1977年4月,第二个水晶棺研制成功。

这个水晶棺进一步改善了内部光反射效果:论在任何光照条件下,瞻仰人员自身的反射像和遗体在内棺壁上的反射像都不会显现出来。



更加值得一提的是,第二个样棺内还进行了光学整容等方面的试验。

瞻仰过毛主席遗容的人,都会记得,历经这么多年,主席的形象依旧栩栩如生,伟岸高大。这是如何做到的呢?

这里就要说一说,堪称当时世界独一无二的技术——光学整容。

光学整容不会触动和损坏遗体,完全是按照电影光学的原理,对遗体面部各个部位的外观以极柔和、极淡的光加以全方位的调理、修饰。 主席的遗体处理就是应用了光学整容这项高科技技术。

为保护遗体,棺内温度必须保持在摄氏1-4度之间。因此照明必须采用冷光源,还要避免或减少红外光、紫外光直接照射造成对机体的损害。

为此,北京六○八厂专门成立了照明和光整容两个课题组,集中研究解决照明和整容问题。

经过全体设计人员和工人的昼夜奋战,精心设计,精心加工,终于在1977年5月底前,圆满完成任务,6月份进入纪念堂进行 安装调试,最终取得了成功。

它的制作成功,在我国的光学工业史上创造了一个奇迹。

1977年9月9日,在纪念毛主席逝世一周年之际, 毛主席遗体移入水晶棺内,光学整容系统的启动,使去世已近一年的毛主席遗容顿时焕发了生机。

如今,毛主席纪念堂已经接待来瞻仰毛主席遗容的来宾超过2亿多人次。

毛主席的遗体长眠在水晶棺中,他的精神却时刻激励着每一个中国人。

如今,历史见证了我们国家的飞跃发展,主席终于可以放心了,中国人民不仅站起来了,更是富起来,强起来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基识
基识
文化之根,滋养着我们的成长;知识之源,照亮我们的未来。
459文章数 20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头条要闻

女教师在闺蜜群聊"八卦"被认定诽谤遭行拘 当事人发声

头条要闻

女教师在闺蜜群聊"八卦"被认定诽谤遭行拘 当事人发声

体育要闻

从轮椅到铜牌 他熬了7年:下个目标唱国歌!

娱乐要闻

全智贤被全面抵制!相关代言评论区沦陷

财经要闻

684亿大牛股,把孕妇逼到胎停?

科技要闻

直击iPhone 17开售:消费者偏爱银色橙色

汽车要闻

对话周光:一个技术理想主义者的“蜕变”

态度原创

健康
旅游
游戏
艺术
公开课

内分泌科专家破解身高八大谣言

旅游要闻

热闻|清明假期将至,热门目的地有哪些?

《战地6》可允许自由安装战役或多人 还有究极画质

艺术要闻

故宫珍藏的墨迹《十七帖》,比拓本更精良,这才是地道的魏晋写法

公开课

李玫瑾:为什么性格比能力更重要?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